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二樓傳來的歌聲--Songs from the Second Floor

二楼传来的歌声/Sangerfranandravaningen/SongsfromtheSecondFloor

7.5 / 20,459人    98分鐘

導演: 洛伊安德森
編劇: 洛伊安德森
演員: Lars Nordh Stefan Larsson (Ⅲ) Bengt C.W. Carlsson Torbjorn Fahlstrom Sten Anderss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Bingo

2010-01-27 23:51:53

悲劇的總和,不外如此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欲人施於己,己必先施於人。」
——在左手從十字架上脫離、搖搖欲墜的耶穌像前,商人對胖老頭如是說。
90分鐘的電影被分成一組組鏡頭,每組鏡頭都有不同的人與事,但是每組鏡頭都有相同的痛苦與迷惘,這就是我對《二樓傳來的歌聲》最直接的印象。電影在敘事上並沒有明顯的路線,故事性不強,但是在一個個看似現實與荒誕交織的場景交替中,悲觀主義的情緒卻如影隨形,揮之不去地在觀影者的思維中醞釀著,沉澱著。我的感覺是,導演試圖對於人類社會現代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寒冷至極的情感關係,以及停滯不前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表達自己的悲觀與憤怒。
可以說,影片中的每個人都是不幸者。影片中的許多場景,都是現實中種種悲劇的縮影:失業的男人,失敗的魔術師,失去畢生心血的胖商人,冷漠旁觀他人無辜受害的路人,冷血的老闆、商人,冷淡已如死水的夫妻關係,神父對於前來尋求安慰的商人卻喋喋不休地大談股票與房地產,的士司機因為理想無法得以實現而發瘋等等。有一部份看似荒誕的、不現實的場景,背後表現出的實際上有深刻的意義,例如:影片中永遠不能解決的塞車問題,正是現代社會人們停滯不前的精神狀態的反映;胖商人能夠看見死去的債主與俄羅斯青年並與他們進行交談,實際上是受到本身道德良知的拷問;一大幫政客透過水晶球試圖決定社會未來的走向,而當有人指出可能發生地震時,卻一哄而上地圍觀並緊張的作鳥獸散狀,表現了對於政府的領導者們烏合之眾般的素質的憤怒;政客們對於一個小女孩輪番教導,以及這個小女孩後來在宗教領袖與政府領袖的圍觀下走向懸崖並被推下去,而後這些所謂的領導者們卻在酒館裡醉態百出的場景,表達了現代社會的領導者缺乏對於人類生存現狀以及精神現狀作出思考,教育因此已經淪為純粹的經驗教受並正在扼殺人類的未來,等等等等。
影片中演員們的許多台詞,同樣被導演賦予引發觀影者思考的任務,與種種場景的配合十分到位,如:「安坐者是可愛的」;「人生就是一個市場,人們只是買賣東西,並期望在銀行戶口數字後面加上一個0……或者兩個」;「我只是一個人,競爭只為了餐桌上總是能夠有食物,能夠吃好一些」;「我怎麼會期望從一個已經死了兩千年的失敗者身上賺到錢」等等。看似合乎於現實的語言,實則是對於現實的不安與無奈,讓人聯想到尼采「上帝已死」的高呼。
對於這一出悲傷與痛苦的,或現實或荒誕的片段的合集,用心體會後不禁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人類,何去?何從?
大街上熙熙攘攘地人群們,何嘗不是像影片中那一群一邊前行一邊揮動手中的鞭子向前面的人打下去的人?
在最後,胖商人拋出鐵桶,向那群死去的人們砸去的時候,心中是否會想:
「吾施於他人之痛苦,他人必將施於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