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夜魔俠--Daredevil

超胆侠/夜魔侠/超胆侠

5.3 / 228,970人    103分鐘 | USA:133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馬克史帝芬強森
編劇: 馬克史帝芬強森
演員: 班艾佛列克 珍妮佛嘉納 柯林法洛 麥可克拉克鄧肯 強費爾魯 史考特泰羅 喬潘托利亞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漂在意識流

2010-01-03 06:16:17

《夜魔俠》的幾個標點


英雄……
英雄故事往往這樣開始:噩夢般的童年留下不可彌補的創傷,播下復仇的種子。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獲得了超人的能力,從此踏上懲惡揚善的征程……
由馬克.斯蒂文•詹森導演,本.阿佛萊克和珍妮弗.加納主演的科幻動作片《夜魔俠》正是這樣一個故事。
馬特.默多克(本.阿弗萊克飾)的父親是日漸頹廢的拳擊手。一日小馬特撞見父親搶劫路人,父親的英雄形像被徹底粉碎。無法接受現實的馬特一路狂奔,被濺出的放射性廢料弄瞎了眼睛。然而,失去視力的馬特得到了敏銳的聽覺,久而久之練就了一雙「蝙蝠眼」。
同時,愧疚的父親也重返拳壇,戰績驕人。他拒絕了老闆打假比賽的要求,在兒子「眼前」贏得了最艱苦,也是最後一場勝利。當小馬特在拳擊館外靜靜等待時,父親卻遭老闆指示的歹徒的襲擊,橫死街頭。
從此馬特誓言為無辜受害者復仇,與城市中的邪惡勢力抗爭。白天,他是紐約的一名普通律師;夜幕降臨後,他便化身「夜魔俠」,雷達般的感應和敏捷的身手幫助他追討在法庭上無法擺平的恩怨,將法律無法懲罰的惡徒就地正法。
馬特結識了身手不凡的美女伊萊莎.麥切絲(珍妮弗.加納飾),墜入愛河。伊萊莎的父親遭到殺手襲擊,兇器卻是夜魔俠的盲杖。伊萊莎也開始了復仇。她刺中了夜魔俠,自己也被殺手襲擊,臨死前才知道父親的死另有隱情。真正的兇手是以希臘大使身份做幌子的黑社會老大菲斯克,而他也正是害死馬特父親的人……
英雄的故事又總是這樣暫告一個段落:復仇的衝動漸漸消去,隨之而來的卻是更強大的力量和不可替代的人格魅力。他成為了城市的標誌、正義的象徵;有心愛的女人卻由於種種原因不能終成眷屬……
然而壞人不會徹底玩完,女人也不會就此絕種,所以人們拉長了脖子眺望,也沒看到英雄故事的盡頭。

DD:
《夜魔俠》的英文原名是DAREDEVIL,直譯是「鋌而走險的人」(這點上和《超膽俠》這個譯本比較接近)。和佐羅一樣,夜魔俠行使正義之後也要留下一個姓名縮寫:DD。解析一下這個D,應可拾趣。
DARK(黑暗):黑夜給了他黑色的眼睛,他用他來主持光明。夜魔俠是一個盲人,這首先促成了影片中許多出色的鏡頭。小馬特遭遇溶液襲擊後,螢幕突然一片漆黑,並持續了數秒鐘,當人以為片子出了毛病時鏡頭切換回來,使觀眾初涉失明的感覺;兩人約會時,馬特憑藉雨點落在伊萊莎臉上的聲音「看」到了她的容貌,情不自禁地感嘆:「你真美!」
黑暗的僅是雙眼,更是城市狀態的寫照。整個紐約可以被描述成「地獄廚房」,其混亂和無望可見一斑。
DARE(膽量):馬特曾說:「我什麼都不怕。」但我們敬佩他勇敢的同時,不禁要為他的精神狀況表示擔憂。他的無畏導致行為上的極端化,一定程度上已經扭曲了正義的本來面目。所以在他懺悔後,神父說了一句:「A man without fear is a man without hope(什麼都不怕的人是不可救藥的).」
DEVIL(魔鬼):馬特的父親當拳手的時候得此綽號,它被夜魔俠沿用了。值得注意的是,夜魔俠簽名中的兩個D是重疊在一起的,除了美觀,彷彿也像徵著兩者的重疊,勇敢過頭了就走向了邪惡。夜魔俠可以當著孩子的面殺死了其犯罪的父親,一邊卻下意識地低吟:「我不是壞人。」他顯然是忘記了當年「目睹」自己父親被害的感受了——對於那個抽泣著說「別傷害我」的男孩來說,他顯然就是一個惡魔了。
DEED(功績):夜魔俠並沒有什麼驚世之舉,連女朋友也沒能救回來。但他的功績不應侷限於救贖他人,還應包括救贖自我。

復仇!
西方文藝作品中許多都是以「復仇」為母題的。有仇必定要先有罪。正如劇中大反派菲斯克所說:「沒有人是無辜的,沒有人」,《夜魔俠》一片中似乎每個人都有瑕疵,而嚴重的復仇心態猶甚。
夜魔俠打擊犯罪,理應是一個正面人物;但是他畢竟是為復仇而維護正義的,可以說動機本來就是不純的。面對這個骯髒墮落的世界,與罪為鄰的馬特不可避免地變得衝動、極端和情緒化。在為光明而戰的同時,黑暗也在逐漸吞噬他的靈魂。他發誓「不擇手段」嚴懲犯罪,做法也的確充滿血腥和暴力。馬特知道這種復仇的危害和變態性,因此經常向神父懺悔。但是不杜絕心中的仇恨罪孽就無法真正消除。
伊萊莎也是一個極端的復仇者。她從一個可愛的女孩變成兇悍的打手,最終難逃厄運。她的復仇註定是悲劇性的。馬特告誡她「Revenge won』t make pain go away(復仇無法減輕痛苦)」,並摘下眼鏡,第二次在雨中注視著她。但是她的影像逐漸黯淡下去,伊萊莎撐起傘,絕望地離開了。撐傘的一瞬,這種復仇形式的自我封閉也形成了。
伊萊莎的死使夜魔俠徹底斷明白了「冤冤相報」的道理。所以最後,當他完全有機會殺死菲斯克的時候,夜魔俠選擇了讓法律而非暴力來制裁他,這讓菲斯克不能理解也促不及防,心理防線徹底崩潰。這不禁讓我們回想到哈姆雷特試圖殺死叔父的那一場,哈姆雷特原本有機會在叔父做禱告毫無防備的情況下下手,但是想到在禱告時死去可以升入天堂,便放棄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夜魔俠》中也一樣。倘若菲斯剋死於馬特杖下,他便是個普通的犧牲品;而落入法網之後,他才是真正的罪犯。不同的是,哈姆雷特至死沒有解開復仇這個結,而馬特做到了。
夜魔俠曾經試圖以復仇來成就世界美好,得到的卻是無限的痛苦;而當他洗淨心中仇恨污跡後才成為真正的鬥士,正所謂「有容乃大,無慾則剛」。如馬特最後概括的:「I set out to save the city, but I saved myself instead(我本打算拯救這個城市,而相反,我卻拯救了自己).」

東施?
商業電影固有一種俠客情結,從當年紅極一時的佐羅、羅賓漢,到而後風靡全球的蝙蝠俠,再到最近風光無限的蜘蛛人,不一而足。可以說,在眾多英雄之中,夜魔俠是比較不出名的。《夜魔俠》作為一部商業片已經完成了使命,除了靠的改編著名漫畫預約下的龐大觀眾群,更要歸功於明星的加盟。本.阿佛萊克不是「男花瓶」,但遮住了眼睛的他在影片中最吸引人的還是那六塊突顯的腹肌了;骨感美人加納在打鬥場面中也盡顯性感身姿。
不可否認的是,《夜魔俠》在許多地方都和前輩相似:明顯的個人英雄主義、保密的雙重身份、穿插的愛情副線、永恆的復仇母題……但是說《夜魔俠》純屬東施效顰恐怕是武斷了些的。
英雄主題電影本身都在變化發展之中。佐羅、羅賓漢是「高大全」版本的;蝙蝠俠時期逐漸變得人性化(雖然他們科技含量更高),擁有不幸的童年和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蜘蛛人更是將原型定格在一個本應屬於「弱者」的中學生身上……
夜魔俠的塑造應該是獨一無二的。首先他是一個有心理問題的殘疾英雄。這種殘疾使得他的復仇更加激烈和富有悲情色彩。激烈在於,依賴聽覺的夜魔俠必須拼命,因為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害怕噪音干擾。他的對手就曾多次利用這一點(影片的漏斗之一就在於,這個阿基里斯的腳踵是容易把握且不可修復的,按常理來說對手應該很容易幹掉夜魔俠)。悲情在於女伴的最終死亡,這恐怕在同類影片中也絕無僅有。當馬特敏銳的耳朵無法再捕捉到伊萊莎的心跳時,我們甚至可以開始懷疑好萊塢是否會打破主角不死的原則。
另外獨特的是,夜魔俠的雙重身份是被除對手之外的人識破的。影片中有一個城市傳奇故事的作家通過麥切絲屍體上的盲杖得知了馬特的秘密,而他也已經在電腦上揭露了這個事實。不過,最終他按下了刪除鍵,守住了這個秘密。當他與馬特會心一笑時,我們知道,故事還將續寫。這個細節的設置,第一次強調了英雄的群眾基礎。人們並不總是在需要英雄的時候才發個信號,讓他們隨叫隨到,不需要時胡亂猜忌,反目成仇。因為夜魔俠已經深人人心,戲裡,還有戲外——這至少也是影片成功的一個體現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