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6 16:32:29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1941年,美國密西根州,美麗姑娘艾瑟兒愛上飛行員泰迪,泰迪的朋友恰克和傑克同時愛上她。泰迪將遠赴愛爾蘭,他們秘密結婚,相約愛彼此至地老天荒。和猜想的一樣,泰迪戰死,留下年輕寡婦,痴情地守身如玉。艾瑟兒並不知道泰迪遇難之前,已將她的「後事」安排給好友恰克。艾瑟兒用十年時間接受這個愛她的男人,並和他生下女兒;恰克在十年里心無旁騖、耐心等待,終於守得雲開。——他們都是為了堅守承諾,艾瑟兒答應過泰迪永誌不忘、不離不棄,恰克答應過泰迪要愛護艾瑟兒一生。50年後,艾瑟兒和泰迪定情的戒指在愛爾蘭被發現,當年泰迪遇難的目擊者告訴她,泰迪最後的話,是告訴艾瑟兒,她是自由的,應該去愛她日後愛上的人。
電影的主要情節,就是這樣的。故事令人傷感。當年的如花美眷如今垂垂老矣,才發現自己恪守的承諾恰好誤了自己一生。當然這不是講故事人的初衷。老年艾瑟兒已經雞皮鶴髮,靠酗酒和回憶打發餘生,她在最後說:「我們總會被承諾影響著。你不可能逃脫你的誓言的束縛。」
果真如此嗎?
高爾斯華綏在1916年的短篇小說《蘋果樹》中給出的解釋略有不同。
那是一條非常美的路。這個曾經的浪漫青年,一晃到了銀婚紀念日。旅行經過這裡,妻子支起畫架寫生。他坐在蘋果樹下讀書,身後是老牆,眼前有古老的蘋果樹,這是一片專門安葬自殺者的公墓……他的思緒回到26年前。一切都記起來了,那永不能兌現的承諾。
26年前姑娘17歲,生長在鄉下,樸實動人。他也是從這裡經過,輕易愛上這女孩。他們在蘋果樹下擁抱親吻,夜晚來臨,相約燕好,他告訴這傻姑娘,他將帶她回倫敦並娶她為妻。
縱情的日子很短,他遇到幾個旅行的同學,他加入這個隊伍,一路遊玩。僅僅兩天,他愛上了同學的妹妹,這個人後來成了與他共赴銀婚的妻子。他也曾經過他與鄉下姑娘山盟海誓的地方,也曾看到那女孩孤單的身影和盼望的眼神,但他還是走過去了,再也沒回來。
26年之後,在金子般的陽光下,他默默地聽一位老人告訴他那姑娘最後的下場。就在不遠處老蘋果樹邊上的水塘,姑娘自沉其中,人們說她的心是碎了,不然,一個如花似玉的少女怎麼會捨得如此自裁?
他走開了,這個故事不能繼續聽下去。沒有其他人知道那承諾,除了他們倆。
韓國電影,《棕櫚樹叢》,和《蘋果樹》一樣,講到承諾與等待。
海邊的喬加島,住著奶奶、媽媽和華燕。並非熱帶海灘,卻長著成片的棕櫚樹林。富家子、著名律師仁瑞到島上工作,邂逅女工華燕。仁瑞愛上華燕,背著喝醉酒的姑娘回家,女孩睡著了,奶奶給英俊的小伙子講了棕櫚樹的故事。那是一個關於等待的故事,包含了兩代女人的辛酸和悲苦以及被耽誤的一生。
母親的少女時代,迎來了只比自己大兩歲的繼母,她們成了彼此唯一的知心朋友。父親把女兒悄悄賣掉,等繼母找到女兒,她已是駝背男人的妻子。這樣過了很久,有一天,女兒因為生不出孩子,被婆婆趕回娘家。接著,父親暴死,娘兒倆終於有了解放的感覺。日子很苦,但她們相互安慰和鼓勵著對方,一定要堅持,一定要找到一個可靠的好男人。
她們等來了一條擱淺的船,瀟灑的船長令她們心旌搖盪,母親鼓勵女兒換上最體面的衣服,幫助他們,也是幫助自己。寂寞的島上沒有其他女人,船長是真的愛上了這個閉塞鄉下的苦命女人了嗎?只有他自己知道。我們看到的是他佔有了這個女人,不僅是身體,還有她對未來的希望。他說他渴望結束漂泊的生活,等這次航行結束,他將把這裡當成永久的家。他要走了,他們在岸邊惜別,他留下幼小的棕櫚樹苗,他說,耶穌的信徒在歡迎主的歸來時,每個人都手持棕櫚樹葉,他希望這個窮苦的、對幸福充滿熱望的女人能種下這棵棕櫚樹,之後擎著棕櫚樹葉迎接他回家。對一個陷入生命中最絕望低谷的窮困女人來說,難道這樣一個信誓旦旦的男人不是她的夢想、她的饅頭、她的主嗎?她到死都會等的。然而,直到她生下女兒華燕,海灘上的棕櫚樹已蔚然成林,那許下諾言的男人還是沒回來,她唯一等來的是一張照片,照片上有兩代女人雙眼被希望點燃時的形象。
「承諾」在我的心裡曾經是多麼美好甚至可以用神聖來作為定語來修飾的啊!看過《戒,情人》、《棕櫚樹叢》,重溫了《蘋果樹》之後,我有了一個自己無法回答的問題:當一個女人活到再也不會相信任何男人關於共同的幸福和未來的許諾並且能勇敢地活下去的時候,這個女人究竟是重生了還是已經死了?
有一首英文歌有幽冥絮語般的旋律,那疑問總是千迴百轉地反覆著:「Do you remember?」對於承諾,其實也如此,記得的人,未必是大多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