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神鬼認證:最後通牒--The Bourne Ultimatum

谍影重重/神鬼认证最后通牒(台)/叛谍追击最后通牒(港)

8 / 658,889人    115分鐘

導演: 保羅葛林葛瑞斯
編劇: 勞勃勒德倫 湯尼基爾洛伊
演員: 麥特戴蒙 茱莉亞史緹爾 克里斯庫柏 布萊恩考克斯 大衛史崔森 瓊愛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ance

2010-03-06 23:09:29

伯恩的身份三部曲影評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篇文章我在部落格上寫了,現在把它挪到這兒來。
 一、劇情簡介
 伯恩的身份1

  傑森·伯恩(馬特·達蒙飾)在義大利被人從海上救起,他失去了記憶,除了臀部的瑞士銀行帳號之外,他完全沒有辦法證明白己的身份。
 傑森從瑞士銀行找到了大量的現金,六本護照,一把槍,同時他發現自己格鬥、槍械、和語言等方面的能力,他開始追查自己的身份,並且把陌生女子瑪麗(弗蘭卡·潑坦特飾)也捲了進來。兩人從瑞士到巴黎,一路上受到神秘殺手組織的追殺,危機重重。

  最後,伯恩擊敗了追殺他的組織的臨時首腦,並警告他們不要再來找麻煩,之後揚長而去。伯恩在歐洲找到了瑪麗,帶著她一起跑到印度,隱姓埋名的生活。

  伯恩的身份2

  經過上一集的腥風血雨之後,伯恩(馬特·達蒙飾)和女朋友瑪麗(弗蘭卡·潑坦特飾)隱居在印度偏僻的海邊小鎮,想忘記以前的生活。一天,神秘組織的殺手來到小鎮,打破了伯恩二人世界的寧靜,女友瑪麗在逃亡途中被槍殺。

 為了查出真相,伯恩重新開始戰鬥,他發現以前工作的中情局開始重新尋找他,自己被捲入了一場刺殺活動中,被人誣陷破壞了中情局的一次情報交易,殺害特工。伯恩別無選擇,他只能找到冒充自己的人,才能洗刷清白,為女友報仇。

  最終,伯恩為瑪麗報了仇,並揪出了中情局中的內奸。中情局的頭目帕姆蘭蒂對伯恩表示感謝,並且在電話裡對伯恩說了大衛韋怕是他的真實姓名,還有他的出生日期1971年4月15日。

  伯恩的身份3

  伯恩雖然知道了自己的一部份真實身份,但是許多問題還是沒有解決,不等他冷靜下來好好「尋找回」自己真正的身份,中情局派出的殺手又接踵而至。在接連的幾次較量之後,傑森•伯恩終於被徹底激怒,決定反戈一擊——他主動追擊殺手,到過莫斯科、馬德里。巴黎,也在倫敦和丹吉爾做過停留。
 隨著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傑森回到了紐約,在那裡,他將會找到一切的答案,尋回自己的身份。

  最後,伯恩了解到了自己的過去,幕後元兇阿爾伯特醫生和中情局部門長官諾亞被捕。伯恩也並沒有死,但最後的行蹤不為人知。

  伯恩所遭遇的一切都源於中情局的一個叫做「絆腳石」的項目,還有「絆腳石」的升級版「黑石楠」。這個項目就是中情局訓練殺手並對殺手洗腦,讓他們去刺殺與美國作對的人,還有一部份美國平民。伯恩也是他們訓練的殺手之一,他在一次任務中失手了,才掉入大海,後來意外獲救。
  這部電影的劇情設計以小說《伯恩的身份》為模板,但是做過大量的改編,總的來說還是比較嚴謹的,主演馬特達蒙自己也參與了劇情的編寫。在這裡只是簡單的介紹一下劇情,如果寫的過於詳細就成了小說了...
 
  二、藝術手法
 首先,我不知道今兒我要寫的算不算藝術手法的範疇。老陳早就告訴我們寫文章不能憑感覺,要按照本身的規律去寫,但這個不是考試,所以我就憑感覺寫了。廢話少說,進入正題。

  音樂

  伯恩的身份三部曲的伴奏和片尾曲是由著名音樂人John.Powell製作的,在這兒我打算介紹其中的3首曲子。第一首是assets and targets(資產和靶子),這段音樂一般是伯恩被追殺或者追蹤別人時的配樂,節奏緊張刺激,會把觀眾帶入一種提心弔膽的狀態,令我們全神貫注的看影片,同時也為伯恩捏著一把汗。第二首是thinking of Marie(關於瑪麗的回憶),這首曲子風格平靜而又憂傷,透著一股悲涼,伯恩的女友瑪麗在第二部開頭就被殺死,伯恩在之後奔波的路上,每當閒下來,總會拿出瑪麗的照片,思念女友,這首曲子正好烘託了伯恩內心的傷感,也讓觀眾們看到一個近乎於冷血的殺手也有柔情的一面。第三首是這部影片的片尾曲extreme ways(極限之路)對於這首曲子就要多說說了。

  伯恩的身份三部曲都用了這首曲子作為片尾曲,這首曲子激揚高亢,令人聽了精神一振,而三部電影結尾放的雖說都是這首曲子,但風格還略有不同。第一部的結局是伯恩搞定了追殺他的人之後在歐洲的一個海濱小鎮找到瑪麗開的租摩托車的店,情節是這樣的,伯恩:this your store?瑪麗:yeah.伯恩:it is nice,but little hard to find.這時瑪麗回過頭看到居然是伯恩,大吃一驚。伯恩又繼續說:think i could rent a scooter?

瑪麗吃驚的摀住嘴,片刻又恢復了平靜,說:you have ID?伯恩微笑道:not really.瑪麗也笑了,隨後兩個人擁抱在一起,這時音樂響起,此時此刻,觀眾們的臉上也應該浮現出會心的微笑。(伯恩你還是挺有幽默感的)

  第二部的結局是伯恩洗清了冤屈,之後伯恩來到了紐約,給中情局的官員蘭蒂打了個電話,蘭蒂說伯恩應該接受他們的道歉,但只是私人的,並告訴伯恩他的真實姓名叫大衛韋伯,出生於1975.4.15,最後她說叫伯恩來當面談談,伯恩遲疑了片刻,向窗外望了一眼對蘭蒂說:have some rest,you look tired.蘭蒂吃驚的向窗外張望,但她看到的只是那些平凡的窗子。這時音樂響起,鏡頭又切給了伯恩,伯恩一個人快步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面無表情,很快他消失在了人群之中。看到這兒我還能說些什麼,伯恩真是太NB了。

  第三部的結尾沒有對白,伯恩最後揭穿了一切的真相,找回了自己的身份,但是反派狗急跳牆,想殺死伯恩,伯恩從紐約的高樓直接跳入東河,反派在伯恩落下的剎那開了一槍,之後鏡頭切到了水裡,伯恩在水中不知生死。這時旁白開始介紹事件的收尾情況,最後提到了證據全部由由一個叫伯恩的人提供,但是伯恩落入河中,屍體沒有被打撈到,至今生死不明。這時,水中的伯恩突然動了起來,向岸上游去,隨即音樂響起。最後,伯恩究竟去了哪兒,沒有人知道,伯恩以後會做什麼也沒人知道,但是我們都知道他不會輕易的死去。

  從結局的內容我們就能看出片尾曲風格的不同之處,雖說都是extreme ways,但是第一部中給人帶來溫馨的感覺,第二部讓人覺得氣勢磅礴,第三部讓人心中一塊兒石頭落地。

  水的妙用

  這個總結是我在豆瓣上看到的,來轉述一下。電影第一部開頭,伯恩在水中獲救。第二部中,瑪麗被槍擊中落入水中,伯恩親眼看著瑪麗沉入水底。第三部結尾,伯恩在水中逃脫。可以說水見證了伯恩的重生,失去女友還有最後的找回自我。人類的出生本來就是靠水來孕育的,導演這樣的設計這個藝術手法還是很有水平的。

  對白

  對白應該屬於語言上的藝術了,但是這個電影系列的對白真的不多,第一部和第二部的開頭有瑪麗的存在,伯恩說的話還多一些,瑪麗死後,基本都是伯恩一個人單槍匹馬,大部份時間都用來逃亡和追尋線索,所以台詞更加少了。也就中情局那幫人沒事兒閒的竟瞎叨叨,討論一些戰術方案。伯恩說話的特點就是語言精練,簡潔,用最少的話語清楚地表達意思。

  以上就是我想總結的這部電影的一些藝術手法。再次聲明,都是憑感覺寫的。
 
  三、台前幕後人物
  台前人物

  伯恩的身份中,主人公當然就是伯恩本人了。下面先說說跟伯恩有關係的女人們,女友瑪麗是伯恩在瑞士以外遇到的,電影裡,伯恩在瑞士有些走投無路,搭了瑪麗的車,但是也隨即就把瑪麗捲了進來,瑪麗被迫和伯恩一起逃亡,兩人在路上暗生情愫,後來成了男女朋友。蘭蒂是中情局的一個官員,在局裡她屬於正義的一方,第二部里開始伯恩被誣陷,她負責調查這個事件,後來伯恩為自己洗刷了冤屈,蘭蒂後來一直在內部幫助伯恩,最後第三部里伯恩找到證據後把文件交給了蘭蒂,蘭蒂揪出了幕後元兇。尼克y在第二、三部里戲份比較多,她也是絆腳石計劃的成員之一,負責在法國的聯絡工作。伯恩在第二部里挾持了她,並向她索取了許多情報,第三部里nicky又幫了伯恩很大忙,兩人也一起逃亡了一陣,但是啥也沒發生,後來伯恩離開了尼克y一個人去解決了一切。

  電影裡與伯恩有關係的男人們基本都是他的敵人,人物的名字不重要,有的我也記不住了。第一部里伯恩的對頭是個中情局的官員,最後被上司殺人滅口。第二部里也是一個中情局官員,還有個俄羅斯的石油大亨。第三部里是中情局的大官兒,還有中情局訓練中心的一個博士。當然這些人都少指揮的,每一部里一般還有兩個高級殺手去追殺伯恩,後來基本都被伯恩搞定,當然還有一大堆中情局的菜鳥特工和一幫白痴警察供伯恩戲耍。

  幕後人物

  第一部的導演是Doug Liman,後兩部都是Paul Greengrass。這倆導演可都因為拍這個賺了大錢了。Tony Gilroy在三部電影裡都擔任了編劇,而主演馬特達蒙本人也參與了編劇,可見馬特達蒙還是很有才華的。其他幕後人物我就不多介紹了,因為我也不太了解。

  總之,這些台前幕後的人物齊心協力為觀眾打造了這個非常不錯的電影三部曲,我認為這個系列電影沒有續集症候群,絕對是續集電影的正面教科書。如果在拍續集,希望還能延續前三部的風格,相信錯不了。

  四、Lance瞎扯淡
  伯恩的身份系列拍的很精髓,是系列電影的教科書,記得某著名報社給過這樣一條關於這個電影系列的評論:你可以帶上你的家長、女友、歷史老師或者你的狗一起去看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不僅是男女不限,老少皆宜,連狗都會被吸引了...這個系列電影每一部的風格都比較相近,都是那種快節奏的,從電影一開始伯恩就馬不停蹄的逃亡或者追殺別人。看伯恩逃亡真的是一種享受,雖說他本人不享受,但是伯恩犧牲了自己,滿足了觀眾,想伯恩童鞋致敬~

  同時,我還想說說我對於這部電影的一些感悟,這個電影不是什麼有特別深奧哲理的電影,也不是那種賺女生眼淚的愛情片,而是講了一個失憶的男人,一個生活中的強者如何找回自己真實身份,擊敗敵人的電影。但是這個男人的人生還是有杯具的一面,因為一念之差,他的女友喪命了。伯恩解決完一切後也許回一個人孤獨的生活。這部電影對我們的生活會有什麼影響呢?我們能學到什麼呢?我覺得伯恩殺人越貨,欺詐別人我們還是不要學的好。但是,伯恩的遇事不慌、思維縝密、熱愛運動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說,調虎離山大概誰都明白,但是在危急時刻,在非常臨界的情況下恐怕大家就想不到了,伯恩就在一次逃亡中通過拉響防火警報巧妙運用了調虎離山,當他不知道大樓具體佈局時,立刻拿下了牆上的安全疏散圖,快速掃了幾眼就對大樓的佈局比較多了解了。想做到這些都需要極好的心裡素質,還要經過不少訓練。唉,像我這種路痴就差得遠了,我覺得解絕路痴的最好方法就是別跟著別人走,都自己嘗試,沒準兒迷上幾次路就練出來了......

  反正我是非常佩服伯恩童鞋,但是那種風口浪尖兒上的生活我真的沒有任何想法。

  五、電影與小說
  小說和電影還是有許多出入的,小說中的劇情比電影要少,而且不少情節也不一樣。比如電影中,伯恩和瑪麗認識只是伯恩在瑞士搭了瑪麗的車,後來兩人路上暗生情愫。而小說里可就複雜了,伯恩一開始陷入困境,被殺手盯上了,在一個講座上偶遇瑪麗,挾持了瑪麗作人質來掩護自己。瑪麗一開始都恨死伯恩了,後來瑪麗犯二,想找警察結果被殺手抓住了,伯恩本來那時候可以自己跑了,但又翻回頭救了瑪麗,自己卻受了重傷。瑪麗感激不盡,帶著伯恩到了安全的地方,一直照顧他到傷好,這段時間中,兩人才培養出了感情。電影裡兩人算是比較正常的相識,兒小說里兩人相愛感覺就像是斯特哥爾摩症候群。

  電影中,瑪麗是個比較普通的女的,也算不上什麼美女,出身也很平凡。小說中,瑪麗可不是平凡的人,她是個經濟學博士,而且還精通心理學和統計學。在小說中,瑪麗對於伯恩的記憶恢復幫了不少忙。另,小說中最後瑪麗也沒有死,結局是洗具。而電影裡結局就比較杯具了...

  總之,電影都是在原著的基礎上改編的,小說和電影都很成功。向小說的作者羅伯特路德輪致敬~

  最後送上一些小說中的經典語句:

  1.每當你面對那種充滿壓力的處境時,如果時間允許,你必須集中精神,讓自己徹底融入到那種情景里,然後放開想像,天馬行空的聯想,捕捉腦海中浮現出來的任何言語,任何影像。透過那些言語和影像,你也許就能找到線索。

  2.那把手槍彷彿是結婚戒指,象徵著兩個殺手進行接觸的信物。

  3.兩個殺手心裡都有數,知道對方靠不住,爾虞我詐,各懷鬼胎。只要一個人能搶先半秒,那個人就能佔到上風。

  寫了這麼多,到現在,對於伯恩的身份系列電影我要說的基本都說完了,其中有不少是瞎扯淡的,我就那麼一說,您就那麼一看就得了。我寫這個主要就是表達一下對這個電影的喜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