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9,036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nirvana

2009-12-29 00:22:41

因為殘缺所以才需要擁抱著取暖


      粘土動畫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裡面人的五官都很不細緻,卻都帶著一種混混沌沌的可愛。有時候,圓乎乎的一塌糊塗能給觀感營造一種殘缺,所以,幸好《瑪麗和馬克思》是一部粘土動畫。
  「世界不是美好的」用動畫的形式表現,一點都不能降低它的殘酷。上帝七天造世,倉促的泥土玩具就應該是這樣一種德性。西方人有一種說法,胎記是因為天使吻過你,這種哄騙卻絲毫不能讓人應付現實中的嘲笑和異樣眼光。瑪麗形容自己額頭正中的「天使之吻」是大便色。畫面是黑灰的,不管是小女孩瑪麗身處的那片海洋中間的大陸,還是馬克思待的人類工業文明無比繁榮精神世界畸形異化的城市,在含混的粘土畫面里,瑪麗平淡的、近乎遲鈍的陳述著她的生活,爸爸機械的給茶包貼上標籤,工餘躲在暗室裡製作標本;媽媽一天到晚醉醺醺的把雪利酒灌進血管里;天使之吻讓瑪麗成為一個異類,身邊的世界把瑪麗推進一個密閉罐,於是她只能向外面伸手,向很遠很遠的外面伸手。
   恰巧的,瑪麗的手伸給了馬克思,一個在外界看來更怪異的正常的棄兒。暴食巧克力,看不懂世界呈現出的光怪陸離的每一面,卻,願意分享心裡的真實感受。於是瑪麗和馬克思就成了筆友,瑪麗提問,馬克思回答,隔著一個大海和對現實的一個又一個不解,滑過切碎的時間。結局是瑪麗在馬克思的「陪同」下終於擁有了積極快樂的人生(這點可以從她結尾背著個孩子去看馬克思可以想見),而馬克思,仍舊是孤獨的一個人死去了(如果沒有瑪麗的到來,也許他會一直坐著,直到屍體腐爛發臭才會被發現)。
    很難說這是一部讓人溫暖的動畫。當然片子的創作者也許是這樣打算的,因為瑪麗堅持了下來,贏得了一個正常的人生;因為馬克思在死前得到了一個真正的朋友,不會評判他的怪異行為,不會像任何一個曾出現在他生活裡的正常人那樣嘲笑他。只是仍然覺得這是部殘忍的白描一般的故事,為什麼身邊(瑪麗和馬克思都是)沒有足夠讓自己時刻充滿勇氣的人和事,可以看見的世界是以一種分明的疏離不斷擠壓,文字的溫暖沒有這麼大的力量,因為它永遠不能和一具現實的身體連結起來,當然,這在動畫裡實現了,所以,動畫的溫暖才更顯出現實的冷漠。
    那句鼓勵的說辭是這樣的,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必然會給你打開一扇窗。所以,我們必須不斷不斷不斷的開門,以一種自虐和自欺的方式。
    願意相信世界是美好的,願意相信溫情脈脈的獲得,需要你先睜開眼睛先伸出手先主動擁抱,之後呢?是還需要開多少扇門吧。
    馬克思說,首先要愛自己,路有的比較平坦,有的會有一點裂痕,有的裂痕滿佈,但還是要平和的走下去,也許有一天,你會和另一個人相遇。
    彼此擁抱著取暖,是因為每一個人都是殘缺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