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愛,進化--Creation

造物弄人/创生/创造

6.7 / 12,670人    108分鐘

導演: 喬艾米
編劇: 約翰柯利 喬艾米
演員: 保羅巴特尼 珍妮佛康納莉 Ian Kelly Guy Henr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小農

2010-02-08 01:56:33

《造物弄人》安妮的爸爸-達爾文


     講偉人就該這樣講,把他從神人的寶座上拉下來,推進凡人堆里,讓人知道他也有喜怒哀樂,他也有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時候。這是宣傳教育的好方式,與某些策略相似,欲擒故縱、假道伐虢,都是洞悉了心理,遵循了事理,借用技巧有效地達到了目的。

  《造物弄人》改編自達爾文第三代玄孫蘭道.凱恩斯的傳記小說《安妮的盒子》,全片用達爾文的記述與回憶展開這位偉人的生活一角,即第一部長篇巨著《物種起源》誕生及撰寫前,達爾文的情感與生活。

   不覺乏味,是因注重了世俗化的故事情節,而不是從理論演講稿的字裡行間找偉人的形象。原著傳記小說是影像的藍本,但也不得不說喬恩.阿米爾是手藝精湛的工匠。他能一直用平常心分析真實人物的心理,不甘於停留在表面上,進而把握住傳記電影忠實於真相的主心骨,並執導出讓人感動又有所思考的影片,做足了功課,拍出精品想來是水到渠成的事。尤其,開場那段亦真亦幻的生物群舞,彩蝶紛飛,讓人印象深刻。

   看過此片,心中符號化的達爾文會有血有肉地走進腦海。不會再捧著表姐表弟近親結婚的故事賣弄,也不會認為他是個長著聰明腦袋的怪物,會了解到他雖然愛生物愛科學,但他更愛妻子還有孩子們,他就像任何一個偉大的父親,麻煩的丈夫,出色的勞動力,沒有變異。

   離世的小安妮出場與退場都經過了精心的編排,照相機的發明,為小女孩留下了最後的倩影。從此以後,安妮存在於虛幻里,化作一種精神力量伴隨在達爾文的身邊。當然,對於安妮的死因,也必須承認它在劇中起到徹底激化矛盾的事實。它貫穿始終,揭示從逃避到正視,達爾文陷入信仰基督教與研究生物科學的水火間,痛苦掙扎與勇敢戰鬥的過程。

   在表現達爾文心靈孤獨與質疑自我時,有條不紊地拍攝出了他的恍惚無助,無形中籠罩的恐懼氣息,帶著常人能理解的情緒,雖然那是偉人預見事即時短暫的怯懦,是科學家顛覆整個認知體系前的驚懼,但對旁觀者而言沒有理解上的障礙。

   而達爾文的妻子艾瑪,電影在刻畫她時,則用一種超越從屬地位的視角,把一個母親、愛人、表姐、虔誠的基督教徒等多重身份的女人,以愛的名義有情有義地塑造了出來。而詹妮弗.康納利會說話的眼神,隨著波動的劇情,正好完美地詮釋了這樣一位女性。還有一妙處,也有隱喻的成份,艾瑪最後向達爾文妥協時所說的話,恰好帶出了當時政治宗教文化的影子,對科學界先鋒人士及家人,遠離上帝,得不到上帝的寬恕,絕不是值得炫耀、心安理得的事。

   若說整部電影從頭至尾都被悲傷、憤怒包裹著,其中小安妮最喜歡聽的悲傷的故事,有關一個叫珍妮的紅毛猩猩的故事,那段是最輕鬆快樂的片段。我知道那是嚴肅的實驗論據,但畫面生動活潑得只叫人心情愉快,不知不覺想起那個潑猴-孫大聖。

   沒有豐富的劇情懸念的傳記電影,能講出如此動人的故事,轉化掉晦澀與憤怒,用溫婉的節奏,像不驚動晨露的曉風,真是不容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