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2009月球漫遊--Moon

月球/月劫余生(港)/寂寞月影

7.8 / 376,514人    97分鐘

導演: 鄧肯瓊斯
編劇: 鄧肯瓊斯
演員: Nathan Parker (Ⅲ) 山姆洛克威爾 凱文史貝西 Dominique McElligott 凱亞絲柯黛蘭莉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惡魔的步調

2010-03-06 01:33:18

2009年度WTF電影十選:好看好玩的電影現在已經被70後製造了!


WTF電影,WTF Film。WTF,short for "What the frak"。直譯過來就是「這是他妹的什麼電影」,此類影片的題材多涉及時空、身份認同以及記憶等等,或多或少Cult、Noir、B級片元素,搞惡,小格局,小製作傾向,間或懷舊色彩,關乎邏輯(比如癥狀之一的twist ending),懸疑濃重,所以務必不要在觀影前看劇透,以免影響樂趣。

雖然外國網友已經評選了年度WTF電影,但在我看來只有一個獎盃做的不錯,剩下來所選電影都過度主流,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WTF Film,以下來看一下我的年度十選:

1、《輪迴三角》(Triangle)
2、《黑暗鄉村》(Dark Country)
3、《有關時間旅行的熱門問題》(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Time Travel)
4、《收集師》(the collector)
5、《月球》(Moon)
6、《百萬殺人實驗》(the Box)
7、《蕾絲吸血鬼殺手》(Lesbian Vampire Killers)
8、《偵探馬龍》(Give 'em Hell, Malone)
9、《嗜血破曉》(Daybreakers)&《第九區》(District 9)
10、《玩家》(Gamer)&《機器化身》(Surrogates)
PLUS、《亡靈》(The Revenant)

並且我得出一個結論,好看好玩的電影現在已經被70後製造了!



1、《輪迴三角》(Triangle)

又譯作《恐怖遊輪》、《迷失三角》等。套句《太空堡壘卡拉狄卡》(Battlestar Galactica)中的話:這一切早已發生,將會一遍又一遍再次上演(All of this has happened before and all of this will happen again, and again, and...)。大圈加小圈的劇情設置不落俗套,細節用到盡善。攝影漂亮,孤獨症涉及。也許你可以把此片看成另一個版本的《生死停留》(Stay,2005),《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2004)式的救贖,或簡單地尋找出口的《死亡幻覺》(Donnie Darko,2001),《毛骨悚然》(Salvage,2006)也有類似的懲罰性循環機制,傑克·L·喬克的小說《靈魂之井的午夜》中的那隻人魚的下場也是如此,當然,一善一惡的對照。本片導演Christopher 史密斯(1970)是個英國人,上個世紀拍了兩部短片後,本世紀已經自編自導了三部電影,它們分別是《地鐵驚魂》(Creep,2004)、《斷頭氣》(Severance,2006)以及這部《輪迴三角》(Triangle,2009),今年他的新片計劃是《黑死病》(Black Death,2010),這將是部背景設在14世紀的歌特恐怖片。

tag:時空、身份認同、記憶、小格局、twist ending。


2、《黑暗鄉村》(Dark Country)

相比起打著科幻電影旗幟的《時空罪惡》(Timecrimes,2007),顯然,對某一些人來說,本片強烈的地攤風格、Film Noir格調會讓人更加愛不釋手。湯瑪士 Jane(1969)自導自演的首部長片。湯瑪士 Jane,已有兩次婚姻史,一半愛爾蘭血統,四分之一義大利血統,四分之一德國血統,並執筆了自己的漫畫系列《糟糕星球》(Bad Planet);主業自然是演員,多選取冷硬角色,諸如《偵探馬龍》(Give 'em Hell, Malone,2009),演過兩部金爺小說原著的電影,曾是Zack Snyder《守望者》(Watchmen)中喜劇男(Edward Blake/The Comedian)的首選,只因搗鼓《黑暗鄉村》而婉拒。另,本片編劇Tab Murphy曾是迪斯尼動畫電影《熊的傳說》(Brother Bear,2003)的編劇之一,事實上在《黑暗鄉村》之前,《熊的傳說》之後,他有六年的空窗期。

tag:時空、身份認同、記憶、Film Noir、twist ending。


3、《有關時間旅行的熱門問題》(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Time Travel)

相比起《黑暗鄉村》,可能《時空罪惡》會更多地拿來與本片比較。個人而言,英倫喜劇當然更加討人喜歡,何況是三個宅男的時間旅行歷險記。當三個宅男離開電影院時,他們身後有三張海報:《男孩的一生》(A Boys Life),這其實是《外星人ET》(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的工作標題;《望天》(Watch The Skies),這其實是《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1977)的工作標題;《佯謬》(Paradox),這其實是《回到未來II》(Back to the Future Part II,1989)的工作標題。當宅男Ray(《The IT Crowd》裡的那個Roy "Chris O'Dowd")第一次遇見未來女子Cassie時她配戴著一個蝴蝶的掛件,這一舉進行了雙重致敬,包括雷·布拉德伯里(Ray Bradbury)和他的《一聲驚雷》(A Sound of Thunder)。 英劇導演出生的Gareth Carrivick首次大螢幕作品(不過之前有導演過直髮錄影帶電影);編劇Jamie Mathieson的首次出手,最近他在《吸血鬼狼人女鬼一家親》(Being Human)第二季中也有出手。

tag:時空、身份認同、小格局、惡搞。



4、《收集師》(the collector)

又譯作《夜魔》。裝修男 VS 人類收集師 大戰 機關屋!攝影和音樂都極贊。《獸餐》(Feast,I/II/III)和《電鋸驚魂》(SAW,IV/V/VI/VII)系列的編劇Marcus Dunstan(1975)的導演處女作,他通常與Patrick Melton搭檔編劇,這次《收集師》也不例外。Marcus Dunstan和Patrick Melton二人組發家於Project Greenlight,這大致上可以說是一個讓業餘電影人夢想成真的選秀計劃,第三季的獲獎劇本便是《獸餐》,導演定為John Gulager,他和二人組同時合作了《獸餐》的兩部續集(08、09年各發行了一部背靠背的直髮錄影帶電影)。

tag:小格局、B級片、Cult。


5、《月球》(Moon)

《窒息》(Choke)之後Sam Rockwell又被複製了一次,準確地說,應該是從偽複製到定期複製。導演Duncan 瓊斯(1971)是歌手David Bowie的兒子,最後飛向地球的那個場景如果配上《Life On Mars》,那簡直就絕了。因此你幾乎會覺得電影標題改為《Life On Moon》更加妙哉。Duncan 瓊斯的下一部電影將是科幻電影《原始碼》(Duncan 瓊斯,2011)。

tag:小格局、獨立電影、twist ending。


6、《百萬殺人實驗》(the Box)

又譯作《魔盒》、《殺人寶盒》、《盒子》等。Richard Kelly(1975)的第三部電影,改編自《我是傳奇》(I Am Legend)作者Richard Matheson 的短篇小說《按鈕!按鈕!》(Button, Button),這也是Richard Kelly的首次改編劇本。故事背景設置在1970年代中期,與NASA的火星計劃千絲萬縷。火星人無處不在,火星人又從未登場。影片的味道多少有點與《南方傳奇》(Southland Tales,2006)一脈相承,不過看起來很像《移魂都市》(Dark City,1998)的續集。此外,09年也推出了《死亡幻覺》(Donnie Darko,2001)的續集《死亡幻覺2》(S. Darko),不過與Richard Kelly沒什麼瓜葛。關於Richard Kelly,引用某人的話,「Richard Kelly的電影從來是喜歡的人喜歡死,不喜歡的人不喜歡死」。

tag:懷舊系、cult。


7、《蕾絲吸血鬼殺手》(Lesbian Vampire Killers)

英倫惡搞氣息,噴牛奶的蕾絲吸血鬼。拍的很有趣,但還不夠爛,不夠欠。色調極贊、特效化裝極贊、姑娘極贊。導演為Phil Claydon(1976),他的前一部電影叫《孤身一人》(Alone,2002),根據愛倫坡的詩作改編。

tag:惡搞、cult、B級片。


8、《偵探馬龍》(Give 'em Hell, Malone)

哥有許多傳說,哥是偵探,哥寂寞。哥是湯瑪士 Jane。Film Noir和現代背景混搭的復古風是本片最大的特色、其次就是轟殺場景、以及冷硬派偵探小說旁白、台詞。混搭東方風不是太成功,片中出現了甄子丹他妹。攝影和配樂不夠盡善,其它都完美了。出生於澳洲的導演Russell Mulcahy(1953)常年在美劇英劇界混,也拍了不少直髮錄影帶電影(比如說《蠍子王2:勇士的崛起》這樣的爛片)、其實老人家常年在B級片混,早期給Elton John("I'm Still Standing")等人拍拍音樂電視起家、其實跟Alex Proyas有幾分相像,當然也拍過像《時空英豪》(Highlander)系列、《重裝悍將》(Silent Trigger)、《魔界奇譚》(Tales From The Crypt)這樣的Cult電影或劇集,以及像《天祐鮑比》(Prayers for Bobby)這樣的同志文藝電影、其實之前就拍過幾集《同志亦凡人》(Queer as Folk),聽上去這完全是個毫無定性並對自己的聲名毫不在意的傢伙。本片的編劇Mark Hosack(1975)之前自編自導過兩部電影,其中一部叫《淡藍之月》(Pale Blue Moon,2003),故事講的是一個小城偵探失去求生意志,然後護送一個流浪漢去精神病院,流浪漢聲稱月球人進攻地球了,而偵探的任務就是去刺殺一個被流浪漢稱為是月球人的媒體大亨。偵探看起來不像偵探到像是殺手,這跟《偵探馬龍》到是一脈相承。

tag:Film Noir、混搭風。


9、《嗜血破曉》(Daybreakers)&《第九區》(District 9)

《嗜血破曉》是斯派瑞格兄弟(The Spierig Brothers,1972)的第二部電影,Michael Spierig和Peter Spierig是來自澳洲的一對雙胞胎兄弟,在他們的上一部電影《獵殺活死人》(Undead,2003)中又是殭屍又是外星人,而在這部電影中又是人類又是吸血鬼。《嗜血破曉》的設定格調與《第九區》如出一轍,重點便是都著眼「弱勢群體」,只不過前者為人類,後者為外星人。《第九區》的導演Neill Blomkamp(1979)出生於南非(18歲移民加拿大),因此諸多影射,這是他的第一部長片,之前他執導過不少短片,不過主要還是從事特效方面的工作,影片入圍IMDB TOP 250,特效不得不說是功勞之一,而討巧的主題、近年來流行的紀錄片體以及Peter 傑克森(本片製片)的提攜也是重要因素。

tag:Cult、烏(敵)托邦。


10、《玩家》(Gamer)&《機器化身》(Surrogates)

在Avatar大行其道的今日,我試舉兩例,但不算上《阿凡達》(Avatar)。

首先是《玩家》,真人競技類遊戲設定電影,讓人想起《死亡飛車》(Death Race,2008),但押井守的《空中殺手》(The Sky Crawlers,2008)也許更接近,不過仍有差異,不若說Longshot還在魔酒宇宙做動作明星時被Purple Man控制了。創意是以奈米機器人造就現實層面的現實虛擬,正如應證阿瑟·C·克拉克的第三定律:任何足夠先進的技術看上去都會像是魔法(Any sufficiently advanced technology is indistinguishable from magic)。演員(幾乎全美劇班底,看到Michael C. Hall和Kyra Sedgwick一起真人秀真,你還會以為這是Dexter和the Closer的crossover;而Heroes裡的Peter"Milo Ventimiglia"因為之前出演過他們編劇的Pathology,也客串了把,大玩猥瑣)、鏡頭(也許你會對晃鏡頭稍感不適)、剪輯、格調都很讓人喜歡,劇情編排梳理的明朗一點可能會招更多人喜歡。編導班底來自《怒火攻心》(Crank)系列的Mark Neveldine(1973)和Brian 泰勒二人組,今年他們一口氣推出了《玩家》和《怒火攻心2》兩部電影,從前者我看到了他們想從(視覺)形式上革新的野心(特別是攝影,畢竟是攝影師出生),嘗試的不算失敗。他們近期的作業將是DC漫畫改編的《約拿·海克斯》(Jonah Hex,2010)的編劇,導演是動畫《霍頓與無名氏》(Horton Hears a Who,2008)的導演吉米 Hayward。

《機器化身》改編自Robert Venditti和Brett Weldele的漫畫,由《終結者3》的導演Jonathan Mostow(1961)執導。會讓人很傳統SF的感覺(所以其實算不上WTF),不拖泥帶水,故事也不努力弄得高深,所以相當喜歡。簡直可以作為《阿凡達》前傳了,有個全員撲街的場景,覺得《未來閃影》(Flash Forward)撲街可以拍成這樣的陰謀論:原來我們都是未來人用來觀察歷史的替身,然後發生了點連結事故,大公司陰謀什麼的,所以就全員喪失了意識。

tag:身份認同、烏(敵)托邦。


PLUS、《亡靈》(The Revenant)

命喪伊戰,以肉身亡靈歸來,晝死夜生,復活基友,夜夜行俠仗義(誤),取血苟活——比如說在別人腦袋上放一槍開個洞,然後也不用吸管就趴上去喝。非典型殭屍片。後半程實在太喜歡了。如果是我的話肯定將他們送上太空當太空人。

tag、殭屍、黑色幽默


除此以外還有以下可選(也許有些影片精神並非那麼WTF;以及之前本著大片和續集基本不選的原則,某些大片基本就擱下面了):


《吸血少女 大戰 再生蘿莉》(Vampire Girl vs Frankenstein Girl):年度最爛日片。清水崇老師對同學們說《咒怨》這部電影很牛逼哦不他說的是導演很牛逼電影都被好萊塢翻拍了呢!WTF字幕組萬福!

《死亡錄像2》([Rec] ²):從傳統殭屍片到惡魔片的顛覆。

《野獸家園》(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wat a wild sorrow things。配樂搭配的實在太棒了!Max Records簡直就是小男孩版愛倫 Page。

《殺人錦標賽》(The Tournament):全美劇班底、殺手開運動會。

《無恥混蛋》(Inglourious Basterds):惡搞、Alternative History、Quentin Tarantino、Brad Pitt的口音。

《處刑人2》(The Boondock Saints II: All Saints Day):續集、cult。

《孤兒怨》(Orphan):他妹不是蘿莉、Isabelle Fuhrman的氣場、twist ending。

《帕那索斯博士的奇幻秀》(The Imaginarium of Doctor Parnassus):泰瑞 Gilliam、Heath Ledger遺作、Johnny Depp等人。

《獸餐3》(Feast 3: The Happy Finish):惡搞、Anti-hero-ism、變形金剛、直髮錄影帶。

《外星人入侵》(Alien Trespass):復古、惡搞

《墮入地獄》(Drag Me to Hell):Sam Raimi、復古。

《守望者》(Watchmen):Zack Snyder、DC、Anti-hero-ism。

《蝙蝠》(Thirst):Cult、異色吸血鬼。

《金氏漂流記》(Castaway on the Moon):奼女、Loser、島、都市孤獨性、喜劇。

《害蟲橫行》(Infestation):惡搞、蟲族入侵。

《西部牛仔太空歌舞劇》(Stingray Sam):太空西部片、復古、音樂劇、惡搞。

《靈通人士》(In the Loop):英式幽默、英劇班底。

《被牆》(Walled In):被牆、拆遷建築師視角、房子、小格局。

《嗜血重生》(Bled):永生、不推薦。

《隱藏》(Skjult):身份認同、不推薦。

《可愛的骨頭》(The Lovely Bones):Peter 傑克森。

《控制的極限》(The Limits of Control):賈木許、意識流、神棍、配樂。

《病毒攜帶者》(Carriers):小格局、末日情結、Chris Pine、殭屍。

《殭屍之地》(Zombieland):末日情結、殭屍、喜劇。

《深空失憶》(Pandorum):小格局、身份認同、twist ending。

《電鋸驚魂6》(Saw VI):小格局、續集、Marcus Dunstan / Patrick Melton。

《怒火攻心2:高壓電》(Crank 2: High Voltage):續集、生命在於運動、Mark Neveldine / Brian 泰勒。

《詹妮弗的肉體》(Jennifer's Body):青春系走火入魔、不推薦。

《失落的大陸》(Land of the Lost):復古、惡搞。

以及其它我還未來得及看的、省略。


Ethermetic:http://ethermetic.com/archives/1519
Motion Fever:http://www.mtime.com/my/motionfever/blog/3577523/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