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話情殺案--Dial M for Murder

电话谋杀案/电话情杀案

8.2 / 188,993人    105分鐘 | Portugal:88分鐘

導演: 亞佛烈德‧希區考克
編劇: Frederick Knott
演員: 雷米蘭 葛麗絲凱莉 Robert Cummings 約翰威廉斯 Anthony Dawson (Ⅰ)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赱馬觀♣

2010-01-18 08:24:50

一場移情壞蛋的遊戲


有影迷問希區柯克為什麼只拍一種類型的電影而不作其他嘗試。對此大師的回答是,責任不在於他,而在於觀眾。因為如果他去改拍歌舞片,那麼觀眾一定會期待著什麼時候某位合唱隊女孩會從舞台失足摔死!而這種標誌性的黑色幽默也同樣出現在對於本片拍攝動機的解釋之中。希區柯克告訴博格達諾維奇,當時已感到有些江郎才盡,必需要調整過渡一下,所以才不得不去找一部成功的舞台劇去拍。但是大師的玩笑自謙,卻不影響眾多導演和影評家對此片的高度讚譽。

好萊塢新生代驚悚片導演印度人沙馬蘭便是其中之一。他十分推崇本片的開場。認為希區柯克只用了寥寥幾個鏡頭就清楚交代了別人需要二十分鐘去鋪陳的內容,充分體現了大師的風範。但本人卻以為,希區柯克之所以沒以更多筆墨去表現雷米蘭夫婦與作家之間的感情糾葛,並非是有意炫耀他的洗鍊風格,而是試圖將觀眾完全代入到他所希望的角色道德評判之中。具體來說,不要過多交代三角關係的來龍去脈,只以一個非常簡約開場白,即生活安逸漂亮妻子正在紅杏出牆,才可以讓觀眾以最基本的道德立場出發,去同情那個被帶了綠帽子的丈夫!

接下來的一場戲,則進一步強化這種移情效果。從凱莉與卡明斯交談中我們得知,外遇並非丈夫的責任。而女人本身雖自覺有愧但始終羞於啟齒向丈夫攤牌。緊接著,鑰匙開門的聲音驚擾了擁吻中的男女。此處剪接點選擇的非常巧妙。希區柯克沒有畫面直呈二人受驚後掩飾動作,而是先行切換到了門。於是,觀眾便通過門上的投影,間接目睹了他們的倉惶分離。而這恰到好處的「離形悅影」,在隨後進的門來的雷米蘭的優雅紳士形象的反襯下,更深入渲染了偷情男女的罪惡感。但狡詐的希區柯克不依不饒。隨後赴戲院看戲情節,又被別有用心地設計為蒙在谷裡的丈夫因故不能同行。於是,凱利二人又多了一次幸福獨處的機會!看到這裡,是不是因第三者插足而導致婚姻不幸的觀眾當中,已經有人在咬牙切齒了?可就在情緒累積至高點的當口,故事急轉直下。賣車人造訪,雷米蘭終於暴露了。

賣車人的扮演者是英國演員安東尼·道森。此人無論是形象還是表演都非常出色的詮釋出了希區柯克所追求的那種讓人同情的壞人類型:外表雖然奸惡,卻參雜著某種弱者的無辜。特別是當雷米蘭不動聲色地陳述自己如何對他進行長時間跟蹤和暗查時,觀眾更不免為這位被迫捲入謀殺計劃的小鬍子男人的處境產生了一絲同情。但有趣的是,這種同情心理反過來並不會顛覆對雷米蘭稍早前所建立起的好感!討論犯罪實施細節時你問我答的平和方式,以及雷米蘭所表現出的清晰嚴密的邏輯思維,幾乎已使人忘了這是在策劃一起罪惡謀殺,而更像是克里斯蒂小說結尾大偵探波羅的結案陳詞。導演就是以如此詭異的心理引導,在暴露男主人公「壞蛋」身份的同時,依然強化著觀眾對他的好感。

希區柯克不喜歡宿命論。因為通常意義上的宿命情節與其「需要不斷用懸念去製造緊張」的創作理念相違背。所以他不太可能去拍攝一部犯罪勾當順利實施,但結局憑空一場車禍徹底顛覆的電影。他的主謀一定要從影片伊始就不斷出現這樣那樣細微紕漏。即使其中大部將會被及時修正或掩蓋。計劃謀殺當晚,雷米蘭希望妻子留守家中,並建議她用剪報打發獨處的晚間時光。為什麼不是其他活動而必須是剪報?因為剪報用到了剪刀,而剪報一般在書桌上進行。接著開門出屋,雷米蘭突然發現放鑰匙的地方被卡明斯無意阻擋,逼得他急中生智,走出幾步後假借與妻道別偷偷塞好鑰匙。搞定之後同凱莉的擁吻也不同尋常。那吻中無愛,而只有惋惜:如此動人尤物將在午夜之後變成一具冰冷殭屍。

雷米蘭的錶停了。這意味著如果他不及時撥通電話,計劃中的謀殺將不可能發生。希區柯克竟然將通常只用在「好人」身上的懸疑手法,移植到了殺人兇手身上?他竟然篤定,此時此刻的觀眾將會為看不到一場謀殺而焦慮?!其程度甚至與渴望加利格蘭特能從反覆俯衝的飛機攻擊中順利逃生一樣強烈。OMG,對觀眾心理之黑暗面的洞悉之深刻達到無以附加的地步!

雖然,懸疑起到的只是延時,該發生的還得發生,電話最終還是得響。但必然性的結局並不會妨礙大師繼續發掘其中的懸疑潛力。已打算放棄的殺手正開門準備離開,電話鈴聲響起。此時,鏡頭只在殺手身上稍作停留,交代了他聽到鈴聲之後,便馬上切至屋內的已經就寢的凱莉。女人的反應是:迅速起身,下床穿衣,開屋門進入客廳。沒人!大門是關著的。殺手呢?!是重新埋伏好,還是來不及回位而乾脆一走了之?不知道,懸疑由此產生。可注意!這一切效果完全都來自於高度精確的場調和鏡頭剪輯。即,殺手必須是正打開房門準備要走,而不能鈴響之時還身處幕後焦急看錶、等待。因為後者無法提供殺手選擇繼續或是放棄所需要的時空可能性,懸疑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了。

即便凱莉拿起話筒,謀殺即將發生的當口,希區柯克也不忘營造懸疑。電話線與女人抬起的手臂顯然阻擋到了兇手的行兇。一處經典的延時懸疑手法。以前曾經在文章中褒獎過德帕爾瑪在《凶線》中連環殺手絞殺妓女段落中創造的不俗的驚悚效果。但慚愧的是,當時竟然並沒想起本片。沒有想到德帕爾瑪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的靈感也還是無法逃脫希區柯克的「魔爪」。(其中黑色幽默元素,可見插圖廣播:http://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350974403/)

相較於前面高潮迭起的懸念鋪墊,謀殺過程本身倒顯得有些平淡和缺乏真實感。拼死掙扎中凱莉那筆直地伸向觀眾的手,似乎更像是為追求3D效果而刻意擺出的造型。殺手中剪後的痛苦起身、弓背、摔倒,也具有非常明顯的舞台表演痕跡。當然,前面的剪報伏筆此時派上了用場。凱莉幸運地,也是必然地抓到了剪刀,然後一擊命中。對於這場戲,本人倒是有另一種思路:謀殺發生時,身處電話異端的犯罪主謀的神情和肢體動作,也許才應是希區柯克所更為所關注的。假如他能夠讓觀眾像雷米蘭一樣看不見犯罪實施直播,而只聞搏鬥之聲,是不是由此而引發的焦慮和緊張會更加強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