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暮光之城2:新月--The Twilight Saga: New Moon

暮光之城新月/暮色新月/吸血新世纪新月传奇(港)

4.8 / 301,026人    130分鐘

導演: 克里斯魏茲
編劇: 史蒂芬妮梅爾 梅利莎羅森堡
演員: 克莉絲汀史都華 羅伯派汀森 泰勒洛特 艾希莉葛林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莫沫。

2010-02-16 08:42:04

暮光之城:沾沾你的紅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不是來罵人的,因此,所有戲謔調侃純屬娛樂。

Twilighters(暮迷們)若想從此文中尋找到共鳴,勸君請移步。

我不是Twilighter,但並不代表我抗拒暮系。

好。我們開始了。

 

嗯嗯。大年初一嘛,新年伊始的那一襲喜慶的紅還未褪下,從來不看非高清電影的我終於也忍不住沾沾暮光之城系列的紅。一則想沾沾從小說到電影熱賣的那股子牛氣勁兒,一則想沾沾它的娛樂勁兒,新年伊始別那麼文藝那麼一本正經。

不知道是因為我看的槍版的原因還是什麼,反正《新月》比《暮色》還看得我沒耐心。

放假在家至今,除了把《暮色》翻出來又看了一遍,還耐心無比茶不思飯不想的晝夜兼程地把5本英文5本中文看完了。地攤大媽推薦的怎能錯過?去年此時吧,我在VC首頁第一次遇見了《暮色》,學了幾年外語的人靜不知道這個在全球買得紅了范紫的小說。慚愧,慚愧。我錯過了一次跟風的機會。當時吧,就是衝著Vampire這個詞去的。不依不饒。我始終相信,每個女花痴內心都埋有一個屬於自己的Vampire。外加本來就是血友的我,所以就不眨眼兒的下了看了。

看完了吧,失望二字。然而,一個月後,發現它開始在院系中廣泛流傳。其熱血程度絕不次於它在全球的迅雷不及掩耳。嗯,我相信,花痴是一種傳染病,且傳播性極強。可是這一次我居然就如此免疫了。於是我相信嗯,全球有多少人為暮系拍手叫好,就有多少人捂著鼻子扔雞蛋。我吧,就屬於那種湊熱鬧性的。這樣的片子,真讓人沒法當真。所以,我小期待起《新月》了。因為生活太單調無聊,需要下一劑猛藥來調劑一下。管他是非常非常的好吃還是非常非常的難吃,反正是調劑了。

用朋友的話說就是:珍惜生命遠離爛片,不要早就知道是坨屎還硬要去吃,吃完了還廣而告知說原來是坨屎。

所以,我真的不是來說這片兒有多爛的。真的。不相信的人可以去我的豆瓣查證。我給了《新月》三顆星呢。不容易啊,終於看到了一部和華語片一個水準的美片兒。

 

|暮光之城:vampire的進化史|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類漫長的歷史同時也伴隨著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從最初直立行走卻匍匐在自然力之下,到今天對地球大刀闊斧的改造。從茹毛飲血用石頭採集到食品工業的迅速蔓延壯大。這,就是進化。可是,人類進化,別的物種也在進化吧。為了在這個星球上求得一塊生存之地,誰不是努力的抓住生命的尾巴挑戰自我加速克服自身的缺陷以迅速適應週遭不斷變化的環境。嗯。所以,我們的vampire兄們也不例外。

從《諾斯費拉圖》中那個怕光,怕蒜,怕桃木和十字架,一臉獠牙,尖耳朵,面露兇相的惡魔形象,到《夜訪吸血鬼》時形象上幾乎就整容了一遍面目全改。那個風流倜儻勁兒呵,那個出了光什麼都不怕的先進勁兒呵,那個一顧傾城再顧又傾城的俊朗樣兒呵,那個面對漫長的無邊的生命和人類本性的缺失黑斗篷下蔓延出的寂寞勁兒呵。反正是把我迷的神魂顛倒的,希望哪天自己也能裝上個vampire,然後經歷一場刻骨銘心的初擁。到《刀鋒戰士》時,隨著舊世界格局的打破,西方文化一統天下的局面不再,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致使人家黑人不僅加入了vampire大軍,而且還學會了中國功夫。而到《黑夜傳說》,我們看到了vampire兄們的技術革命,他們結束了冷兵器時代,不僅攻擊方式由原始的肉搏進化到了生化武器時代,而且出現了vanpire和werewolf(狼人)雜交的優良品種。這簡直是vampire發展歷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呵。

說了,每個花痴內心都藏著一隻吸血鬼。21世紀,我們見識到了新世紀的vampire兄,他們的進化程度以致於讓我感嘆vampire才是這世界的主宰者。又帥,又漂亮,又多金,又長生不老,又永遠年輕,又睿智博學多才多藝,又身懷異能,又有一顆類人類靈魂,溫柔體貼,和人類培養感情並生出半妖小姑娘。最重要的是,不再怕陽光,而只能在太陽下一閃一閃亮晶晶。對對對,就是《暮色》中Edward一臉悲情的跳到陽光下那一幕,我已經做好了Bella看到若收過炮烙之刑的人肉燒烤,然後擺出招牌式的苦瓜臉和緊蹙的眉:Oh,no Edward!No!但是,他沒有。所以她也沒有。而是頗似姚明或曾哥長相的Edward露著金光閃閃發的肉。哇塞!原來vampire已經進化到胸毛能在陽光下閃閃發亮了!然後,我笑了。《新月》中,Edward再次披著幾塊破布出現在義大利那什麼什麼城的鐘樓下時,我又笑了。兄弟,你那一身亮閃閃的肉多錢啊?我想來二斤。

 

|暮光之城:vampire和werewolf不得不提的那點破事|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也不知道為什麼,有vampire的地方就一定有狼人。明明是不共戴天之仇敵,但總是一副不入流的搭子(方言:夥伴,情侶等)同出同入。一個在前面小心翼翼的跑:來啊來啊來追我。一個在後面慢慢的追:你別急我追著呢。然後,《暮色》里吧,Jacob給Bella講故事那會兒我就知道,這孩子來頭不小。不是werewolf也是和werewolf有一腿的。結果吧,到《新月》裡面,這孩子剪掉了那一頭慘不忍睹的長髮當起了肉店老闆。那一身堪比青蛙腿樣的堅實肌肉真是賣的華麗麗的,讓人小心撲通撲通的跳。Jacob,反正每一次你變身你都會扯破一條褲子,再搭上一件廉價的T-恤又能怎樣?後來,我才曉得原來導演這麼安排別有用心,其胃口真是不小呢。白嫩白嫩的男豬腳很明顯只能滿足一部份女粉,另一部份呢,則需要豎另一個完全迥異的標竿——古銅色皮膚笑起來面露打了牙粉的潔白牙齒的苦情男。

話說,我們的vampire兄幾乎已經進化的無堅不摧了。所以,我們的werewolf兄也得做出相對的反應才不會打破這種僵持的平衡,不然這曠日持久的戰爭其結果可就指日可待了。所以不用月亮的臉圓了,Jacob也可以變形,以備隨時參加戰鬥;所以,不要斯內普出馬Jacob也不會喪失心智,以潛伏在人類社會中間。真是跟被圈養在家中的寵物狗狗無異。無聊的時候可以尋尋開心,有聊的時候棄之不顧也行,反正他知道狗糧放在哪裡。看門護院不說,天冷了還可以暖手暖腳暖被窩。Jacob就是「吃的是草,擠的是奶」的勞動模範青年。人家Edward開得是沃爾沃,咱們用跑的。人家一身昂貴的筆挺西裝,咱們就只剩個大褲衩子。人家住房子,咱們住林子。人家泡馬子,咱們給收拾爛攤子。看看,看看,這簡直就是給資本家打工的無產階級馬仔形象,其重視程度堪比導盲犬。

再說,我們萬事俱備了卻只欠東風。所有矛盾就各就各位預備跑了,就等槍響。vampire和werewolf生來的水火不容外加那個bloodsucker又拐帶了自己的心上人,眼見第三次世界大戰就要爆發了,預知後事如何,請期待第三部——《月食》。看了書的人都明白,哦哦哦,美國到底還是資本主義國家啊,無產階級生來就是給資本家門擦屁股的呵。

所以,打個屁股仗呵。下雨了,回家收衣服去。

 

|暮光之城:魔幻+愛情+動作+偶像=混搭|

 

標籤一:魔幻

人白了點,牙齒長了點,美瞳換得勤了點,跑得比博爾特快了點,錢比比爾蓋茨多了點,壽命比王八長了點,吃的比一般人特別了點,特異功能比雙胞胎特別了點。

這,就是暮系的魔幻。嗯。

 

標籤二:愛情

簡單公式就是:暮光之城=人鬼+人獸+人見人家花見花開的三角戀。事實上,看了書的人都知道,這何止是三角戀啊。那角多的都夠拚個八仙桌子。Edward跑到阿拉斯加和Tenya冰天雪地裡打情罵俏的曖昧了吧。Bella,Jassica,Mike三人之間時成立時不成立的三角吧。Sam,Emily,還有那誰誰我忘了名字,也算是吧。當然還有那最大的三角了,Edward,Bella,Jacob。哦呦呦,簡直就是幾何課哇。再說那對白了,三句不離的詞:love,miss,death。那壓低了聲音濃的化不開的你儂我儂。我簡直快被憋的背過氣去。

這氣勢,有趕瓊瑤阿姨超郭某四姐姐的嫌疑哦。

 

標籤三:動作

呵,這個動作元素哈,就像蓋里奇的電影裡的女人,有沒有都一樣的,純屬多餘。以致我總以為導演是為了籠絡那些被女朋友硬生生拉進電影院的男士們,才天了些作料進去的。但這些準備也太過潦草粗糙了,如同略制的A片,不該給鏡頭的地方忘死裡特寫,該給特寫的時候直接看不到鏡頭。隔靴搔癢,越搔越癢吶。《暮色》中吧,先看Bella是怎麼被詹姆士虐的,虐的差不多了男主角出場了。想看看男主角怎麼報仇的吧,鏡頭給搶救中的Bella特寫,以致於詹姆士是怎麼被KO掉了我好茫然。《新月》中哈,本來在義大利那vampire窩裡氣氛挺緊張的,確實弄得人心惶惶的。但只見Edward被摔了一下,然後鏡頭切給Bella,她深呼吸,招牌式蹙眉。看看看,Edward又被摔了,Bella又呼吸了。然後這段動作就是Edward被虐+Bella的呼吸。Over,動作結束,圍觀的該散場了。

那觀眾的腎上腺分泌到一個不高不低的水平。想高上去,沒激情,分泌不來。下來吧,又有點不甘心。很是不爽快。

 

標籤四:偶像

什麼是偶像?偶像就是年輕,會搶鏡頭,可以引起小女生尖叫。

看看,我們的Bella在《暮色》中一出場,捧著仙人掌蹙著眉一臉幽怨的樣子蠻是讓人心疼的。然後輪到Cullen一家登場,鏡頭放慢,放慢。看看看,排隊入場時那一個個都拉風漂亮的不得了的的樣子。男豬腳嘛,就要壓軸,所以走在最後面的那個就是啦。時裝秀一樣,推開門還停一下,擺了POSE一個。就聽得周圍女生呼啦啦的倒吸涼氣。尤其在教室Edward和Bella初次說話那次。哇塞哇塞,看看那個帥哥那電眼。誒呦高壓電都高不過他。然後背著自己的小女朋友上山上樹,打個棒球還英姿颯爽的。到《新月》裡面,純情的Jacob也開始改變路線了。看看那大雨裡面一頭清爽的短髮,那穿過森林穿過黑夜的一身古銅色皮膚,看看那爬個窗戶那賣弄勁兒,我是被萌得暈頭轉向啊。

誒呦呦,真是,反正看電影偶死人不償命哈。

 

|暮光之城:世界性YY典範|

21世紀是全球化迅猛發展的世紀。這全球化的內容除了商業貿易,人口流動,原來也包括了YY。

我在豆瓣上瞄了瞄,發現給暮系高分的都是93,甚至95年後的小丫頭們。現在的孩子們入流就是快得很,她們是流行旗幟是風向標。情難了的人鬼人獸曠世戀情是把孩子們萌的內牛滿面欲罷不能啊。捧著一襲樸素的衣,一副未經事的純情眼睛,想著哪天也有個開著沃爾沃的vampire來接她回家。

21世紀,騎白馬王子已經不流行了。

唉。。每個女娃娃的內心都有個童話,這是亘古不變的真理。到21世紀,這男主角的形像已發生了質的改變,說明女娃娃們的需求已經質的飛躍了。新世紀的新好男人的標準在這裡產生:不僅要帥,而且要多金,而且要多才多藝,而且要溫柔體貼,而且要永遠年輕,而且要對自己如獲至寶,而且要柏拉圖。那一刻,我笑了。因為我想到了羅玉鳳。

如是看來,人家鳳姐沒什麼錯的。暮係引領的世界範圍內的YY大師們成千上萬,鳳姐算老幾。

從頭至尾,暮系飄得最濃的味道不是眼淚的腥咸不是血液的溫熱不是腎上腺激素的狂熱,而是青春期的荷爾蒙味道。那種纏纏綿綿繞天涯的感情糾葛,那種建立在戀味痞基礎上的糾結,那種初戀時蜻蜓點水就已漣漪翩翩的悸動,那種不被人重視卻又渴望被圍繞的內心安全感的缺乏,這些倘若是讀不懂,則說明你老了。

如果沉溺,則說明你還相信王子和愛情。

 

|暮光之城:錯失了作為經典的機會|

作為書籍,我承認語言是相當的細緻華麗,以致於我在看的時候總喜歡小聲朗讀。前提是你得能接受這種充滿荷爾蒙和自戀的故事情節。洋洋灑灑的五本書,我早都懶得去數多少多少萬字,作為通俗小說,暮系是成功的,也許會成為經典,也許只會像走馬燈一下紅火一時。其文本背後文化價值的探索實在太少,所以家史蒂芬妮·梅爾永遠不能成為和羅琳或托爾金那樣的大師。作為科班出身的她可以在文本中看到非常好的文學修養,《傲慢與偏見》《呼嘯山莊》莎翁的戲劇都是隨手拈來,但這些依舊沒能使其脫離了流俗小說而經典起來。但至少她在世界範圍內掀起的vampire狂潮是安妮賴斯所沒有創造的,這,就是通俗小說的魅力,感染人類最普遍最平常的感情。

而作為電影,暮系錯失了作為經典的機會。

讓暮系最飽受詬病的除了對原文本不恰當的刪改,最大的就是對演員的質疑了。我很奇怪,真的。我奇怪兩件事情,一,羅伯特帕丁森為什麼會成為Edward的首選?二,為什麼這麼多小姑娘為他尖叫痴狂。

認識阿湯哥吧。沒看過他演的吸血鬼但是都認識這人吧。至少在我進20年的觀影生涯中,沒見過比他更漂亮的vampire。即使是皮特呢,他的vampire扮相也讓我一度很不適應。可是帕丁森,額,他讓我每次在看暮系電影的時候都要有一個漫長的適應過程。適應他讓我覺得艱難的長相。那麼大一張方塊臉,很神似姚明的長相,讓我很多次都想要捂起臉面躲閃。好吧,我承認,他的眼睛很是會放電。但是,導演,你選了一個只有45度帥氣的演員來演1080度無死角的電影,說不過去額。看《暮色》的時候我就覺得Cullen一家3位男士裡面讓最不漂亮的人演了最漂亮的角色,當Cullen一家排隊入場的時候我是滿心期待看看咱們男主角。可是當他撅著京巴一樣的下巴頂著一張跟麻將牌有一比的方塊臉進場的時候,我的胃有些顛倒。導演,我有話說,vampire不是臉上多打幾層粉穿著硬朗就可以演得。vampire那是氣質,不只是長相。

毫不違心的說,我看Jacob都比Edward順眼的多。就是因為受電影畫面的干擾,以致於我在看小說的時候總是跑毛。他演塞德里克的時候我就有點接受不了,他演Edward,我就華麗麗的想撤退了。

再說Bella,乍一看,不錯,美女一個,有點哈利波特里面艾瑪的樣子。毀就毀在總是皺眉一副難產的表情。姑娘,害羞不是那麼演的,執拗也不是那麼個表情。其他都好,基本通過。

剩下就說點好聽的唄,大愛的是阿什麗·格林尼,演Alice那姑娘。那股子靈氣可是迎面襲來呵,這是我最滿意的vampire扮相呵。是個苗子,好好長大。再就是那幾個werewolf,說話在前,我不是看在人家賣肉辛苦的份上。看慣了白嫩白嫩一臉傲嬌的歐洲紳士,這樣帶著鄉土氣息的小伙子讓我小心臟嘭嗵嘭嗵地跳呵。尤其是他低下下眉眼一臉隱忍地看Bella的時候,大愛的神魂顛倒啊。還有Jane。那個天才姑娘范寧呵。雖說年齡不大,戲份不多,但看那神情儼然老手一個。

花痴了一會兒,開始說改變問題。

作為一部感情為主要描寫對象的電影向來是比較難拍的,這個對改編技術和演員的演技都是相當大的挑戰。感情是很內化的事情,如何細緻的外化成為了問題。帕丁森和斯圖爾特備受批評的原因是他們沒能很好把握住人物的合理表情,所以電影和觀眾之間情感的傳達不到位,不能打動人心。相較於《新月》,《暮色》要好許多,也許是女導演的緣故,從女性視角拍這樣一部電影就要細膩許多。那些華麗麗的風景真是將我震撼,尤其是草坪上倆人面對面而臥的時候,還有在樹梢看風景等,這種女性化的想像給影片增亮不少。缺點是過渡性不夠,莫名其妙的,一個100多歲閱人無數的vampire就這樣被一小屁孩兒弄的手足無措了。

《新月》吧,情節刪減就更加支離破碎了。為什麼Edward扔下Bella跑掉了。為什麼Bella腦子跳電一樣跑去跳懸崖。為什麼Bella智商短缺的總是拿自己生命冒險。為什麼Bella和Jacob倆人相親相愛都準備一起私奔了,Edward一回來就不要狗狗了。看過書的人大概都能明白,只看電影的一定覺得Bella是個玩弄感情的腦殘女,而Edward給Bella的理由又有些莫名其妙不令人信服。

 

|暮光之城:純屬娛樂|

我反正是把書當通俗小說看的,然後看得時候總是微笑,因為內心飄滿了花痴的幻想。當初一句"How long have you been 17""For a while"如是對白就讓我笑了一陣子,後來Chalie懷疑Bella即將越軌的時候那尷尬的氣氛也讓我爆笑了許久。

電影那就娛樂的不計其數了。當Edward在《新月》中從義大利那鐘樓下剛露面時,我笑了。兄弟,打死賣麵的了?讓你就這樣赤身裸體的跳進麵缸。而在Alice預見Bella變成vampire和Edward在草叢中比翼齊奔的時候,我又笑了。一個大老爺們兒繡花一樣跟在姑娘身後跑步,那姿態儼然「親愛滴,你慢慢飛,小心前面帶刺的玫瑰」。而影片結束,便秘一樣憋得太久了Edward說marry me的時候,我爆笑到床底下去了。

……

所以,我壓根兒就沒有當真。

電影是場夢,暮系的夢讓我做的真是小心蕩漾。從這方面講,它和《阿凡達》也就沒什麼區別了。

管他好了爛了反正我看著高興就行了。

 

嗯。就這些,有些囉嗦。倉促間,不經意的凌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