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Departures

入殓师/礼仪师之奏鸣曲(港)/礼仪师(台)

8 / 55,616人    130分鐘

導演: 瀧田洋二郎
演員: 本木雅弘 廣末涼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王少則

2010-03-01 00:18:07

【原創】《入殮師》,為逝者的獻上的安魂曲~!


      都已經是暖春了,天空找回了最初瀰散的蜜色,樹影被斑駁而闃靜地映在窗前的地面。可是,書房裡還是顯得有些陰冷,那種瑟瑟的感覺頑固地垂懸著,我只好加了一件外衣。還好,對此,我沒有抱怨太多,低矮的樓層,往往會把一切窗外的風吹草動放大,而室內,光線晦暗,休眠的感覺讓思考也變得濃稠了許多。也就是在這樣的時候,我觀看了《入殮師》。
  
    故事被一片雪幕拉開,行駛緩慢的汽車中,坐著兩名穿著黑衣的男人。年輕的那位把持著方向盤,目光緊湊憂鬱,而延伸的道路兩旁,黑色的電線桿和標牌讓嚴寒寂寥的感受頓時佈滿我的全身。副駕駛位置上的老人,在皺紋下顯得平靜,蒼老和久經世事賦予了他深刻的經驗,透徹的洞察力,和那個年輕人一樣,沉默好像是他對於生活的忠告。這樣的忠告將源於何處?我相信接下來的故事我會尋找到答案。
   
    他們是入殮師,正在驅車趕往死者的家中。那裡瀰漫著生者的哭聲與死者肉體的冰涼。他們也就這樣在生者充滿淚水的眼中靠近了死者,緊接著,年輕的男人跪著,鞠著躬,揭開了蓋在死者臉上的白綢。他的面孔藏著感悟。看到這張失去生色卻無比平和的面目後,他稍作停留,就像在這種意外的莊嚴紙板上附上一絲顫抖的溫暖。隨即,他開始了自己的工作,一項撫慰生者的情緒與死者靈魂的工作。
  
    故事發跡於這樣一幕嚴肅而深沉的環境裡。而為死者淨身、換裝、化妝、抬起死者入殮、蓋上棺材。這一系列工作則伴隨著整部影片。相反,圍繞著小林(主人公)的生活展開的一幕幕卻成為了影片背負的又一層意味。隨著故事的發展,我知道了小林曾是一名樂團的大提琴手。他因為樂團解散,攜著妻子美香回到了家鄉。那會兒,她的母親已經去世。在展開新生活的同時,他始終恨著他的父親,他賣掉了昂貴的提琴,意外地被報紙上的一條招聘廣告吸引,上面寫著招聘旅遊代理。也就是憑藉這個略帶黑色幽默的意外,影片毫不費力地就將小林引向了NK的辦公室。讓他得到了返鄉後的第一份工作。而後,影片的嚴肅被小林的死人扮相和社長有些笨拙的示範舉止給中斷。那股最初的莊嚴看似被另一座橋樑通向了一片不著邊際的情感核心。但是,就在這時,工作才真正展開。應付的第一具屍體,一個腐爛了兩週的老人屍體。這讓小林感到難於承受。面對社長的駕輕就熟。小林則面無血色,被臭味熏得直想作嘔。
  
    由此,小林開始被人不理解。他試圖在妻子身上尋求安慰,那一幕也是這部影片的一大亮點,當男人的脆弱與渴望相拼的時候,女人的出現則有著軟化一切情緒的力量。而後,我們隨著小林見證著一幕幕家庭的深刻,在死者面前,生者繼續圍繞著死者感嘆著,他們相互推卸責任、哭泣著、讓沉痛沉默沉思默想席捲全身。而相反,這一切情感的載體確實那具僵硬的肉身。我想,人若是想徹底遺忘有關這具屍體的一切,只有當自己也故去的時候。小林看著社長進行著對於某位故去的女子最後的裝扮時。他是這樣定義入殮師的工作態度的:「讓已經冰冷的人重煥發生機,給她永恆的美麗,這需要懷著冷靜、精確、溫柔的情感。靜謐,所有的舉動都是如此美麗!」也正因為此,他在老友、孩子,甚至妻子的誤解下,仍舊接下陪伴死者的達到旅程終點的最後一棒!他執著地學習著,逐漸開始擁有了對待人生的新態度。在曠野里拉琴、狼吞虎嚥地吃,品嚐那些「好吃得讓人為難」食物。而,他的技藝也逐漸成熟,不再成為入殮儀式的旁觀者。
  
    影片彷彿捲起的春捲,任何一處情節都很自然的溝通著,合謀著主人公的改變。在故事的最後,在最終得到了他人的理解後,小林也要踏上理解別人的旅途。一封意外的郵件,小林得知父親已經去世。經歷了一番猶豫和掙扎,他終於和妻子一同去了父親逝去的地方。並最終理解了父親,給予父親人生中最為真摯的情感流露。而那團疑惑誤解的迷霧,也隨之化作清晰慈善、值得人去信任的父親的面孔……
  
    死者永遠沉浸在生者的心中,逝去的人的功過是非、惡行癖好,也隨之變得易於理解,那時,沒有人會妄加臆斷什麼,沒有人會著急著把一切都刨根問題。所有人都會注視著入殮師,注視著他舉動的深沉與美。還有他們自己關於生活的最初以及最後的思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