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如月疑雲--Kisaragi

如月疑云/二月如月/如月

7.2 / 1,309人    108分鐘

導演: 佐藤祐市
編劇: 古澤良太
演員: 小栗旬 中山裕介 小出惠介 塚地武雅 香川照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穆肅

2010-01-04 07:40:10

《如月》的「返祖」現象



當全世界的許多電影製作者,都在苦心冥想著如何為電影的表現形式進行創新時,有時候反其道而行之,反而能夠取得別出心裁的另類效果。比如在別人都像拍染坊一樣玩色彩革命時,拍一個像《辛德勒的名單》、《憤怒的公牛》或《南京!南京》這樣的黑白電影,反而會讓人有種膜拜的衝動。
當然還有其它模式,比如說對白欠奉的「准默片」電影,又或者,當剪輯凌厲漸漸成為電影快感的通行標準時,運用恰當的「長鏡頭」卻是導演在各大電影節上攻城掠陣的有力武器,就像《俄羅斯方舟》那樣,「一鏡到底」,聽起來比電影創始鼻祖們還懶惰,但事實上,這其中卻要絞盡腦汁的精心編排,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但不管如何,因為這些電影的藝術特質,我依據個人的口味將它們歸納為「返祖現象」。而日本低成本電影《如月》,憑藉它只有「一個房間,五個演員」的舞台劇格式,也進入了我的視野,好吧,我就批准它加入「返祖」電影的序列中吧。
《如月》還有一個翻譯名叫作《如月懸疑》,就為它的風格定了性——懸疑。多多少少此舉有些「劇透」的嫌棄。
故事裡的人物很簡單,只有五個演員,他們在網路上相約一起聚會,為三流演員如月美紀「自殺」去世一週年舉辦追悼會。五個人碰面之後,很快就開始彼此懷疑對方的身份。通過一番互相質疑與驗證,五個人的身份漸漸浮出水面。身份的透明化,使得「粉絲聚會」變味了,除了一位在警察署任職的公務員是名符其實的粉絲之外,其他四位,都是與如月美紀有著親密關係,分別是她離別十幾年的父親,她的男友,她的經紀人、她公寓附近小超士的送貨小弟。
懸疑感由此而來,通過一番抽絲剝繭般的真相挖掘,如月美紀的死亡原因被顛覆——原來,她並非死於自殺,而是死於對生活瑣事的處理不當:殺蟑螂後,不小心引起火災。
日本是著名的偵探小說消費國,這種「密室死亡」的情節,在許多本小說里司空見慣,但通過這種另類方式的重新結構,輔以扣人心弦的懸疑氣氛,其觀影體驗並不比那些短兵相接以視聽特效刺激人的電影差——目前,前提是情節鋪開之前,你得有耐心進入故事。
技術的別具一格,給予《如月》以口碑與票房的雙重榮譽。另外引起人思考的是:《如月》也旁敲側擊地對日本繁榮發達的娛樂文化進行了反思:粉絲的期望是一種雙刃劍,既能促動藝人的奮鬥意識,但另一方面,也使藝人朝著虛妄之境飛去,失去自我的生活,純粹為了娛樂消費者的期望而活。
基於《如月》的這種「返祖式創新」意識的啟發,日本有個怪才福田雄一復刻了這種特定密室疑雲密佈的舞台式電影情節,同樣是五六個人通過份析、敘說一個女人的方式,把一種本屬「小眾」的電影效果發揚光大,推出後續產品。
因此,請容我在結尾處對這部同樣具備怪力亂神氣質的電影進行推薦:《在大洗,星光依然閃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