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Departures

入殓师/礼仪师之奏鸣曲(港)/礼仪师(台)

8 / 55,616人    130分鐘

導演: 瀧田洋二郎
演員: 本木雅弘 廣末涼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我的眼裡有隻豬

2010-03-05 12:19:00

最後的溫柔


《入殮師》-最後的溫柔
    (前話)我寫的關於影片的評論,只是關於電影本身,並不想把它昇華到什麼人性,道德,政治,文化的高度,純粹只是想記錄下我看完電影給我的感受,純屬個人意見,不關國讎家恨,不關崇洋媚外,電影畢竟是只是電影。
    影片為我們展示了尊嚴如何還給死者以及生者如何通過這最後的優雅儀式與死者和解。死亡通過入殮師的出色工作,變得不再可怕,它與生命成為連續的整體影片。主人公小林君是位入殮師,即為死者化妝的人。從一開始被人指責為賺死人錢的他在面對死者時,總是很溫柔的竭盡所能的為死者清潔乾淨身體,化好妝,讓其能保持人生里最後的尊嚴,讓其人生的美麗得到永恆,失去親人的人們此時才明白,他們把自己最愛的人託付給了值得信任的人,小林君也漸漸工作中學到了尊重他人,珍視生命。
    中國人舉行的葬禮只是為了和別人一樣,為了面子,為了做給別人看。死亡在中國人的意識不是超脫,不是昇華,而是繼續在另外一個和這個塵世差不多的地方生活,因為中國人並不追求完滿和改變,無論是塵世還是陰間,都是這個現存世界的再現,所以在中國人很忌諱說死,既沒有對於靈魂的敬畏也沒有對於死亡的探索。 究其本質,是因為無論對待任何事情和人,中國人都抱著一種懷疑和戲謔的態度,沒有一種對於生命和生活的嚴肅態度,我們被粗暴的對待,然後又粗暴的對待別人,在一個連活人都不能被溫柔對待的世界裡,就更別說對死者的尊重了。所以,魯迅先生說的,中國人的老實大半是裝的。
    還記的爺爺過世時,我正好上大學,所以印象比較深刻。爺爺早已為自己準備好了棺材,這點顯然可以看出爺爺至少是個懂的自重自愛的人,他很平淡的把死亡看做了自己生命的一部份,只是我很悔恨沒能見到他最後一面,聽媽媽說臨終時還一直在叫著我的名字。我趕到時家裡靈堂都升好了,各種各樣的人在靈堂里東穿西竄,房子裡煙霧環繞,感覺就像在夢境裡一樣,我完全不能相信這是真的。夜裡法事終於靜了下來,其它人都在圍著桌子吃飯講講家常小事有時還蹦出幾句笑聲,我一個人走到靈堂裝爺爺的棺材那看著遺體,忘著爺爺冰冷又熟悉的臉觸摸到他白花硬梆的鬍子,我才終於明白過來,爺爺真的永遠離我而去了,淚水終於開始不停的滴落豪豪大哭起來。家人聽到我聲音都過來勸我但我只是扯著棺木不肯放手,他們扯我不過只好留下我一個人在那讓我哭個夠,都不知道哭了多久,我才搖晃著回到房間直接就睡倒在床上。當時還不很懂事,不知道用何種方法來表達自己的哀思和愧疚,只知道跟著大人們做些莫名其妙的儀式,場面倒也不顯寒磣,但總覺的好像都沒有什麼意義了,人都死了還做這做那的幹嘛,以前家裡總是吵架為了遺產的事情爭個不休,現在來做葬禮這麼隆重還不如在爺爺生前對他老人家好點呢。現在想來,媽姨舅他們也許是真的想通過葬禮儀式來與爺爺進行和解,以前的一切過往都讓它隨煙消散好了。現在我們各自都在外地都好少回去掃墓,只有舅舅每年清明節代表我們去一趟燒燒香拜一拜,我也開始懂得如何去看待死亡,祭奠先人這些事情還是要去做的,至少能讓我們表達下我們對死者的尊重。
    我其實對日本人沒有太多的好感,可能是小時候被各類各樣的抗日電影固定了他們的形象,等慢慢接觸到外面的世界,發現他們太過注重禮儀但為人都親和,做事死板但凡事都很關注細節。我在上海工作時有個客戶是日資公司常要和他們打交道,他們企業的工作方式就是那種很注重禮儀和規矩的,不論什麼事都要發電子郵件去溝通以便留下證據,發到貨時間要詳細到某小時某分鐘,數據要清楚到每個環節。事情一旦出現什麼麻煩,他們都只是跟客戶一個勁的陪禮道歉決不擺出任何理由,每項工作完畢都會跟你很客氣的說聲非常感謝,真的非常感謝。他們那種對於職業的尊敬和認真的態度讓人感受頗深,做事和做人一樣的,如果沒有對人的尊重那麼做事也做不好。而我現在被得失和執念蒙避了心靈,缺少的就是一份對工作的責任心和認真的態度,一份對他人的尊重和寬容的心理,真想還和以前一樣細心的做好每件事,溫柔的對待身邊的人,尊重他人的選擇,寬容的看待別人的想法,好好愛別人也照顧好自己。
    但願你曾被這世界溫柔的對待,即使是在人生的最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