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2009名揚四海--Fame

名扬四海/我要高飞(港)/2009名扬四海(台)

5 / 16,953人    107分鐘 | 123分鐘 (extended version)

導演: 凱文坦查隆
編劇: 愛蘭布羅許麥基納 艾利森柏奈特
演員: 娜特莉諾頓 安娜瑪莉亞培瑞茲戴塔葛雷 凱西葛雷莫 凱伊潘納貝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韜子@Tower

2010-02-07 05:18:26

想起曾經夢想讀電影學院。


RT。

這一部歌舞+勵志路線的片子。翻拍自20年前的老片子,而這部新片子風格依舊保持了青少年熱血勵志的套路。當然OST的確是全片最大的亮點,至少給觀眾留下的印象不僅僅是簡單的背景應約。

很自然地想起了N多年前的夢想。自己也曾經和片子中那群小盆友一樣很雞血地渴望能成為藝術院校的一份子。尤其是開頭Auction Day時大家的那種場面,還是很熟悉滴。現在想來,覺得一切都是如此的Amazing,當年自己竟然也會是他們中的一員。

我曾經夢想自己能考進電影學院,當然不可能是表演系。高中時和阿Tall一直很狂血地做夢自己也許有一天能成為名揚四海的導演。小盆友的夢想總是很單純的,而當夢想照進現即時,在現在看來一切總是那麼幼稚純淨得近乎一層不染。而現在看來,也許就像片中的主人公一樣,最初時總是對理想充滿幻想和憧憬。後來阿Tall去了美術學院,再後來去了列賓繼續他的夢想。而我則早已經把那時的夢想收拾進了記憶中,只是偶爾拿出來攤曬在陽光下,回味。

把夢想風乾,等老了晾出來,下酒。

後來,我很規矩的沿著傳統中國好學生應該進行的路線讀大學、研究生直到現在。所以當你最開始看到那些冰冷的實驗儀器時,你會發現他們和鏡頭、膠片有著如此鮮明的血統和特徵。而現在,我則喜歡把一直陪伴自己的儀器當成攝影鏡頭一樣,去證明和表達——科學青年和電影青年一樣,他們都是在用手中的工具來表達一個中心思想,來表達一種內心的訴求。只是前者是在表達大自然的理性,而後者是在表達個人主義的感性而已。

科學青年和電影青年,其實並不矛盾。

所以,當阿Tall回國和兄弟們一幫吃飯聚會時,我們還會說起N年前的那些夢想,我們窩在一方不大的課桌前——桌上堆滿了發散思維和練習冊和課本以及無數的教輔,黑板上寫著滿滿的公式和結題思路,而我們卻偷偷的聊著N多年後的彼此,畫家、電影導演...

而真實的是N多年後,他還在繼續走在夢想的道路上,而我把夢想交給了科學。一切終有姻緣,就像現在所做一切,我一直認為只是換了一種方式的踐行夢想。科學研究和電影都是一種表達思想的方式,只是後者看上去更浪漫。

做一個浪漫的科學青年,如同拍攝精彩的電影。

前幾天,聽到朋友說,現在電影學院畢業的學生也不好找工作。

想進電影學院當導演,結果工作不好找;

想進唱片公司或者經紀公司當經紀人,結果是娛樂行業明顯不景氣;

想進出版社當編輯,結果聽朋友說策劃一系列叫座的圖書最後盈利是負數。

現實太殘忍了。

當小盆友開始長大時,夢想就成了奢侈品,所以諸如類似的電影,我覺得更顯珍貴,偶爾拿出來溫習一下,才會發現自己真實的存在感,原來自己從未老去。

夢想也從未老去。

以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