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北京南瓜

2010-01-28 06:05:11

追求自由


《死亡詩社》,中文還有一個名字,竟然意境截然相反——《春風化雨》......

上學的時候就買過電影《Brave heart》,都說是經典,誰知道卻看不懂,還那麼長。使勁看使勁看終於看到英雄高喊"Freedom"。這個印象非常深。隨著成長,在這個嘈雜的環境中,才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前赴後繼地追求「自由」,為了「自由」獻身。

對肉體自由的剝奪是低級的剝奪,也是最容易激起反抗的;但是,對精神自由的剝奪,卻非常隱蔽,這使得有的人不知道自己的自由在被剝奪,或者意識到了卻不知道是不是應該反抗。當然不能絕對的分離這兩種「自由」,它們肯定是相伴而生,當被侵害時也都有損失。縱觀歷史,人類為了實現肉體的自由在不斷抗爭,不惜生命的代價,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記載進史冊,成為一個個歷史事件。但是,人類為了「精神自由」的奮鬥,卻好像沒什麼名義,一直是潛流暗湧。一直沒有間斷。

大家都說美國是一個「自由的」國家,今天我們當然不能把這個「自由的」僅僅理解為美國人的行動、人身是自由的。而這個國家所追求和倡導的正是每一個個體的「精神的自由」。即便是這樣的一個「自由的」國家,一路走來也付出了很多,雖不是戰場上無數的頭顱熱血,也同樣有生命凋謝的代價。

在死亡詩社的這所中學裡,嚴格的規章制度其實也是在限制著這些少年的肉體的自由,但這些都不是最終的「教育目標」,最終的「教育目標」就是扼殺每一個少年的理想、每一個少年的選擇、每一個少年的「精神自由」。為了追求這個精神上的自由,活出生命的意義,擊潰非生命的一切的目標,基丁老師熱情洋溢地慫恿著學生們去追求自由。

自由的前提是必須會思考,基丁老師給學生們的詩歌課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撕掉前輩博士們寫的洋洋萬言的「前言」。撕掉它,然後開始用自己的頭腦思考。這就是擁有著「自由」。只有這樣,愛和浪漫才油然而生。我能體會到只有這樣,作為一個教師才能讓這些聆聽你聲音的學生們學會熱愛生命,感受到生命的多彩和美好。詩意地生存在這大地上。為了這個目標,也許付出生命的代價才看起來是值得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