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砂時計--Sand's Chronicle

沙漏/沙时计/SandClock

5.9 / 113人    Japan:121分鐘

導演: 佐藤信介
編劇: 佐藤信介
演員: 松下奈緒 夏帆 井坂俊哉 池松壯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古與山風

2010-03-01 20:03:09

如果你也有一個這樣的過去—《沙漏》


  天空是湛藍清澈的,你的微笑單純無比,而我的內心卻像是一個黑色的漩渦,在召喚我漸漸的下墜。
  
   「在我腦海中有一摸揮之不去的風景,那裡的一草一木,那裡的所有的一切,造就了現在的我。無數微小的細節重重疊疊,雕琢出我的人生。就如同沙漏中的那細細沙礫一般。」在這樣的念白中,主人公開始了關於她自己的講述。
  
  如果你稍微有所經歷過黑暗,如果你稍微看過一些暗色調電影,這部影片的開頭都會讓你感覺青春的明媚閃了你的眼睛。的確,晴朗明媚的光芒,湛藍的天空,綠油油茂盛的植物,以及年輕的臉,每一個細節都彷彿在昭示她要展示的是一段青春的故事。如同影片的簡介中所講,電影所要講述的是誰都經歷過的淡淡的初戀回憶。
  
  在開頭對她母親自殺場景的並不冗長的介紹之後,影片集中演繹起主人公杏和大悟從12歲開始的愛情故事。暴露在螢幕前的,是因太年輕而無法抵制的羞澀,是因太年輕而無法表達的愛戀,是因足夠的年輕而懷有的純粹的善良與關懷。影片有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用以演繹孩子間感情的脆弱和瑣碎,友情與愛情的碰撞和交叉。也許是因為不懂表達所以缺乏信任,也許是因為處世太淺所以不善維持,四個孩子在交錯的情感中膠著,最終卻還是走到了分開。在情竇初開的年華里,他們每個人都在不斷的探索著愛情。但杏在事過之後有關大悟的回憶裡,卻無奈的感嘆出:「為什麼一個如此值得珍惜的人,我卻無法全身心的去愛他呢?」這樣的話語。可見初戀中的愛情即便是足夠的純粹,卻也缺乏足夠的認知和投入。
  
  後來,兒時的玩伴阿藤選擇了向杏表達愛慕。相信作為觀眾的我們在小演員尚且不錯的扮演中,一開始就能夠預測到關於阿藤的這段愛戀。而杏即便毫無準備的接受了阿藤的親吻都無法確定對方所持的態度,因此有了年會時杏追問阿藤關於吻的用意,卻無意中被大悟聽中而對阿藤出拳相擊的一幕。所以不得不說杏在感情的感知上是有些遲鈍的,但又可以說她是足夠單純的,因為足夠的單純所以堅定的相信她與阿藤的友誼。除此之外,她再無無對策處理自己與阿藤之間的關係。所以,拷問清楚阿藤的意思就尤為重要。而這個片段看似不長卻又恰恰是反映青春期特點的關鍵一環。年少時我們習慣把任何事情都探索個究竟,以為任何事情都需要有的理由有個說明,方可以正面應對與接收。只有稍微成熟以後,他才會頓悟,很多事情並非需有究竟,很多事情需要含糊和曖昧,許多事情來不及探索,許多感情來不及寄託。時間太快,世界太廣,我們太渺小。
  
  除此之外,影片當然還會有更高的立意。否則太過於年輕的電影也只會如肥皂泡一般只被人拿來遺忘。在我看來與其說電影獎的是初戀,還不如說它在講訴宿命。為什麼這麼說呢?
  
  需從開頭說起。主人公站在現在毫不含糊的說起過去。說是過去的每一個微小的細節成就了現在的她。這話一點都沒錯,相信稍有故事的人都會有這種感覺,很久之前的一個人或是一件事情對其影響至深,從而在時間的沉澱里幻化成一種性格,也可以說是潛意識,在冥冥之中指令的她的將來,掌控著她處理事情的每一個細節。不能不說這是帶有宿命性的。主人公杏的宿命體現在哪呢,不容質疑體現在她自殺而亡的母親身上。年少時它見證了母親的死亡,在為母親守靈的時候,她並非像其他孩子的處理方式,悲慼戚的哭泣或是哀悼,而是帶有抱怨的譴責母親的懦弱,即逃避現實,逃避責任,將她拋棄於現實。所以影片中反覆提到她是一個人的,她是孤獨和無助的。這也直接導致了杏對於自殺的選擇。她是否深愛訂了婚的丈夫我們無從考究,但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她是受婚約取消的直接影響而選擇割腕自殺的。因為剎那間她就了解了失去大悟的關懷是多不應該,而同時失去即將結婚的對象更是瞬間抽離了她的依靠,她苦苦隱瞞的母親自殺而亡的真相被當場揭穿,她就像一個被羞辱的赤露的孩子孤伶伶的站在人群中央被孤立。影片在很多關鍵的環節都用杏回憶發現母親死亡之後回來報信的黑衣人矗立在外婆家門前的恐怖場面來展現,在大部份事情的抉擇上杏也都首先用母親的自殺事件來衡量。不得不說,母親的死一直在牽引她,直至她重返到大悟的懷中,我們都無法決然的說她是完全出於愛意,我們可以說這是影片追求的呼應效果,而對於杏,選擇一個對她摯愛的人,選擇一個了解她的過去的人,選擇一個她可以完全寄予信任的人,對她活下去,是多麼的重要,這都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說,《沙漏》雖是一部講述青春,講述成長,講述初戀的愛情電影,卻不是真正活在青春裡的孩子可以用來消磨時間的最佳選擇,因為她是肅穆的,是悲壯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