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9,036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未始

2010-01-24 06:26:01

馬克思,孤單不寂寞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瑪麗和馬克思》。看到這個片名,相信所有與我一樣受制於政治灌輸的中國人都會聯想起那個大鬍子。再添上並行的「瑪麗」,我曾以為,這是一部動畫版的《莎翁情史》。

    但事實並非如此,「communist」只在影片中作為一個調劑的元素存在。《瑪麗和馬克思》的核心,是一個關於孤寂的命題,沒有哲學嚴肅,但依然深刻動人。

    巴斯噶說,我認識的人愈多,我愈喜歡狗。但凡孤單的人,他們都會看起來四大皆空、看破紅塵,好似無慾無求,還有清麗孤傲。而當這張沒有笑臉的表情擺在眾人面前時,絕大多數人都會指責其憤世嫉俗、批判他不可一世,甚至會團結起來將此表情予以圍剿。

    弱者開始低頭,他們要求自己放棄特立獨行的氣概,轉而學習通融與世故,因為他們無法面對孤島上的自己與椰子樹。逃離自己的荒江野老屋,投奔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成了釋然的不二法門。

    但這不是強者的做法。

    He said i would have to accept myself,my warts and all,and that we don』t get to choose our warts.They are a part of us and we have to live with them.
    如果退而言之,將那副冷峻的面孔視為某種缺點的話,強者一定會「live with them」:堅持獨來獨往,與一切外在的譴責交惡,在所不惜。

    不過,以上的心態,並非表示強者形如槁木、心若死灰,他們仍有與人交際的熱情。當他們謹慎地找到了知己,他們會感慨:We can,however,choose our friends and i glad i have chosen you.
    馬克思正是在悟到這樣的道理後,安然地,離開了人世。而從8歲便與他筆交的瑪麗終於來到紐約,卻只有一具屍體等待她。這本該是一場多麼淒涼的結局,但俯視的鏡頭中,黑白的馬克思和彩色的瑪麗卻散發出一種溫馨與暖意,因為兩人的手,在一起——如果說,雪夜訪戴的故事算作文人的瀟灑,《瑪麗和馬克思》的結局便應是凡人的豁達罷。

    Love yourself first。這句鏤在心狀餅乾上的格言,是馬克思一生沒有意識到的真理,卻是瑪麗與我們直面未來的方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