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7,524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暗黑奼女

2010-01-28 09:16:43

誰也不比誰正常到哪去


看了《瑪麗和馬克思》,他們信中講述的內容,真是非常真實。

煩惱,每天面對無法擊退的煩惱:怪異的長相、超重的身材、被欺負的校園生活、被利用的人際交往、酗酒又暴力的父母……這才是很多人經歷的真正人生。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朋友。隨時拿起手機就能找到朋友分享你的感慨,在很多人眼裡,這是一種相當奢侈的、難以想像的幸福。

當第一次親耳聽到有人對我說「我不知道與人聊天該說什麼」的時候,我覺得那簡直不可思議!聊天,不就是隨便說嗎?明天降溫了、感冒流行了、甚至我今天早晨起來太晚沒吃上飯,這麼簡單的事情,難道不會嗎?但慢慢我才意識到,有很多我們平日做起來甚至都不用納入意識範圍的活動,在有些人那裡,卻真的就是個挑戰。

在故事裡,max始終想不通,為什麼自己看起來奇怪,而別人看起來卻那麼正常?是啊,為什麼有些自己很難習得的行為,在別人那裡,卻像生來就有的天賦?為什麼自己這種人是少數,而與己不同的人卻是多數?為什麼自己眼中的正常卻被人稱為怪異,而別人眼中的正常自己卻始終難以理解?究竟什麼是正常?又為什麼會有「正常」這種東西存在?

深受「不正常」困擾的人,總是很羨慕身邊那些看起來「正常」的人。有時候為了讓自己顯得正常,還會故意去接近、討好那些「正常」人。有個女孩在信里對我說,她在讀小學的時候,為了怕別人看出她總是孤單一個人,每天放學,她都會背著書包,故意跟著別的女生並排走出校門,假裝自己正在聽朋友說話,假裝自己和她們是一起的。一直跟隨到周圍的行人變少了,「同行」的女生朝她投來厭惡的目光,有時候甚至還會被罵上一句「你有病啊!」 終於一天,她交到了一個朋友,為了守住這唯一的「朋友」,她多次從家裡偷錢,給朋友買零食,有一次甚至不顧危險,從學校的圍牆上往下跳——因為那位朋友說「你要是不跳,我就不跟你好了!」但最終,那個朋友還是拋棄了她。

其他所謂的「正常人」,雖不見得會做的像那個朋友那樣過份,在了解女孩的煩惱後,也許還會有人願意跟她做朋友,但這種關係,若想長久堅持,真的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當初採訪完女孩後,我曾答應可以和她做朋友,從心裡我也願意和她做朋友,但自從送走她,我們卻再也沒有聯繫。她有我的聯繫方式,我也有她的手機號,可我一次也沒有給她打過電話,有時候我會在心裡想起這個人,會猜想她現在有沒有過的好一些?但這個想法很快就會被別的念頭給擠走,轉過身去,我還是一如既往地生活。

「正常」與「不正常」,大概註定無法平等交流吧?就像小說《信》裡面殺人犯的弟弟直貴,他和大學同學關係再鐵,也沒法毫無顧忌地說出「我不幹了!」、「隨你的便!」這樣的氣話。而marry之所以能與max發展成為最親愛的筆友,大概主要也因為他們是一類人。

很幸運我在一些主要方面,看起來還是正常人,很慚愧我在小的時候,也欺負過別的孩子,不過好在我現在比小時候成熟了。現在我面對別人的各種「異常」,都能開明地表示理解。當然,我知道那些人並不需要我的這一點點理解,但對我來講,有了這種理解,我就不至於把自己放到一個多麼優越的位置上去歧視批判教育別人,任何存在都是正常的,誰也不比誰高級高大高尚到哪去。

我可能會同情那些生活不幸的人,但我不會因為憂慮他們而吃不下睡不著,我還是會「以物喜,以己悲」,我也捨不得拿出一大筆錢去捐助別人……我只能管理自己,在和他們接觸的時候,做的像小學生守則里說的那樣:以禮相待,熱情大方,不卑不亢,不圍觀尾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