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

奇幻人生/口白人生(台)/离奇过小说(港)

7.5 / 237,036人    113分鐘

導演: 馬克佛斯特
演員: 威爾法洛 瑪姬葛倫霍 艾瑪湯普遜 昆琳拉提法 達斯汀霍夫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月微憶

2010-03-03 07:15:12

給《天馬行空》天馬行空的評論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如果不是Escher,Crik應該還機械地生活著。所以說,Escher救了Crik,兩次。
    很難想像,一個人可以每天數數過日子,那種機械與機器人無異。雖然他對於數字有著天才的敏感,但與其說他控制了數字,不如說數字控制了他。每日精確的計算,讓他的生活沒有一點偶然。他的臉孔如此死板,其實,那時的Crik與死人的差別已經不大了。
    是那個聲音的出現,打破了每日的週而復始,給Crik的生活注入了靈氣。他開始尋找,尋找那個敘述者。
    如果我們的生活多了一個敘述者。
    她每天敘述著我們的生活,偶爾來一句評價,或是說得極其隱晦,卻預示未來的話。那會是一種什麼感覺?如同一塊碎冰直插入心臟,開始時覺得一陣寒冷,渾身打著哆嗦。可時間長了,又覺得有一絲溫暖。因為那個聲音,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到底在做什麼。
    其實我們大多數情況下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我們總是執著於追求,或是其他那些更內心的東西。而很少注意到我當下邁出的這一步,或我乘坐的某一班車會對我的未來帶來什麼。因為我們身邊少了那個聲音。
    是那個聲音喚醒了Crik,讓他意識到了他生活中的每一步。開始追求他想做而沒有做的事情。這樣,他才又有了朋友、愛好和愛情。
    如果每一部小說都會對應一個人生,你還會讓它成為悲劇嗎?
    從小我就喜歡編故事。也曾想過,我正在編造的故事,是不是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或是另一個世界正在真實上演。如果那樣的話,我是不是也存在於其他維度世界中的某個人正在編造的故事之中。即便這樣想著,我還是給予我的主角悲劇的結局,因為我總覺得寫我的那個人也正在打算這麼做。
    法律系的女生逃稅?我喜歡別樣的稅收。
    「我很支持整修坑窪路面,設立兒童轉梯,修建避難所什麼的。我非常願意付那部份稅。我只是不怎麼支援政府在國家防禦,集體財政緊急援助,和競選自由基金上面花費的比例,所以我不付那部份稅。」如果人民可以根據自己是否支持某項事業來決定是否緝拿那部份稅務,應該會是更為民主的政策。不過直接這樣實行一定會更亂的,所以還要有很多政策上的監督。恩,恩,就是這樣。這算一個小遐想吧。
    這部電影唯一的遺憾就是結尾。從第一次出現開公交的女司機和騎自行車如同沒長眼睛一樣橫衝直撞的男孩時,我就已經知道結局肯定與他倆有關,應該是他們三人的一個組合。所以這種死法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整部電影劇情都充滿著意外,甚至不合邏輯,但結尾卻成了可預知的,這給人感覺很不爽。然後就是按劇情來講,這種死法也絲毫不會讓Escher的小說便得精彩,反而落入了俗套。而後來的死裡逃生,卻是因為手錶的碎片,反而更有戲劇性。
    還有就是覺得結尾有些冗長,雖然最後的類似總結的東西還有點意味,但整體給人感覺有些拖沓。尤其是最後Echer和Hilbert的對話略顯多餘。如果能在某一處恰到好處的戛然而止,也許會更意味深長一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