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名媛教育--An Education

成长教育/少女失乐园(港)/名媛教育(台)

7.3 / 138,365人    100分鐘

導演: 瓏雪兒菲格
編劇: 尼克宏比
演員: 凱莉墨里根 艾爾菲摩里納 彼得賽斯嘉 多明尼克庫柏 羅莎蒙派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苗兒

2010-02-20 06:10:14

挖掘An Education背面的真實故事


這部電影拍得足夠好了。雖然真相敗露後的一切似乎過於容易而順理成章。然而電影不是人生,真正的人生比電影精彩多了。

稍微挖掘了一下原著作者Lynn Barber的故事,發現比電影裡講的精彩100倍。

介紹下背景。這是Lynn Barber本人的真實故事。她就是曾經在英國倫敦郊區(其實就是Surrey)讀重點中學(Grammar School),拿出色成績,一心要進牛津讀英文的16歲漂亮女學生。她和老男人之間的故事,老男人的職業,老男人的朋友們(Danny和Helen),老男人有妻子,包括老男人的姓(Goldman)都一點不假。

然而從Lynn Barber自己的回憶看來,有些事實,電影裡沒有寫:她並不愛他,她從未愛過他,她愛的是他給他帶來的教育:上等餐廳,藝術,古玩,收藏品,古典音樂。從某種程度上,她用自己的時間,青春,和貞潔換來了眼界。她可以一邊冷冰冰地做他的女朋友,享受他帶給她的生活,對他可疑的背景不聞不問,直到他愛她到向她求婚;同時,讀她的書,考她的試,拿到可以輕鬆進牛津的好成績。

在她給《衛報》寫的版本里,有兩句話值得引用一下:

On the evening after my last A-level, Simon took me out to dinner and proposed. I had wanted him to propose, as proof of my power, but I had absolutely no intention of accepting because of course I was going to Oxford.

(「我最後一門A-level考試之後,賽門帶我出去吃晚飯,並向我求婚。我之前希望他向我求婚,以證明我的手段和實力,但是我完全沒有任何接受他的求婚的意圖,因為我理所應當要去牛津的。」)

事情被發現以後:

From my bedroom window, I saw Simon sitting in the Bristol outside with his shoulders shaking. Then my father strode down the front path and kicked the car as hard as he could, and Simon drove away. I found the sight of my father kicking the car hilarious and wanted to shout out of the window, "Scratch it, Dad! Scratch the bodywork - that'll really upset him!'

(從我臥室的窗看去,賽門坐在他的Bristol里,肩膀顫抖。接下來我的父親從前門走出去,用盡全力踢他的車,賽門開車跑了。我覺得我父親踢他車的場景好笑極了,很想對窗外喊,「爸,把他的車劃了!劃壞那車身!那會讓他很惱火的!)

電影裡還沒講的是,她進牛津之後,老男人拜託學院的嬤嬤傳紙條給她約她吃晚飯。然後呢,她去Merton(是牛津最好的學院)找來她男朋友,兩人一起去赴宴。哇塞精彩極了!

如果電影把真實的Lynn Barber拍出來,不知會怎麼樣呢...?

我讀的是她為《衛報》寫的版本,已是電影拍好之後寫的。原文在這裡:
http://www.guardian.co.uk/culture/2009/jun/07/lynn-barber-virginity-relationships

這個故事的最初版本是Barber給Granta雜誌(一本英國文學雜誌)寫的一個短篇。後來,她又把它擴成一本書,已在2009年出版了。尼克 Hornby為電影寫這劇本時只依照了Granta的短篇故事。

Lynn Barber的身份是記者,工作過的媒體(都是平面媒體)包括《名利場》,《星期日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觀察報》。獲過一些獎,曾經是透納獎(Turner Prize)的評委。關於她出色的採訪能力,wikipedia上有這麼一條:

Best known for her interviews, she was once quoted by Will Self as describing her method as "start[ing] ... from a position of really disliking people, and then compel[ling] them to win you over."

(Will Self評價她做採訪的風格:「起初是從一個非常厭惡被訪者的角度進行的,這樣會激發被採訪人努力表現,以爭取贏得好感」)

我笑死了。她原來是這麼樣的人。

最後還是簡短說說這個電影。虛構歸虛構,其實我依然喜歡它的浪漫色彩。Jenny畢竟是讓人喜愛的人物,我尤其喜歡看她和各種人說話。然而這應算是劇作家的功勞。劇作家尼克 Hornby是劍橋Jesus College的。也許我應該再讀一遍High Fidelity.

電影裡那些地名令我倍感熟悉/親切。St John's 史密斯 Square是常舉行古典音樂會的地方,麗莎 Hannigan也在那裡演出過的;Helen的漂亮衣服是在"somewhere in Chelsea"買的,就是Royal Court Theatre附近的地段,Ben Whishaw演Cock時吃午飯晚飯的地方;

演員演員。開始八卦演員。第一女主角的片子以前沒看過,略去。

Olivia 威廉斯又是心平氣和善心女人的角色。其他同類角色可以參見《第六感》(布魯斯威利斯他老婆),BBC版Emma(Jane Fairfax),Heart of Me(Paul Bettany和Helena Bonham-Carter搞婚外戀,她演Bonham-Carter的姐姐,Bettany的老婆)。

Emma 湯普生是個威嚴的狠老女人的角色。(故園風雨後?)

Alfred Molina大叔,怎麼我很難把螢幕上的你,和樂呵呵擁抱兒子,聽iPod的光頭的你聯繫起來呢?真謝謝你給我簽名,不然好像白見了似的(毆飛)。期待The Tempest喲!

Cara Seymour老得厲害。曾是Adaptation里優雅纖巧的小提琴家,怎麼如今也開始演母輩了?

Matthew Beard和女主角在排練室裡的對視成了我的巨大驚喜(程度直逼在福爾摩斯里看到Hans Matheson)。自從上次看過And When Did You Last See Your Father之後就非常非常看好這孩子。五官如此清秀,皮膚嫩得能掐出水來似的,演技也不差。他不如Nicholas Hoult出名,我覺得沒道理啊。

第一男主角眉眼間溫柔的蜜意似乎有點像熱戀中的Darcy先生。

以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