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Departures

入殓师/礼仪师之奏鸣曲(港)/礼仪师(台)

8 / 55,616人    130分鐘

導演: 瀧田洋二郎
演員: 本木雅弘 廣末涼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國國

2010-02-02 01:56:58

世間最後的路程


看完了入殮師,我很想表達些什麼,但是看了網上的諸多影評後,我又不知如何下筆,自己不懂得寫影評,也沒有行雲流水的文筆,更沒有旁徵博引的見識,只是心中那份感動隱隱發作,自己想用文字宣洩出來。

小時候,媽媽在醫院工作,每次找媽媽都會抄近路,而必須路過停屍房,經常看到擺滿花圈的靈堂,以及痛哭的人們。那時候,醫院也有專門為屍體清潔化妝的人,媽媽說那個人掙錢不少,其實人死了,真的只是一具冰冷的屍體而已,給屍體清潔化妝穿衣服的時候,家人也都在場,也許沒有電影中那麼講究那麼仔細,但是這是最後一次親人對死者表達愛意和敬重的機會。

而這樣的存在我們社會中的職業被日本人搬上了電影。其實,這麼多年,一提到日本,我們總是自然而然上升到民族情節,我是厭倦這些東西,大家理所應當的開著日本的車,用著日本的電器,看著日本的動漫,卻在嘴上咒罵著日本,這種爭執再持續十年也不會讓我們進步。

其實,這部電影僅僅只是在探討人性,有人說現在的中國:「我們匱乏一種令人心安的事物,有時人們叫它信念,有時則稱之為人類之愛。」而在這個影片中,通過生者與死者的最後無聲的對話,來表達人類的真情。不論是父母送別孩子,還是孩子送別奶奶,無論是懊悔痛哭還是衷心祝福,都包含了親人朋友對故去人最真實的感情。其實我們不缺乏人類之愛,只是我們因為現實把這份愛壓在最後。無論日本人還是中國人,人和人之間的愛都是含蓄的壓抑的,而這份愛直到最後才能爆發。

這個工作在世俗中受盡人得歧視,並不是因為死人有什麼晦氣,而是人們懼怕死亡,不願意接近死亡。但是入殮師卻是在和死亡打交道。他們用自己的勞動,和真誠的態度,給死者的親人帶來尊嚴。不管是否真的有天堂,但是死者是光彩照人的消逝。

主人公小林一直因為父親的拋棄而耿耿於懷,直至最後父親死去,他內心中交織著對父親的愛與恨,但是最終因為同事的一番話而去送父親最後一程。而正因為去了。他才能從父親僵硬的手中發現那塊代表著父親對他思念的石頭,使他明白了父親是帶著對他的愧疚離開人世。年輕時,以為是在追求自我追求幸福追求新生活,拋棄了本該屬於自己的義務責任負擔,但是在通向生命終點的路上,這些曾經以為是自己累贅的東西變得如此重要,但是此時已經沒有回頭路去找回丟掉的東西。所以小林把那塊寄託了父親愛與悔的石頭給了妻子。

人與人最大的障礙就是隔閡,尤其家人之間,開始喜歡扮女裝的男孩,還是因為父母不關心而變得不再乖巧的女孩,直到逝去,父母才能真正反思自己的行為。還有那個澡堂老闆的兒子,生前和母親爭吵,但是看到焚化爐熊熊烈火時,放聲痛哭。沒有失去,不知珍惜。也許早一日打破這種隔閡,就不用在死後如此後悔。等到面對一具冰涼的屍體時,無論以前發生過怎麼樣的衝突,都無法再去恨,追憶著這個人生前的好,原諒她/他以前犯過的錯。你發現其實原諒一個人非常簡單。

我沒有經歷過失去親人的經歷,但是我知道如果有一天發生了,我同樣希望有這麼一個入殮師完成最後的送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