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狼災記--The Warrior and the Wolf

狼灾记/TheWarriorAndTheWolf

3.9 / 431人    101分鐘 | Canada:100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田壯壯
編劇: 井上靖
演員: 庹宗華 小田切讓 Maggie Q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九隻蒼蠅撞牆

2010-01-27 08:12:16

「同族與異類」的寓言


1。釋題

比較討巧的是,我是10多年前押井守工作室出品的那部動畫片《人狼》(沖井輔之導演,押井守劇本)的忠實擁簇,曾經狂熱解讀過這片子。所以《狼災記》看到三分之一,陸沈康和幼狼陽光下嬉戲的場景時,我心裡大概已經猜到了這個片子的主題和用意所指。影片結束,再去找來井上靖的原小說讀完,我已經肯定的八九不離十,無論是這部電影《狼災記》,還是那部神作般的動畫片《人狼》,和井上靖的原小說在精神層面上皆保持著相當程度的一致。說到底,這是一個徹底反映了日本人民族精神特性和感性意識的主題,非常的大和民族化,只不過是它的載體被設置成了中國武士或者虛擬過去的特種部隊士兵而已。

(題外話,這也解釋了我很長時間以來對押井守和《人狼》的困惑:如果押井本人真的是獨立的完成了《人狼》這樣一個「百轉千回」般的人生寓言的構築,那他真可算是這個世界上的編劇之神了吧。事實證明他還不是,《人狼》最重要的精神主旨同時甚至也包括它的故事和人物設置,在我個人想來,相當大的可能是脫胎自井上靖的這篇暫短而且有些生澀的短篇小說,因為它思路實在是太特殊,太獨特了。只不過是押井依然有超強的天賦,構築神話的能力不亞於井上靖本人,這才有了一部盪氣迴腸同時又謎一般難解的《人狼》的故事雛形。)

如果我們嘗試剝開這個關於狼的寓言的一層層意向外衣,這個故事的核心對於中國人來說依然不是那麼的容易理解:這是一個關於「同族與異類」的表述。
說到田壯壯,我得承認他沒有押井天馬行空的開闊思路,但是他依然是相當程度的把握理解了小說的主旨,影片的這發展出來的頭三分之一和原作的創作意圖並無大的偏差,反而在相當程度上給了這個意圖的視覺化表達相當出色的空間和餘地,而後半部份更是依託井上靖的原作而來。所以我的釋題依然以田壯壯的這部電影為基準:
影片頭20分鐘結構相當的複雜(為田壯壯叫個好,這是我看到的最大膽的故事片開頭和最複雜的電影閃回之一),它的第一個鏡頭實際開始於故事的中段,即陸沈康要勒殺張安良的段落。但是隨後迅速的跳回發生於故事前半段的一場戰鬥。在這個戰鬥結束後,陸沈康拖著人質太子邁向敵陣去交換被俘的張安良,在這一個行走的過程中,不斷的大段閃回勾勒出陸沈康和張安良兩人相識交往以及成為戰友的過程(這一段大讚,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把這些段落組合的這麼整體而又詩意的簡潔俐落,特別是大閃回里居然還套著小閃回。如果本片只評此段,我給個五星也無憾)。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領會到陸沈康是如何由一個放羊娃變成一個剁人如麻的武士。發生於夜晚的一場遭遇戰特別有代表性,陸沈康還在猶豫是否宰了面前的少年士兵,張安良握住他的刀柄直接插入對方的脖頸。這個人和人之間的互相殘殺隨即變成了陸沈康的家常便飯,成了一項每日必須完成的工作。但是陸沈康的內心完成了這個轉變了嗎?他真的習慣或者從內心的意願中具有了殺人的本能,或者像張安良一樣把殺人當成了一個人生的任務,一個完成自身塑造的目標了嗎?
其實,最初幫助我理解《人狼》,以及《狼災記》和井上靖原著的也是我自己的一個觀念:我發現自人類有歷史記載以來,人是所有生物物種中最熱衷於殘殺自己同類的,通過各種方式,暴力的,狡詐的,陰謀的,借刀殺人的。在動物界中,最兇猛的野獸,獅,虎,豹,鯊,鱷,最後,狼,都鮮有靠自殘同族來維繫生存的。只有人是如此。
這個就是陸沈康內心的困惑,在冷眼觀看世界的同時,他開始和一個人類眼中的野獸,幼狼,交融一起。這隻幼狼所體現出的純真和溫存以及忠誠,遠比他身邊血腥殺戮的武士更多。他把張安良當成了戰友,後者卻要求他為了一個莫須有的藉口,結束他的生命。陸沒這麼做,因為他開始不認同「人性」,而認同「狼性」。幼狼的死,張安良的冷酷和木訥,讓陸自己也變的在人群中更加的暴虐,他其實不是失去了「人性」,而是從一個本質的「野獸」,一匹「人狼」,被迫趨同於更加殘酷和沒有原則的「人性」。
但是命運給了他一個機會。他遇到了卡羅族的女子,後者通過本族的傳說,也就是那個被「詛咒」的機會,給了他一個契機,讓他真正的重回一頭「狼」的本質,率真,忠實,勇猛,但不是殘暴和沒有原則。
《狼災記》講述的其實是一個「狼性」的人重回自己本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否定了自身做為一個木訥和冷漠,盲從和殘暴殺戮同族的「人」的一面,而被引領成為了一頭忠實於自己同類,忠實於自己情感,同時不受世俗觀念束縛的自由的「狼」。
五年後,當張安良再次遇見這頭名叫「陸沈康」的狼的時候,張已經變的更加漠然和盲目,甚至不能分辨「陸」超越族類的一絲善意。這樣的「人」,除了感嘆他的愚鈍盲從,感嘆他的麻木暴虐,感嘆他被習慣勢力所侷限左右的狹隘視野,已經沒有留給這個異類一絲生命的意義。這個就是那頭已歸屬自由野性的狼最後一聲哀鳴的涵義吧。它慶幸自己也不再和人類為伍,而屬於野性的狼的同族。

在這個故事主旨的邏輯里,井上靖給了我們一個異常大膽而反叛的結論:人的暴虐和冷漠是如此的喪失原則,是如此的自私扭曲與狹隘,他早已經不如一頭做為野獸的狼,來的高貴、真誠、坦然、廣博和自由。
這是一部否定「人性」而肯定「獸性」的作品。

需要補充的是,這種對於做為個體自身的原則性,對於個人的自由和坦然的追求,對於那種不受束縛的野性的尊崇,一直相當矛盾的潛藏在日本文化的思維脈絡中。而這種屬於對個體自我認知的意識,拜某位被吹噓到天上的聖人所賜,經過兩千多年的薰陶,已經在中華文明中徹底消失殆盡了。

這是此作品中不可替代的日本元素的淵源。

2。技巧

很多人都指責田壯壯「胡編亂改」原作,這點我實在不能苟同。稍微具備點電影和文學常識的人都能看出來,原作的前半部份是相當單薄的。
它花去了相當大的篇幅交代蒙恬被殺對士兵的影響。井上靖這麼做當然有其的用意:他是在刻意渲染這個對蒙恬的忠誠的背叛給陸沈康的良知帶來的極大衝擊,為他內心背棄「人性」做鋪墊。
但放到電影中,這個部份顯然非常難以表現。要強調蒙恬事件對主人公的心理反作用非得把這個事件在螢幕上重現一遍不成,否則幾句蜻蜓點水的字幕交代根本承擔不起這個導致人物心理轉變的根本動因。這樣一來影片的結構就必然會變的異常龐大而散亂,這個肯定是一貫強悍和力量的田壯壯所不喜歡的。
所以在大部份把握的了影片的主旨的前提下,田壯壯非常聰明的修改了人物的性格:外部的原因其實並不是決定性的,人的轉變其實還是來自內心的「多重性」。陸沈康從「人」到「狼」的轉變其實來自於他內心的雙重性格,他內心的衝突與掙扎,很輕易的就能通過對他成長過程的描述而展現在大螢幕上。
(異曲同工的,在《人狼》裡,押井守同樣設定了一個一模一樣的角色做為主要人物,一個人性和狼性合一,勇猛而又溫情,一個掙扎於野性和對自己信念忠誠之間的伏一貴。)
影片最後的狼與人之戰也值得一提。原作中,井上靖安排了一場狼向人的表白,這個其實是相當的笨拙,但是別無他法,因為這個身份必須通過文字表明才能昭示作品中同族與異類的寓意。電影的優勢這時候就顯出來了,那頭狼閃爍的眼光說明了一切,一個幾秒鐘靜止的凝視畫面散發出的情感遠勝一段笨拙的對話。
這也是田壯壯的敘事處理值得誇讚的一場。

關於開始部份的華麗閃回在釋題里已經相當詳細的描述過了。如果多說兩句,就是這個組合閃回的段落,不但自身相當的精彩,即便是對影片整體氣氛的塑造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這樣的大膽把《狼災記》和那些偽裝愛國而進行灌輸意識形態的帝王將相區別開來,而牢牢的在片子一開始就烙上了田壯壯自己的印記。個人在影像上的獨特表達是沒法通過模式複製的。可以複製的本質上都是灌輸。田壯壯讓人欽佩的也是這點,那種張揚野性而不受束縛的表達衝動,和本片的主旨驀然契合。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從影片中段抓出的陸勒殺張的鏡頭,就是點題之筆。這個同族之間,戰友之間的互相殘殺就是影片著力所唾棄的。這個鏡頭出現在關鍵的開頭,說明田壯壯起碼在大方向上領會了井上靖的用意。

最後我個人讚賞有加的是畫面組接與剪輯。期待看魔幻大片動作格鬥場面的人肯定是失望的,因為影片根本就沒有一個完整的打鬥組合動作展現。它甚至缺乏基本的交代片段敘事起因後果的基本串場畫面,導致很多情節性的鏡頭突兀的出現,需要觀眾大腦飛轉才能明白在發生什麼。但正是這樣碎片式的畫面組接,穿插著短暫一閃而過的寫意空景,以及乍然跳到觀眾眼前的情節(比如太子換張安良的片段)才彰顯了一個特殊的個人作者風格。敘事退到幕後,情緒飛濺到螢幕上。當故事的講述不再那麼重要的時候,情緒的張揚就不需要敘事手段的依託了。當我們直接能從畫面中體驗到情緒,話語和符號的交代就是多餘,繁瑣而笨拙的。
需要改變的是我們的欣賞習慣,而不是某個特殊的表達方式。

3。敗筆

本片最大的敗筆,也是直接給影片減分同時產生歧義的部份,是陸沈康和卡羅族女子的這一段。
從最基本的立意出發,田壯壯的處理發生了巨大的偏差。在井上靖的筆下,這個女人是一個外表冷靜的,內心與「人」的習性有巨大差異的人型狼,她保持著一個鎮靜和高貴的姿態,同時展現了一頭野獸值得尊敬和充滿個性魅力的一面,正是在她的引領下,陸沈康完成了一個由「人」到「獸」的轉變過程。
不知道是不是由那個傳說以久的著名的「青春期XX不充分症候群」的影響,所有的第五代導演一旦涉及到兩性關係,就立刻陷入了情慾和反情慾的漩渦里不能自拔。MQ在影片中表現的就像個遮遮掩掩欲擒故縱的長期性壓抑患者,陸沈康則像個偶然縱慾的猥瑣強姦犯,二人專注於情慾性愛而完全脫離了影片的主旨而跑題十萬八千里。
而原小說中的男女之情,和情慾、性慾甚至和愛情一點關係沒有。這是一個同類和異類的問題。是兩個在茫茫大漠中的同類相知相遇的過程。兩人互相之間逐漸建立起的欣賞,珍惜和尊敬,遠比情慾和男歡女愛要強烈的多。
不知道是不是田導對女性戲的處理一向如此的不盡如人意,反正這一段的立意,構思到拍攝都對主題的表達起到了無限矮化的作用。其實可惜的是,這樣的弱勢自尊而又重情義的女性形象,在過往的日本武士劍戟片裡比比皆是,只要稍微看過就會留下些印象,也不會把MQ塑造成如此的形象:哪像一隻野性溫柔的狼,分明是《青春珊瑚島》上中年半裸版的波姬·小絲。

本質上,這也是田導,其實也是中國大陸導演的致命傷:缺乏對電影節奏的觸覺,缺乏建立影片平衡感的意識。一個真正情懷完整的導演,會馬上意識到《狼災記》裡缺乏一個那樣重要的,給陸沈康精神和情感指引的層面,這個層面是他內心所深深渴望的,是那種「狼性」的昭示。而這個過程是不可能通過滿足性慾來完成的,這不是又混同於「人」了嗎?說服力在這一段徹底消失,本來由這個女性可以達到的一個嶄新價值觀高度,最後被一個游移、外形性感而內心情感邏輯稀里糊塗的時髦女郎所扮演的次角所取代。實在是可惜。
其實,這樣缺乏節奏感的毛病在影片其他一些細節段落的處理上也不時讓人有「達不到效果」的慨嘆。個人風格的張揚展現和節奏感的保持其實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整體觀念。對後一半的缺失實在是幾乎所有中國大陸導演在電影美學上該補而從未補上的一課。

對話也是本片相當羸弱的一個環節。所有的台詞串寫都是如此的軟弱無力,給畫面和場景的表達沒有增加任何光彩。看完本片,我深信這是一部根本不需要台詞就能完整表達的電影。即便是現有的這個片子,把台詞都去掉,也會立刻給片子增色不少。

最後比較明顯的技術層面的缺陷,恐怕就是CG製作。影片中無論是對呼嘯而來的狼群旋風的描繪,還是MQ準備溺水的湖面,都達到了《無極》的水準。我甚至覺得這不是技術層面的問題,而是我國導演對CG的錯誤美學觀念所致。以致於我們在螢幕上看到的,還不如一個電子遊戲的開場動畫。
當然這方面我也知之不多,全是靠直觀感受在說話。歡迎能人加入討論補充吧。


4。觀影

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我依然覺得《狼災記》是一部值得尊敬的電影。是一次將古裝歷史劇和個人作者風格結合的值得欽佩讚賞的努力。我在最近一週里,按照票房的排行連續看了十多部國產電影。《狼災記》排在最後,但它的美學風格,導演的膽識和這個深入的主題,讓它成為我心目中2009中國電影最佳。
特別是在整個電影行業瀰漫著一股令人窒息的粗糙而偽善的意識形態宣傳──無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而有這樣一部片子,一下子跳脫出來,不吊這一切路數,開始講述一個個體自我認知和勇敢抉擇的故事,充滿著野性和勇氣,這個視野實在是難能可貴。
我非常後悔因為人云亦云而沒能去大螢幕欣賞這個「人狼」的故事。
媒體和大眾對這個片子整體上的惡評,我覺得很大程度上出自我們內心自以為是的偏見和一種習慣性的懶惰,以及對多樣性的蔑視。
一些嘲笑本片沒有故事或者不會講故事的人,我覺得首先是對影片本源的價值觀和表達這個價值觀的合適方式缺乏應有的理解。其次是被一種相當可怕而專制的思維模式統治而侷限了視野。
並不是每個主題都需要一個「百轉千回」的故事套路。也並不是每一個價值觀的表達都可以被模式鎖定而呈現。其實恰恰相反,越是深入的主題,越是複雜而無法用語言表達清楚的情感與價值,越無法在固定的套路中展現,越無法用約定俗成的方式直接抵達觀眾的感官。而這種情感,價值和思維它也有在螢幕上在一個作品中存在的必要。它也有被表達的絕對必要性。就好像一個個宏大而空蕩的觀念樂於被塞進固定模子裡而短平快直達影院的前排一樣。
世界應該是平等而多極的,而不應該是永遠是單一的嚴絲合縫。有的時候我們樂於待在狹窄的門縫後面坐等能擠進來的快感供我們娛樂,有的時候也該打開門出來喘口氣看看外面是如何變化的,是不是該敞開胸懷擁抱些什麼。
悲劇的,是我們變成了傳說裡的那個懶蛋,脖子上套著大餅,吃完了嘴跟前兒的這部份,連伸手轉轉餅都嫌累,直接就開始抱怨這餅烙的有問題。更悲劇的,是我們直接被灌輸了一個大一統的觀念:只有能套在脖子上的餅才好吃,剩下的都是垃圾,沒法消化,永遠不值得一提。

P.S. 提了好多次《人狼》,回頭寫篇詳解。聽下回書分解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