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搶救黎明--Rescue Dawn

重见天日/营救道恩/抢救黎明

7.3 / 110,846人    120分鐘

導演: 韋納荷索
編劇: 韋納荷索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馬歇爾貝爾 Francois Chau 傑洛米戴維斯 Craig Gelli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唐宋

2010-02-21 19:55:43

熱愛生命


還沒開始下筆,我就發覺思維已經走題,但是既然已經亂七八糟想了一通,姑且粗淺記錄一下,算是對腦海裡的自言自語做個定格。

關於組織。看完以後,首先聯想到便是《阿凡達》。沒辦法,阿凡達是這幾年電影領域的大事件,因此在我的大腦皮層一直處於活躍狀態。有人稱阿凡達反人類,因為傑克背叛了他的第一本質屬性所圈定的那個組織,即地球人。電影裡頭這個組織主要是由採礦公司及傭兵來代表,被設定為一個貪得無厭冷酷無情的群體,所以觀眾很容易將自己與這樣一個群體切割並且認同傑克的背叛行為。

在本片開頭當迪特遭受各種虐待時,我還以為這仍然是一個《阿凡達》模式,而導演不過是照例鋪墊高潮然後來一個反高潮轉折之類的。但結果這是與主題一致的鋪墊,開頭是敵對的社會環境,後面是敵對的自然環境,主題則是生存。最後迪特終於成功回到組織的懷抱,那是一個哈里路亞式的歡迎場景,讓積累了很久的壓抑疲倦飢餓困頓傷痛恐懼化作慶祝的火炬熊熊燃燒,煽情至極。整個過程,類似《肖申克的救贖》,但不同的是,安迪自始至終只有一個人在戰鬥,而結局也更具衝擊力並且更雋永。

做為這兩種組織關係形態的折衷,我們更常見的是《集結號》裡頭的組織。在我們所受的教化裡頭,個體是組織的一顆螺絲釘;但其實多數情況下個體更像是混凝土裡頭的沙石,比不上一顆螺絲釘那樣關鍵。組織通常懶得理睬你,你也很難去反抗組織。各種潛規則的存在,使得邊緣個體要去驚動組織就得付出高昂代價,所以穀子地實在是運氣不錯的了。

關於英雄。單靠反人類的話,傑克肯定無法成為觀眾心目中的英雄。事實上,他雖然反對了當時的地球人,但他捍衛的是作為人性根本的正義與良知----今天的地球人似乎仍然在珍惜或者裝作珍惜這個。

迪特是英雄嗎?很多國人估計不會這麼認為,因為他似乎就是很驚險地躲了一次貓貓回來,沒有立什麼功。不但如此,他第一次執行任務就報廢了一架昂貴無比的轟炸機,也沒有救出同伴,亮點不過是沒有簽那份悔過書以及恐慌之下殺了幾個民兵。當然,他最大的成功就是保住了自己的小命,但對曾經被「為了救公社一頭豬而犧牲生命的英雄」洗腦的人來說,這算是哪門子好漢呢?

可是在美國,他完全可以成為英雄。比如傑西卡·林奇,去伊拉克打醬油被俘獲然後被營救,而回國以後立馬「被」英雄了。比起林奇,迪特應該算是大英雄了。不幸的是,在我們國家,曾經有許多這樣的英雄被當成叛徒或者奸細批判甚至殺害,也曾經有許多戰士因此被俘以後寧可選擇流落敵域,而更多的則是默默老死並把自己的被俘經歷當成一生恥辱(小說《黑雪》)。不僅是他們,有許多真正的戰鬥英雄,在付出血肉代價以後,若不能謀個一官半職,很快也就被忘記。一將功成白骨枯,這二三十年,過去造反得勝將軍們的後輩親屬們開始大規模瓜分祖輩奪來的江山,但無數曾經博命的兵士以及他們的後代卻依然只能抬轎。

寫到這裡,忽然又想起了傑克倫敦的《熱愛生命》。因了偉大導師列寧的稱讚,這部小說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被不斷提到。其實,小說根本片同樣,都是講述一個驚心動魄的生命與死亡抗爭的故事。兩位主人公不坐以待斃而是克服險阻、艱難求生;這過程中都滲透著偉大的生命意志。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們的確都是英雄。當片尾迪特被問到是什麼信仰支撐他創造奇蹟,他的回答頗為反高潮,似乎顧左右而言他,但這樣卻反倒真實一點了,因為熱愛生命本身也是一種信仰。

去年的除夕之夜,央視新聞聯播裡頭放到胡錦濤主席去看望一批老戰士的鏡頭,場景平靜緩慢,但卻給我很深印象。我們這個國度,口號與宣傳無時不有無處不在,但事實上一直對個體與生命缺乏應有的認識與尊重,希望明天會更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