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n In Blue
2009-12-30 16:46:31
Caligari
註明:原文是作為課題進行示範的,現將它的文本貼於此。
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原為藝術史與批評的專用語,意指不再把自然視為藝術的首要目地,以線條、形體和色彩來表現情緒與感覺作為藝術的唯一目地。表現主義電影則發源於1920年的德國,此種電影中的演員、物體與佈景設計都用來傳達情緒與心理狀態,不重視原來的物象意義。《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運用這種手法而聞名。之後德國表現主義的風格影響到默片時代的一些好萊塢電影與40年代的黑色電影,其它如希區柯克與奧森.威爾斯亦受表現主義的影響。
廣義上的表現主義指任何表現內心情感的藝術,它是非理性的、主觀的,主要出現在20世紀初,尤其是社會動亂的時期,表達一種恐怖的情緒。
Caligari拍攝於1919年,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
戰場上的失利加劇了德國內部的政治危機。大戰在經濟上造成極大破壞,大批農民入伍致使土地荒蕪、物價上漲,許多人因飢餓而死。1919年1月18日,德國被迫簽訂的《凡爾賽條約》是戰勝國強加給德國的十分苛刻的和約。許多德國人上街遊行示威,反對《凡爾賽和約》。戰後民族主義和復仇主義情緒在德國蔓延。
「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應該是對卡里加利的一個闡釋——一戰對於德國可謂是毀滅性的。
片中人物對比強烈的化妝,誇張的表演,神經質、惶惑的樣子正是從側面體現了當時德國人的精神面貌、心理狀態。片中扭曲歪斜的門,猙獰光禿的樹枝,集市上的小猴玩偶,誇張的椅子,圓睜的瞳孔,迷宮般的小鎮……都是當時德國人的精神世界的寫照,失望,迷惘,黑暗,低落……
通過男主人公之口,一個陰暗、詭異的小鎮的縮影出現了在我們面前,憂鬱的藍色籠罩在傾斜的屋子上。
卡里加利隨著陳舊的回憶被勾勒而出,大家可以觀察到背景——小鎮的顏色變化,突顯出了卡里加利的陰暗。
畫面被幾何式地割畫出來,所有的傢俱都是抽象的,窗戶也是歪斜的,描繪出一種恐怖來臨前的驚恐,我們也可以在畢卡索的畫作中找到同樣的表達方式。
小鎮的街道更是幾何形狀的簡約勾勒。
房屋完全是歪斜的,路面的不規則爆炸圖形和字幕背景相呼應,這種尖銳的圖案隱約地表現了恐怖陰暗的氛圍。
這是卡里加利的小屋,一種抽象的表達。
小鎮的場景基本上是依靠佈景師赫爾曼•伐爾姆、華爾特•羅里希和華爾特•雷曼畫出來的,遠處的河流可以被稱為狂飆式的,沒有細節,只有視覺的衝擊。
過道被描畫得像一場幻覺。
女主角出現的時候,我們才能看到一些柔和的圖案。畫面中的椅子和桌子完全是誇張式的。房間裡的圓形的燈也非常誇張,投射下的影子也是誇張的,但正好與背景相呼應,也顯示出了女性的柔和美,從這我們可以看出佈景師的精心設計。
小鎮的集市看上去很夢幻,房屋的尖頂和三角形圖案可以反應出女主人公的內心——緊張憂慮。
影片的構圖都很美,呈幾何狀,色調陰鬱。在這部電影裡,沒有一幅實景,這是早期表現主義電影的特點。
依舊是尖銳的幾何形狀。影片對陰影的處理做的很好,光與影也是表現主義電影最大的特點,沒有一部表現主義電影不精心打造光影變幻的夢幻效果。
這幅場景更是誇張抽象,狹長的門似乎代表著權威的集中。 影片中權利的掌握者都坐在奇高的凳子上,也應該是權力的象徵。
精神病院的場景也很夢幻。
影片對病態人物的外形刻畫也做了不同的處理。卡里加利是一個瘋癲的形象,夢遊症患者舍扎爾的形象則帶有驚恐性,女主角簡最後精神失常的樣子也和之前的妝容也所不同。
但是這部與眾不同的影片在序幕和結尾處告訴了觀眾真正的真相——變態的世界,和瘋狂的故事,其實是被卡里加利博士關進瘋人院的瘋子們眼裡的世界。於是卡里加利博士便成為了權威、專制的象徵,而此片也成了維護權威的宣傳片。瘋子們的潛意識也暗暗譴責了卡里加利的「暴君形象」。
實際上,影片是消極的,對權威、專制的消極態度,但是其偽裝性卻保證了該片在當時的熱播。德國的歷史背景恰恰表明了該片的誕生以及該片的藝術形式。因此,有人說,這是一部描寫心理狀態的影片,尤其是當時德國人民的心理狀態。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通過佈景和人物表演表現現實中人的恍惚、焦慮和恐懼,佈景對現實的扭曲和抽象化著重表達了恐懼的情感。顯然,作者是不滿社會現狀的。影片追求主觀精神與內心激情,這些也可以從佈景中看出。這是一部前衛的電影,首創荒誕離奇的劇情,在夢幻與現實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反抗是表現主義的主音,改革社會常常是他們的呼聲。
影片的美學基礎基於赫爾曼•伐爾姆曾經說過的一句話——電影應當成為活的畫作,追求力度感、節奏感,人物的表演都如同一幀一幀的flash。
納粹曾說此片是「墮落的藝術」,愛因斯坦則指它為「人類野蠻的嘉年華」。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