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狂琴難了--Gloomy Sunday

布达佩斯之恋/忧郁的星期天/忧郁星期天

7.8 / 8,458人    112分鐘 | Argentina:113分鐘 (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演員: 艾莉卡瑪洛茲珊 史蒂芬洛迪奧尼斯 Ben Becker 約希姆克羅爾 Andras Balint Geza Boros Rolf Becker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芷寧

2009-12-29 07:04:00

《憂鬱星期天》:撇開瑕疵還有回味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芷寧寫於2008年7月21日)
   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星期一,說起很久以前看過的《憂鬱星期天》似乎有點不貼邊,不過本著樂觀的悲觀者的秉性,每過一週都會自欺欺人地自我激勵一番——即將展開的這周必定是美好的。特別是在忙於搬遷的時候,將一切不如意都拋在身後吧。
   很多人喜歡影片《憂鬱星期天》的另一個譯名《布達佩斯之戀》,並因這個譯名而聯想到了由丹尼爾·戴·劉易斯主演的《布拉格之戀》,而個人更偏向《憂鬱星期天》這個譯名,不僅因為那首著名的「自殺曲」,還因為這兩部影片在感受和意境上存在著差異,雖然描述都是動盪時局下的城市、人和愛情,但取自昆德拉小說的《布拉格之戀》更具有叛逆的味道,像一個人充滿激情的青春時光,而《憂鬱星期天》則更像是一位看清世事的淡薄老者,在平靜中迎接宿命。
   作為先有曲,再有書,最後付諸光影的影片,說說其誕生原委是必要的:1930年,匈牙利作曲家Rezso Seress在失戀後的某個星期天,面對著突然下起的大雨,靈感忽至,30分鐘後,他寫下了音樂史上最悽美的樂曲之一《憂鬱星期天》。或許,當年Rezso在匈牙利的餐館裡彈奏這首曲子時,並沒料到這首曲子能殺人,事實上,自它誕生之後,有百十來號人在聆聽此曲後難抑悲傷絕望的心情而自殺,故而它一度成為禁曲。依據此曲當年在布達佩斯所造成的轟動,德國人尼克·巴可寫了一部浪漫憂傷的暢銷小說,導演諾夫·舒貝爾根據小說,於1999年拍成了這部具有懷舊氣息的影片。
   影片伊始,「頗有聲望」的成功商人、前大使漢斯(本·貝克飾演)帶著妻子來到布達佩斯,走進了那家久違了的餐館以慶祝他的八十大壽,他點了著名樂曲《憂鬱星期天》,環顧著熟悉的環境,彷彿懷想著什麼,隨著熟悉音樂的響起,漢斯的目光漸至鋼琴上的相框,相框內照片上的女子美得寧靜而怡然……突然,漢斯心臟病發作,頃刻斃命,「這是個被詛咒的樂曲」,餐館老闆別有用意地驚呼。
   一首曲子能殺人?先拋開老漢斯的離奇死亡不談,這首樂曲之所以具有這樣的功能,和人物所處的環境和心情分不開,有時候人的絕望無關貧富,而關乎尊嚴。影片在開始不久後便快速回溯至60年前,當年的布達佩斯有三種味道:拉西路(約阿希姆·科爾飾演)的牛肉卷、伊洛娜(艾麗卡·莫露珊飾演)的美貌、安德拉許(斯特法諾·迪奧尼斯飾演,此君眉眼還真有點劉易斯的味道)的《憂鬱星期天》。
   片中布達佩斯的首富、猶太人曼德爾和妹妹為了聽這個曲子而光臨了拉西樓的餐館,在安德拉許彈奏時,鏡頭長時間地對準了仔細聆聽的妹妹,當晚這個衣食無憂、年輕美麗的女孩便自殺了。若干年後,當她的家被納粹作為指揮部,當曼德爾為保住性命而失去所有財產和尊嚴時,或許他能體會到當年妹妹的絕望,而當年的她早已預感到了死亡的氣息。
   影片更是借餐館老闆拉西樓之口來解析這首音樂的殺人之處——「人人都有自己的尊嚴,我們會受傷害會受屈辱,這些還都熬的過去,只要我們還有一點自尊。但當有人再向我們頭上倒一桶尿的話,或許告別現世是較好的選擇。」鋼琴師安德拉許也選擇了死亡,因為他面臨著兩個心結,一個是尊嚴,他拒絕為納粹軍官彈奏,一個是困惑,他渴望擁有完整的伊洛娜,然而,伊洛娜卻屬於他和拉西樓兩個人。
   比之音樂才子安德拉許的「偏執」,拉西樓這個閱歷多多的商人,其內心世界則更為寬廣一些,他深知助手伊洛娜和新來鋼琴師安德拉許之間的愛慕,但他無法讓自己離開伊洛娜,於是他說:「我們都渴望擁有人的兩面,肉體和心靈,但是我能擁有一半就已經滿足。」於是,這三人達成了共享的平衡局面。
   之所以過了這麼多年才寫點關於這部影片的文字,正是因為對這兩男一女關係的無法認可,這種「共有」的情景,在當年特呂弗的《祖與占》中也已再現過,不過那個再現較之本片則顯得相對微妙而真誠得多,《憂鬱星期天》只用了幾個不算具有說服力的鏡頭就想帶過人物內心世界的過度和情感變化的合理性,總讓人感覺彆扭。
   「那首樂曲就像有人講了你不想聽的話」,當年純真的德國青年漢斯在追求伊洛娜未果時選擇了跳河自殺,被拉西樓及時救起。當德國人進駐布達佩斯時,已成為上校的漢斯再次來到餐館,品嚐喜歡的牛肉卷、與救命恩人拉西樓話舊、再次垂涎心愛的姑娘。他再三保證,有他在,身為猶太人的拉西樓就不會有危險,然而,此時的漢斯已不僅僅是換了個身份,他不再是那個樸實的青年——他變得貪婪自私,利用拉西樓幫他找來猶太富人,以幫猶太人離開布達佩斯為由,暴斂猶太人的財產,在最後撤離布達佩斯時,他搜刮的財富裝滿了兩個棺材;他也變得狡詐無情,下令逮捕拉西樓,只是為了得到伊洛娜的身體;他殘忍冷酷,趕到火車站,要救下的不是拉西樓,而是一個猶太老教授,他漠然地看著拉西樓被押上開往集中營的火車……他所做的一切正如伊洛娜所言:「漢斯只幫那些在戰後對他有利的人。」
   似乎伊洛娜是主創們激賞的人物形象,在遭遇巨變後,甚至在喪失尊嚴的情況下,懷著孩子的她頑強地活了下來,繼續經營著拉西樓的餐館,漢斯80歲生日宴所見到的餐館老闆便是拉西樓的兒子。片尾,老闆走進操作間,對一位正在清洗漢斯用過酒杯的銀髮老婦人說;「一切都結束了,恭喜你,媽媽。」老婦人平靜地處理著「藥品」和酒杯,她銀色的髮髻上插著一枚寶藍色的髮簪——那是60年前拉西樓送給伊洛娜的生日禮物。那年生日,她還收到了兩個禮物,漢斯給她拍了照片(即餐館鋼琴上放置的那張),安德拉許為她譜寫了《憂鬱星期天》。
   影片善於用物品來做時間和劇情上的串聯,除了照片、髮簪、音樂、食品等之外,還有一個物品的使用很有意思,老漢斯病發身亡時,鏡頭在他夫人的脖子上定格幾秒鐘,那裡掛著一串昂貴的珍珠項鍊,那是當年漢斯從猶太貴婦那裡搜刮的,作為救其父親(即老教授)的代價。戰後,漢斯利用戰時搜羅的財富創辦了企業,並成為有著多重身份的成功人士,甚至被稱為「辛德勒」式的人物,真是個諷刺。
   可以說,諾夫·舒貝爾是一個很有全局感的導演,所用敘事方式和劇情架構也都中規中矩,鏡頭畫面呈現出了彼時布達佩斯的景緻和風情,除了那處「三人共享」的情節處理有欠缺之外,該片的整體氣質總給人哀婉悠長的感覺。同時,演員們的出色表演,讓這部影片具有了回味的餘地。有人詬病影片將二戰背景下德國人與匈牙利人之間的矛盾挖掘的不夠,不過,似乎該片想要表達的重點不在那裡,所以,導演只做了點到為止的處理。
(若聽樂曲《憂鬱的星期天》,可去http://nicolew.blog.hexun.com/21188726_d.html)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