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
2010-02-25 22:39:12
好看,好看得讓人為難
知道這部電影是很久之前的事了,老早就想看,可一直沒心情,或者沒有時間。罷了,便一直放著。
前幾天看《mushishi》,也提到一些關乎死亡的話題,再加上昨日情緒有點壓抑,想著,算是有交集了。於是在這個寒假的末尾,看起了小林的故事。
有點意外,雖說是講死亡,可,與我原先預想的大不相同。
我沒經歷過死亡,沒經歷過葬禮。
因此看這電影的時候,無法像一些人一樣回憶起已經去世的至親,回憶起曾經的場景。換句話說,從這方面來講,這部電影是無法引起我共鳴的。
可,這並不影響我對它的評價。
講了這麼多廢話,不好意思,沒忍住。
但凡生命,總有一死,誰都逃不過。
死生相對。死亡便多半帶有了黑暗、消極的意味。因此,人們怕死。生活中,也總是對死亡的態度也總是處處逃避,以免晦氣。以致於,死亡成了一個很忌諱的話題。
當然我並不了解日本人是怎麼看待的。
入殮師,通俗點來說,就是替亡者的儀容著裝進行最後的整理。
小林溫柔地替他們擦拭身體,撫摸額頭,為他們梳理頭髮,為她點好口紅,為她穿上絲襪… …他是個善良的人。不管何種死法,都是平等溫柔地對待。從他身上,我看出的,是對亡者的珍惜,是對死亡的尊敬。
將他們的腳交叉放置,讓他們的手十指相扣,縛上佛珠。
他所做的,是將生命最後的尊嚴還給亡者。與生者和解。將死亡變成生命的延續,而不是終結。
對死者尊重。
在這個麻木得連活人都不一定能有尊嚴地被對待的社會。
他們看待生命,的確很嚴肅。
The gift of the last memories.不假,他照亮了生者的回憶。最後一程,也是他們盡孝道的最後機會。替亡者做最後一次選擇,衣物,妝容,棺材… …
前面說到與自己預想的完全不同。本以為會著重於強調生死意義。可看畢,發覺並不是,它的重心落在了對死亡的接受。
說來道去,即是人們的生死觀。
死亡是個老話題。可《入殮師》卻用最平緩的情節,扣入細膩的情感,頗具人文關懷地,提起了這個深刻而又沉重的話題。
我是一口氣看完的,期間沒有起身沒有喝水沒有吃東西沒有上廁所。
澡堂的老太太,小林的父親。他們入殮時,我很安靜,安靜得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撲通,撲通… …我甚至是動都不敢動,深怕破壞了這嚴肅的氣氛,深怕這樣會造成為對他們的不敬… …
雖然,這僅僅只是電影。也大可以笑我是入戲太深。
看完。關掉螢幕,靠在桌上。
安靜地。
聽著自己的喘息聲。
(當然,死亡為主線,這部電影還是涉及到了其他的一些細膩的情感的。妻子對他的愛,澡堂老奶奶的關懷,父親對兒子的愛等等。這些,亦是件件動人。
有點遺憾,覺得中國似乎拍不出這麼好的電影。
也覺得,國人對待生命,似乎並不那麼嚴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