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2009月球漫遊--Moon

月球/月劫余生(港)/寂寞月影

7.8 / 376,888人    97分鐘

導演: 鄧肯瓊斯
編劇: 鄧肯瓊斯
演員: Nathan Parker (Ⅲ) 山姆洛克威爾 凱文史貝西 Dominique McElligott 凱亞絲柯黛蘭莉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xīn

2010-02-20 04:35:35

世界上的另一個「我」及「人」的終極立場


文/caesarphoenix

一、世界上的另一個「我」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第二個你會怎樣?我們也許都想過這個問題(《薇羅尼卡的雙重生命》)。但如果真正遇到了,我們又如何面對彼此,我們會謙讓還是爭執,和平協作還是掐到不死不休?這都讓人困擾,並且涉及很多社會心理、倫理規範,變量太多。
《月球》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兩個「我」不但基因完全相同,連社會記憶(情感、啟動時的知識儲備)也相同。環境設定也極為巧妙:與世隔絕的外太空,真相正慢慢揭露,兩人之一因為客觀條件必須犧牲…… 首先要注意的是這是兩個人,兩個不同的人。在未啟動前所有的複製人有著一樣的生理、心理、情感意識,是近乎完全一致的。但啟動後,第一個山姆經歷了三年的月球生活,三年的寂寥、渴望,對其他事物的嘗試和學習,使得他和第二個山姆已經是兩個不同意義上的人。他們的相遇,實質上就是不同年齡的自我的會面,是在月球上生活了三年的山姆穿過時間蟲洞遇上初來時的自己。
我們可以發現「初來」的山姆更具發現真相的勇氣和執著、力量和果敢,「三年後」的山姆沉浸在被植入的願景中不願醒來。同時,「三年後」山姆可以理解「初來」山姆的心情,並最後為他做出了犧牲(雖然設定成他本來就活不了,這個估計是照顧觀眾情感)。
這兩個自我的相互幫助,包括「初來」山姆走前還推倒了干擾通訊裝置,為下一個自己創造有利條件,都體現了什麼是人和人的意義。兩個「我」沒有選擇消滅對方、苟延生存,而是共同協作、相互體諒、衝破牢籠、獲得新生。這是人類所有精神中最動人的一項。

二、「人」的終極立場
《月球》的主角是兩個複製人和一個機器人,在月球基地不算廣闊的空間裡,他們展示了人的情感、意志、理性和智慧。我一直堅信人類要存續於宇宙,奔向太空是唯一的選擇,而向宇宙進發的千難萬險只有健全的人才能承受度過,本片有著科幻黃金時代的信念和信心。
看《第九區》、《阿凡達》的時候,我們也許會隱約認為它們是有著「反人類」立場的。但同時我們為「大蝦」成功返回家園而喜悅,為納威人擊敗地球人而興奮。這是為什麼?
本片給出了答案,那就是人的終極立場,悖離這個立場便是「反人類」,維護這個立場,才是真正的「人」。
我將其總結如下:
人生而平等,不論窮人、富人、黑人、白人、健全人、殘疾人、複製人、原版人、智能機器人、外星人、地球人。只要其擁有情感、能夠思考,便享有「人」的權利,擔負「人」的責任。這是「人」的終極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