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09-12-24 07:30:03

飛過大西洋的蝴蝶


《潛水鐘與蝴蝶》在今年的奧斯卡頒獎禮前頗為引人注目,因為這部法、美合拍片在技巧風格上是如假包換的法語片路子,可導演朱利安・施納貝爾(茱莉亞n Schnabel)卻是個地道的美國人,他還有著知名畫家等身份。共有三部法國片出現在了今年奧斯卡的提名名單上(另外兩部是《玫瑰人生》和《我在伊朗長大》),它們都帶有傳記色彩,算是一大巧合。
  
《潛水鐘與蝴蝶》根據法國時尚雜誌《Elle》前總編讓-多米尼克・鮑比(Jean-Dominique Bauby)的同名原著改編:人生得意的鮑比中年突遭噩運,在腦中風後身患罕見的閉鎖綜合徵,成為一名僅能通過左眼和外界保持交流的特殊病人。作為只有4 萬字的傳記書籍,該書並未洋洋灑灑寫上一通,因為它的創作方式相當特殊,是依靠鮑比左眼皮的眨動來完成書寫的。(其方式不如物理學家霍金與人交流的語言合成器般先進,需要人工記錄的輔助,簡單說就是在唸出的一串字母中,鮑比眨眼示意他要的那個字母,循此重複,組成詞句)。
  
影片講述的並非常見的身殘志堅的故事。儘管由於病症侵襲,鮑比頭歪嘴咧,但他並不認為自己是植物人。他自知來日無多,於是把幾百天的時間耗費在了對人生、情感還有記憶的冥想、思考與反省上。他用左眼看到了世間美好的東西,因為碰觸不到,只能通過美麗的想像陶醉其中,回味感受。他心有不甘,所以有了書,之後是電影。施納貝爾用他畫家的藝術直覺,捕捉到了存在於鮑比眼前或腦海中的風景,並通過閃回片段等完整組成了這個男人的過去和現在。影片的攝影尤其值得嘉言,鮑比的所見被表現得感人肺腑,沉重睏乏的左眼皮,在主觀視角里出現了欲墜不穩的各類構圖;昏黃色彩的天空,大片低浮的白雲,清風大海,孩子女人,歡愛盛宴,它們之間的剪輯切換自由流暢。
  
蝴蝶意為斑斕美麗的色彩,也是鮑比思想的最後動力,它要解救身處海底潛水鐘裡的鮑比。應該說,當不同的人看到書看過電影,鮑比和他的蝴蝶成功了,沉重的潛水鐘禁錮住了他的身體,卻不會是他的靈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