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隔離島--Shutter Island

禁闭岛/不赦岛(港)/隔离岛(台)

8.2 / 1,491,734人    138分鐘

導演: 馬丁史柯西斯
編劇: Laeta Kalogridis 丹尼斯勒翰
演員: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馬克魯法洛 班金斯利 艾蜜莉莫蒂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YU SISI

2010-03-01 10:23:20

福科附體——真相併不存在



從零下30度的Ivalo回到飄著細雨的溫濕Amsterdam,出了Central Station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Pathe去買電影票,到底是看Shutter Island還是Nine我們兩個還小小躊躇了一下,不過可能因為Finland實在把我們悶到不行,需要神經上的強烈刺激,沒有大麻,就決心來上一段 Scorsese+DiCaprio。

懸念和驚恐的氣氛從派拉蒙開場就開始營造,音樂和音效都處理的相當好,雖然說Scorsese把Hollywood的所有伎倆都發揮的淋漓盡致,商業效果保證良好卻難免落入俗套,無論是狂風暴雨還是符號化的人物,缺陷化的主角還是陰冷的主色調,都讓人再熟悉不過,而劇本自身就是經典的封閉式 空間與連環套結構:一個無法脫身的島嶼相當於恐怖片中封鎖的房子或孤山,驚悚片中奔跑的汽車或火車;而每十分鐘一次高潮被Scorsese乾脆變成了每一分鐘一次,劇情緊湊,險象環生,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包袱抖得大,觀眾期待也就大,以致於落到虎頭蛇尾,大家看到結尾都難免抱怨「被忽悠」。

說到故事,片子的意境頗似蝶夢莊周的意思,不知孰真孰假,誰痴誰狂。這樣的顛覆性敘事,雷同的有大師級的《羅生門》,驚艷的《小島驚魂》, 奧斯卡贏家《第六感》,新近的《換嬰疑雲》等等。新穎突破已經根本談不上了,只有對極權統治的斥責與挑戰是立意深刻的座標。又似Kubrick的《閃靈》,借恐怖外衣反省美國對印第安人的大屠殺,本片拿Shutter Island說納粹集權逆反人性的舊事兒。看到過半的時候我本來深嘆Teddy示意的「人對人的殘忍超出想像」,結果卻變成人的意識可以有多麼強大。意識 才是世界,現實並不存在。而集權便是極其強大的意識機器,製造所謂的真相。在《換嬰疑雲》里,我們可以感受到的來自體制的意識控制最為可畏,足以顛倒黑 白,地球逆轉。到底是眾人皆醉我獨醒,還是眾人皆醒我獨醉,Matrix已經討論到了一定高度。真相是Teddy一直在半夢半醒的狀態下尋找的終極目標, 最終結尾卻趨於妥協,承認自己的臆想,並接受腦葉切除手術——引發的疑問是,真相到底是他淪為集權下的冤鬼,還是如他自己所說「醫生是真正在幫助他的 人」。評論大體來說稱讚片子的開放式結局,引人「橫看成嶺側成峰」的遐想,倒是我覺得最後的交代過於明晰,足以證明Teddy是歷史與現實致瘋的犧牲者, 反而抹殺了想像的空間。

《禁閉島》最妙就妙在其雙重敘事的結構,至少這是我前所未見的。也就是說,兩個故事線索在同一個敘事中同時存在,相互衝突和矛盾,導致重重疑惑─於是引發觀眾的猜測和爭論,到底哪一個才是真實的故事?然而高明之處也就在於,影片沒有唯一的真相。這一對乎不相容的矛盾恰恰相秉相承。片中幾乎所有的線索都是矛盾的設置,讓人陷入」雞生蛋生雞生蛋「的泥沼,正如編導對男主人公(他到底叫什麼俺們都說不好)妻子死因的設置─在線索一中她是葬身火海,在線索二中她死於湖邊,這種水與火的彼此不容正像徵了兩個並行敘事的相互關係。另一個暗示是,他的名字,他認為自己叫 Teddy Daniels, 醫生告訴他真名是 Andrew Laeddis;他的亡妻叫 Dolores Chana,他在尋找的女囚犯叫 Rachel Solando─每一組名字都是字母的重新排列組合。由此說起,《禁閉島》可以說是對電影蒙太奇語言的一種詮釋,即同樣的元素內容可以拼貼出不同的情節內容。

整體而言片子必然大賣卻上升不到經典之作。也許倒可以成為俯拍視角的電影教材。


http://yu-sisi.blogbus.com/logs/59385231.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