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芷寧

2010-01-08 06:20:26

《愛的邊緣》:無關傳記的愛妒糾葛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芷寧寫於2008年10月23日)
   一直不太想為影片《愛的邊緣(The Edge Of Love)》寫點什麼,故而推拖了些時日,現在終於寫了點字,大抵是應該片色彩旖旎的畫面令人難忘,整體制作和服裝設計也都達到了近來英國電影的一流水準,更主要的原因是演員的表演,特別是西耶娜·米勒和希里安·墨菲。
   無疑,西耶娜·米勒越來越會演戲了,除在這部反映威爾斯生活的片中口音有點怪之外,其他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對手戲的表現堪稱精彩,絲毫不輸於甚至常略微勝於演藝之家出生的凱拉·奈特利,尤其是對兩個女人之間那份夾雜著諸如理解、同情、嫉妒、猜忌等複雜情緒的友情的拿捏和詮釋;希里安·墨菲飾演的威廉·柯里克一角,風采儼然蓋過了片中詩人迪倫·托馬斯的扮演者馬修·瑞斯,其心理活動的外在表露被釋放得自然得當且令人信服,不論是對妻子薇拉的愛與懷疑,對戰爭的惡,還是對無恥情敵的怒,都表現得絲絲入扣,這兩家人的後代在看過該片後均表示,十分讚賞希里安·墨菲的表演,認為「他賦予了威廉尊嚴與正直」。
   喜歡傳記片的人切莫別把該片當作是純粹的傳記片,它屬於基於現實歷史人物的新編故事,如《太陽報》所言:「假如托馬斯還活著,他一定會對這樣黑暗地描寫自己感到強烈不滿。但是,這基本上不是一部迪倫的人物傳記片,所以你也沒有必要對《愛的邊緣》感到不滿。」在現實中,曾活躍在二戰時期的英國詩人迪倫·托馬斯確也具備某些詩人特質,才華出眾,酗酒妄為,私生活混亂,英國作家金斯利·艾米斯在1991年出版的迪倫·托馬斯文集前寫道:「托馬斯是一個極其令人生厭的人,他欺騙和竊取了朋友,還在他們的地毯上撒尿。」影片也將迪倫的那些令人嫌惡的特點做為劇情素材,但它依舊非傳記,其對迪倫本人的生平著墨不多,主要聚焦於他生命中兩個重要女人之間的微妙關係——妻子凱特琳(西耶娜·米勒飾演)和情人維拉·菲利普(凱拉·奈特利飾演)。
   或許,之前該片的某些海報劇照所散發出的曖昧色彩,給人以誤解,以為這兩個女人之間有同性情結,影片在創作時其實已拋除了彼時有關她們的傳言,而是著力於戰爭背景下,兩個女人的同甘共苦、相依為命和間歇的嫉妒——快人快語的凱特琳必須獨自承擔所有的家務,既要養育孩子,還得應付一個花心好色的丈夫,而這個丈夫還在不斷地傷害她,不僅依舊垂涎青梅竹馬的維拉,還從不拒絕隨手可得的路邊情;維拉的丈夫威廉奉命前往希臘與德軍作戰,維拉得獨自面對孕育孩子的重任,而她本人還陷在對迪倫的青蔥思慕中……在特定的環境下,兩個女人從彼此妒忌、不喜歡到相互依靠著生活,在一同解決困境、分擔彼此的煩惱中,在守約的前提下,互知冷暖,相互扶持,影片通過兩人常常同抽一根煙,來表現這種難以說清道明的關係以及這種相依共生的現狀。
   既然這是一個虛構的反映情感糾葛的故事,那麼在表演上就沒必要非得遵循真人實錄和歷史痕跡,於是,在導演約翰·梅布瑞的掌控下,演員們並沒有費力去復原真實人物的特徵,而是依劇本做了適宜的發揮,從而賦予了角色更加生動的個性,如凱特琳的性格刻畫。順便說一句,該片編劇就是奈特利的老媽、著名編劇莎曼·麥克唐納,她本打算讓女兒出演凱特琳一角,縱觀全片發現還是她老媽眼光獨到,凱特琳一角的心路歷程和個中滋味的確要比維拉來的複雜,從而更有表演空間,也更富層次感。而奈特利飾演的維拉,就像有人評價的那樣「有誤入此類角色之嫌」,好在凱拉身經百戰、技術純熟,還能駕馭這個角色。此外,她還為該片獻出了螢幕處女唱,深情演繹了歌曲《Blue Tahitian Moon》,只是在唱歌時,她那兩顆疑似虎牙越發的顯眼,令人不免聯想,倘若讓她出演吸血鬼,一定不像凱特·貝金賽爾那樣需要化裝。
   影片製片麗貝卡·吉爾伯特是片中威廉和維拉的孫女,她對該片的興趣「不在於製作一部人物傳記片或者是紀錄片,而在於把這四個人物置身於世界大戰的背景之下,去挖掘那些推動和羈絆他們的情感。」如果這是該片的最高目標的話,那似乎已經做到了。然而在觀後,仍感覺不對勁,就像一副畫,色彩構圖、帶入情緒固然重要,但所要表達的主旨更重要,或許真如《每日電訊報》所言:「一部還沒有完全搞明白自己究竟想做什麼想說什麼的電影,但它依然賞心悅目、吸引無數眼球。」
http://nicolew.blog.hexun.com/24708831_d.html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