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放牛班的春天--The Choir

放牛班的春天/歌声伴我心(港)/唱诗班男孩

7.8 / 68,021人    97分鐘

導演: 克里斯巴哈蒂
編劇: 克里斯巴哈蒂
演員: 法藍柯波蘭德 尚巴堤莫里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ythia

2009-12-22 07:41:50

那個轉瞬即逝的春天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開頭讓我們想起另一部和雅克貝漢有關的電影――天堂電影院。功成名就的老人因為一個偶然的機緣揭開塵封的往昔。同樣,《合唱隊》也是一個主題先行的構成式故事,可以看出其情節是指向既定的目標發展的,或許這並非高妙的敘述,然而《合唱隊》的動人不在於故事整體,而在於每個連綴的片斷。

扮演童年莫杭治的演員便是獨唱高音,童高音的音色純淨而明亮,這的確是男孩的聲色,有著女高音所不具備的剛朗,有著童音獨特的絕塵般的自由,如天然水晶一般質樸而晶瑩。歌唱時的眼神有一種令人感動的專注,或者這便是藝術對人之初產生的「神奇隱秘的寧靜的魔力」吧。
  
童年的歡樂,轉瞬消逝被遺忘,整個回憶部份,從冰封的隆冬到和煦的夏日,色彩偏於不飽和,造就一種懷舊的氛圍。導演的音樂背景使得幾段合唱編配的鏡頭流暢而神妙,無論如何,本片的數段合唱是影片的靈魂和華彩部份

 學監馬修的回憶其實是小人物的故事,雖然學監的形像在片中代表著平等-尊重、希望-理想、愛-藝術的鑑賞,總之,一切把生活從隆冬的慘澹引導向春天的東西,但是他還是一個窘迫的小人物,雖然樂觀,卻對命運充滿無奈,他不是救世主,卻是正直的人,不是繆斯,卻是繆斯的歌者。演員的處理也帶有喜劇色彩,初見學生時手足無錯的緊張,面對心儀女士的慌亂,他其貌不揚,缺乏藝術家的風度,他的音樂才華無法為他謀取飯碗,他的暗戀也是落花流水式的尷尬。
  
  「偉大的音樂家從鏡中看到了自己,我是一個失敗的音樂家,失業的學監。」那個春天轉瞬即逝,他曾經沮喪過,也曾經躊躇滿志,他曾經為學生感到失望,也曾經為他們感到驕傲。他其實是個小人物,但也是音樂之王,在指揮那群孩子歌唱的時候,他就是開啟希望和藝術之門的君王。這君王的宮殿在破舊的教室、飯堂和宿舍內,他的冠冕是饒梁不絕的童聲合唱,是生命最初覺悟和歡笑。
  
  馬修是一個啟蒙者,也是卑微無奈的小人物,他的身上完全沒有成年莫杭治那樣成功音樂家鎮定而遊刃有餘的風度,他以自己的智慧和落魄的命運周旋著,忠於自己的音樂和尊嚴――因此失去了飯碗。,他的音樂帶來一個廣闊自由美好的新世界,寄宿學校里那些令長輩失望,被成人社會訓斥和嚴厲管制、禁錮的男孩們,由此看到尊嚴,他們所渴望的自由,不再是頑童式的放任嬉鬧,而是更遼闊的人生了。
  
馬修是笨拙的小人物,但他是個高效率的學監(這有賴於編劇對他的賜福),對男孩們的心理,有一種迅速的理解和有效的溝通。他不像中國人傳統印象中的好教師那樣苦口婆心,卻對男孩們的夢想抱有善意的理解和寬容,對學生的才華,有熱情的愛惜和扶持。他的教育方式有時堪稱神來之筆。比如突然在莫杭治對自己的歌聲最躊躇滿志的時候罷免他的獨唱任務,在他悒鬱不安,在一次重要演出時突然讓他重新放歌,他點燃了男孩的才華,也讓他感到才華無法施展的焦慮,莫杭治曾經有過自暴自棄式的驕傲,從此刻開始,他開始珍惜自己的價值,也開始和成人社會和解。
  
馬修終於被趕出學校,說實話,仔細推敲,編劇對馬修的經歷設計中有多種牽強和草率的因素,有太多設計的痕跡。但音樂彌補了這一切。當石堡的窗口擠滿了孩子揮動手,當歌聲和紙飛機飛揚,觀眾和馬修一樣「全身心都沐浴在溫暖之中」,確實是高超的煽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