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7,524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豆豆

2010-01-06 03:49:08

仰望星空


    按照業內人士的審美趣味,這部黏土動畫可以命名為42歲抑鬱男與9歲少女的跨國情愫,或者,知音體一點:跨越太平洋:肥胖和抑鬱無法阻擋的曠世真情……既然林紓在那麼多年以前就曉得用《塊肉餘生記》會比《大衛科波菲爾》更吸引國人的興趣,我也就不奇怪為什麼某科技男聽我提到這部動畫時面無表情地說:瑪麗和馬克思?還燕妮和馬克思咧……

    對於動畫題材我一直有偏愛(不包括大多數的國產爛片,在電影方面,我從來不是一個愛國人士),跟加菲貓、ICE AGE和史萊克不同,這個片子恐怕小孩子們不會喜歡,色調一直是陳舊的黑白膠片感覺,亮色不多,記得清楚的只有max猶太小帽上的紅色絨球,mary送給他的,還有就是mary媽媽的紅嘴唇了。故事簡單,住在澳洲的小女孩mary和住在紐約的中年男子max都沒有朋友,兩人成了筆友,互相寫信,郵寄小小的禮物,期間mary長大,結婚,離婚,生子;max則住院、中獎、死去,兩個人的通信成為他們彼此的慰藉。這樣的故事恐怕只有孤獨的成年人才會體會到其中的意味,而我,在整個期間想到的,是我年少的時光。

    中學的時候曾經是文學女青年,忘了是高幾的時候發表了篇無病呻吟的小文章,於是有了很多同樣的文學青年筆友。當時,在升學壓力巨大的所謂省重點,每天從班主任老頭手上接過幾封天南海北的信,不敢抬頭看老頭子意味深長欲言又止的神情,在深夜的檯燈下給某個錯別字連篇的男孩耐心地糾正錯字,給某個敏感又憤怒的女孩用精心挑選的信紙寫信,互相在信封里夾寄樹葉,小花,細紅繩子編織的手鏈……一直持續到大學,慢慢失去了聯繫,人的一生可能就是這樣吧,有些事情,有些人,在當時你以為會一直這樣下去,卻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淡出了我們的世界。

    影片有很多很cult的細節,max是個暴食、自閉、常常恐慌發作的「精神殘疾人士」,mary戴著笨重的黑眼鏡,腦門上有塊大便色的胎記,他們倆共同喜歡的卡通人物諾布偶長得就像辛普森一家一樣奇形怪狀,mary的父親成天擺弄死鳥標本,mary的媽酗酒,吸菸,看著像老到180歲被毀容掉的瑪麗蓮夢露,mary的丈夫結巴,並且被證明是同性戀,max的鄰居是個瞎老太太,而mary的鄰居則是患了社交恐懼症的老頭,不敢親自去院子裡拿報紙……所有的人物形象都是有某種病的,甚至連月球也看著像塊發了霉的起士。馬桶裡的死金魚,有聲音沒畫面的大電視和有畫面沒聲音的小電視,max剪下來攢在瓶子裡的腳趾甲,max的瞎眼寵物貓,mary的寵物公雞……

    影片也有很多溫暖的細節,因為max在表達感情方面有障礙,mary寄給max的一瓶眼淚;max身上掛著的關於辨別人表情的小冊子,max頭頂的小紅絨球,max用來暖被窩的熱水袋,上面寫著他前女友的名字,以及,影片結尾,死去的max面對的,一整面牆的信紙。

    從開始的昏昏欲睡到最後的淚流滿面,簡陋的黏土動畫和故事裡混亂煩瑣甚至卑微的生活卻讓我感覺到純淨和安詳。我突然想到了最近大熱的《蝸居》,再熱我也不看,雖然在這個地球上,每個人都生活在骯髒的爛泥里,幸好總有些人一直在仰望星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