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9,036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與讀

2009-12-26 08:55:53

孤獨與孤獨


我感謝PPS,也感謝自己,在聖誕看這樣一個片子度過真的比什麼都要好。

不是靠3D取勝,表達也不晦澀陰鬱,基調定得既暖和又冰冷,甚至想不出比這樣更好的表現形式,在我看來,比WALL.E更勝一籌。溢美之詞還想說很多,只是想起瑪麗又有點哽咽。

這算是一個悲劇還是喜劇呢?

馬克斯的人生理想全部實現,但他是個小亞,瑪麗人生的小道又髒又黑,但她健全,聰穎,差一點就能揚名天下。

這到底算是個悲劇還是喜劇呢。

筆友和身邊人不一樣,因為眼睛和心往往互相隱瞞,眼睛看不見的心才看得清楚,信上每個字都能看出彼此的孤獨匹不匹配,匹配的那一份就是鎮定劑,止痛藥,再遙遠的距離都是咫尺,有一個人,他的孤獨和自己一樣龐大,這是最穩固的維繫。

說起來,缺陷才能捆綁,幸福倒是鬆散。

瑪麗和馬克斯把孤獨放在巧克力的旁邊郵過時間地點,那些字,看起來無關痛癢卻是生活大部份的重量,是瑪麗無助的平衡,是馬克斯絕對中的失衡,是眼淚裡的煉奶,是規矩中的跳蚤。她藉由他信件的暗示索取幸福和幸福,她得以在忽略和酒精的浸泡中長大,在嘲笑聲中直視,在灰心中守望愛,在命運玩弄中不墮落,多虧了他啊。他卻為了她焦慮,生病,生氣,受傷,最後意面先生也被趕走了,卻覺得滿足,把人生理想之一的整套諾布利特拱手相讓還感到幸福。

如果瑪麗到的時候馬克斯還沒有去世,孤獨就會遭到破壞,也許能換短時間的慰藉,但長久看來更接近坍塌,老天好像終於收手,卻沒更好的手段結尾,只能用殘酷的方式保護瑪麗餘生,雖然已經無法再陪伴,至少看見了牆上服帖的每一張紙,從八歲至今,至少看見了自己畫的自畫像,毛絨球,這都是無法修改的定義,自己的存在意義像顆種子,終於落在肥沃的土裡,來年就能用嫩綠看太陽。

如果馬克斯看見瑪麗,有點像看見遲遲才來的大獎,除了換來一生都吃不完但會過期的巧克力和最終送人的圈套諾布利特玩偶以外,此外多餘的空虛並沒有那麼幸運的可以贈予鄰居,到時,既沒人可以分享巧克力又沒人可以看諾布利特,又怎麼能安詳的吃完一罐煉奶然後死去呢。

命運雖然看起來不留情面,可是想想,如果我們是上帝對著這樣的情誼又能給什麼更慈悲的方式展開和結束呢?命運是板著臉,大腦卻哭著決定這一切的。

說到底,命運背後還是命運。

小時候,我們都會問媽媽,長大後我們是不是會很漂亮,會不會很富有,媽媽會說,要順其自然,未來不可預見,現在長大了,我們既不漂亮也不富有,生活中除了大小麻煩還始終孤獨,可是我們真的要學會順其自然,要學會憐憫命運,要相信某些痛徹心扉不過是一種沒辦法的保護,要相信我們會被眷顧,如果不是被別人,那就是被自己的孤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