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9,036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zafki

2009-12-27 07:02:35

不是每部動畫都是童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mary是個額頭上有塊胎記的澳洲小女孩,家境平平,長相平平,人緣也平平,甚至應該說不怎麼好,跟她相伴的除了一隻被當成寵物的雞以外,就是喜歡的動畫片和煉乳、巧克力等喜歡的甜食了;媽媽酗酒,偶爾還順手牽羊,造型讓我想起《功夫》裡面那個地租婆,爸爸是個茶包廠工人,對門的鄰居是一個在二戰中失去雙腿的老兵,多年來一直在跟恐同症作戰。

max是個患有自閉症和肥胖症的猶太人,住在紐約的一幢公寓裡,跟mary喜歡看同一部動畫,做過很多工作,不善交際,獨身,沒有朋友,除了一個經常煲湯給他喝的老太之外,就是一隻鸚鵡和魚陪著他了。

1976年,她8歲,他44歲。

mary在電話本上找到了max,寫了封信問候他,問了一個問題——美國小孩打哪兒來,並捎去了一塊巧克力,由此他倆便開始書信往來,並漸漸成為了筆友。

通過你來我往的信件,讓我們看到了這兩個人各自的生活,雖然兩人的書信往來中斷了八個月,但很快又恢復了聯繫,生活似乎在這一來一往中達到了某種和諧。

童話故事裡的孩子是永遠長不大的,這顯然不是一部童話。

mary開始憧憬愛情,似乎愛上了一個希臘小伙,在雙親先後去世後,與之結婚,她在大學中就讀的專業是關於救治那些精神上需要幫助的人,她選擇了max作為案例進行論文探討,並大獲成功,著書熱賣,她寫信告訴max這個好消息,並打算分一半收入給他,並前去紐約看他。到這裡之前,基調似乎都是明快的,mary是幸福的,有個完整的小家庭,有個書信往來多年的好友,二十出頭便事業有成。

但這裡卻是個轉折點,max收到信後,憤怒溢於言表,感到自己被出賣的max憤然與mary斷交,mary把本打算大賣的印刷成冊的書處理掉了,給max寄去了寫著「i'm sorry」的罐頭,不過未得到回音。從此,mary整天借酒澆愁,精神恍惚,並因此葬送了自己的婚姻(老公成了gay,去紐西蘭找他的筆友去了)。

max在沒有mary的日子裡,每天重複著以往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無意間在一件小事上,他終於明白人無完人這個簡單的道理,作為一個不夠完美的人,他也無法去向周圍人苛求完美,於是,他寫信告訴mary他原諒了她,她是她最好的朋友,也是唯一的朋友,並把自己畢生收集的手辦都送給了mary。

mary差點就錯過了max的友誼,當已經戰勝恐同症的對門鄰居敲開mary家的門,給她送來max的郵包時,mary剛剛經歷著一場自殺未遂。

故事的結尾是,1994年,26歲的mary背著新生兒前去紐約探望max,在max的公寓裡看到已經僵死的max,臉上帶著安詳,脖子上掛著記錄表情的小本子「faces」,桌上擺著一罐喝過的煉乳,沙發的對面鏡子上是mary第一次寫信時寄給max的自畫像,在往上看,牆上貼滿了1976年-1994年18年來mary寫給max的信件,耳邊迴響著max最後一次寫信告訴mary自己已經原諒她時的話「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唯一的朋友」。原來友情從不曾離去,也不曾減弱,18年來,反而變得比任何東西都要來得堅固,max用自己的方式告訴了mary這點。

這就是mary和max的故事,我很慶幸在下載這部片子這麼久後,還是決定在這個週末的下午拿出來看下,而不是直接從硬中刪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