Miu's
2009-12-21 06:38:00
每個人請為自己入殮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使用日本的電器,接觸日本的很多文化。我不崇拜日本,但是這個島國的強大讓我不得不在說這部電影前,說這麼一句不著邊的話——中國拿出擺在檯面上的東西都是唬弄人的破玩意。
其實中國有很強大的歷史文明和文化底蘊,可是不知道怎麼呢,在中國電影界或說影視界這也算是藝術或文化領域,就是丟了老祖宗的臉。很多其實非常優秀的電影作品或說藝術作品,因為雖然從生活現實平微處創作的,但涉及到了很多政治或時代背景,被封殺。而拿出來擺在檯面上的某些某代還在不知道耕耘什麼的導演作品都失去了原有的主流色調和強大內心靈魂獨白,空洞乏味低俗,越來越快餐效益,雖然不否認能這麼炒作也不容易,但是你也看看自己所處的位置,作為一個代表和領軍人物,就這種能耐,唬弄人。
從最早黑澤明的黑白電影,到《情書》,宮崎駿,等等,日本的電影其實主體很平淡,就是些簡單的故事情節和幾乎沒有特別跌宕的人物演出,但是深入淺出,總是能看到很強大的普通人、小人物、小市民、底層人物的內心戲。《入殮師》,我想中國市場還沒有什麼戲劇關注過的角色,很自然流入了日本電影中。以一個幾乎是很簡單平緩的敘事方式,就既闡明了日本當即最現實最常見的文化和生活,又通過一個小人物來展現了眾多人物的內心和生活,以一擊百,一條主線串聯許多小故事,沒有用過度濃烈的筆觸和色彩來絮絮叨叨每一個過客的背景故事,但是卻很微妙地處理掉這些人事轉輾。而主人公也在這場「送別人最後人生旅途」中成熟和化解內心的一些糾葛,同時檢驗了真正的愛情、親情、友情等等人生關係。
剛開始從事入殮送葬事業的社長,為男人拋棄自己親生孩子的母親,一生就為只用柴木燒洗澡水澡堂工作的老婦,被家人當女孩養大背負巨大心理負擔的男孩,從優等生變成太妹而死於和男孩出去遊玩的女生,一個人孤獨死在寓所里兩個星期的老嫗,等等,這些人,你是否有過親生接觸,切身感觸過他們內心的世界或者說他們周圍人的悲痛和既往?當然沒有,因為你認為不需要,沒必要。人的生死是經久不息哲學論題,從我開始研究中西神學時,我強烈意思到人的內心與生死是細細相關的,物質的強大不如內心的堅強與豐富,那些苦行僧的修行我曾從不明白是什麼,難道就是那些或那麼一點點看不到影的信仰支持著他們做出如此偉大艱巨的選擇和行途?現當代之下多少人都信奉一句話「苦什麼不能苦自己」,千方百計虛偽譁眾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是眾多人的唯一的生活信念了。
《入殮師》看起來來在講死亡,可是沒有死,生又是什麼東西?生失去了意義,那麼碌碌無為虛偽生存又是什麼?所以這部電影的切入主題是非常具有探討意義。以死講生,簡單來說,就是把眾多失去的生命的遺憾或悲痛擺在你面前,讓你體會到你有多麼麻木去對待你的那個生,你有多麼遺憾地在苟活於世。雖然生死其實冥冥中有一種叫命運的安排既定,可是那些細碎溫暖的,你有沒有好好把握和堅守?人世一趟,你還在堅決牴觸誰的真誠和沒有看到誰的失落?你向前走的是你真正所能既望的溫暖和幸福嗎?其實,往前走到頭,你不過是入殮師受理的下一個顧客罷了。
很溫暖安靜的片子,有些戲劇處理方式來排解命題本身的沉重,但是這種以喜化悲,以簡入深,以死談生,是生活哲學的對立表現手法,仿若一個安詳和愛的老人在給孩子講故事,而所講的故事,表面孩子般簡易明了,其實一生受用。
關於死,其實就是這樣,但是,它又不是那樣。一生受用,因為,誰沒那事?每個人,才是自己一生的入殮師,看別人一生然後冷暖評析的人生是不多的,每個人能真正把握的只有自己的人生,切身體系,好好活,好好死,給自己入殮,給自己的每一段人生旅途化妝禱告,像個入殮師一樣認真明晰,給自己入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