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無厘頭森林之第一次接觸--Funky Funky Forest: The First Contact

无厘头森林之第一次接触/FunkyForest:TheFirstContact/无厘头森林之第一次接触

6.6 / 2,728人    Argentina:150分鐘 (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導演: 石井克人 三木俊一郎 伊志嶺一
演員: 淺野忠信 寺島進 庵野秀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孫智正老師

2010-03-06 23:15:18

「無」趣無意義的冷笑話時代,來了


《無厘頭森林之第一次接觸》:「無」趣無意義的冷笑話時代,來了
孫智正


對電影不夠了解,因為看得再多,也沒有拍過一部電影,對日本電影不夠了解,因為看的不夠多。雖然對日本電影一直懷有異樣的好感,但還不夠痴迷,對電影還不夠痴迷,還沒有徹底變成度過時間的生活方式,對日本文化也不過是隔岸觀火隔靴搔癢。另外,看電影(和做其他事)就像與人交接,你的時間就那麼多,腦殼就那麼大,你的感情和精力就那麼些,所以,無論你認識了多少人,你最好的最常接觸的最有感情就那麼五六個人,過幾十年,還是五六個人,即使這五六個已換了一撥。
我回來了。
看《無厘頭森林之第一次接觸》(無厘頭這個詞過舊又窄,足以認證,不足以概括),看到「吉他兄弟」和「溫泉三女」出現時,我知道自己見鬼了,感覺異常雷同以前看到《魁!天兵高校》《搞笑漫畫日和》等。怎麼形容此類片子的氣質呢,黑色幽默、搞笑、惡搞太押後,天兵、機車、kuso、怪雞、脫力有點跑偏,找不到一個完全納入彀中的詞語。
這部片子實在太無聊了,無趣無意義,鏡頭很平靜,畫面很乾淨,邏輯很清楚,但等它講完了,你又發現它什麼也沒講,這個邏輯是一個空白的形式邏輯。
就像聽冷笑話,完事後你發現期待落空,失笑,有點想打人。
怎麼說呢,也許為了這個片子我該去學學怎麼形容空無一物。
如果說,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類的文藝作品(「現代主義」)開始意識和對抗「無意義」,20世紀五六十年代(「後現代主義」)接受「無意義」,到20世紀末21世紀初(網際網路普及後?當然啦,科學家和技術工作者,已經代替巫師、哲學家、藝術家領跑好幾個世紀了),人類開始製造「無意義」。人類大概在進入某一個時段的青年後期,對酷不感興趣,連笑都覺得無聊,笑話、幽默什麼的先去冷凍一下,然後站在旁邊冷眼旁觀一下,不聽歌、不抽菸、不抒情、不傷感,沒有什麼要樹立的,沒有什麼要反對的,沒有什麼要表現的,就這麼看會兒。
新時代來了,新的審美來了。
21世紀的美學。


另外一個跟此片無關的問題是關於資訊的吞吐。
在看這個片子時,我還有個選擇是把正在chc動作頻道播放的《七劍》重看一遍。這兩個選擇最重要的事實區別是:我活著的2個小時,從重看《七劍》變成了看《無厘頭森林之第一次接觸》。每個人都知道人的一生是一個一次性的線性過程,那麼,把這2小時這個時段作為一個線段,把不同觀影內容用不同顏色表示,比如《七劍》是紅顏色,《無厘頭森林之第一次接觸》是藍顏色,那麼,誰都知道,一段紅顏色的線段和一段藍顏色的線段既截然不同,又無本質區別。
我作這麼類比(雖然類比不可信,但不類比我又不知道怎麼說,語言邏輯也可看成文字代碼對現實關係的「類比」)是為了說,心里長久的矛盾和折磨。我看這部電影(做這件事)和看那部電影(做那件事)有區別,不同的事把我組成不同的人,從長遠來看,比如死,不同的事又沒什麼不同——究竟計較還是不計較?
另外,我心裡必須先有「《無厘頭森林之第一次接觸》」這部電影的「理念」,才能與它共鳴,這是真的嗎?
認知結構是怎麼搭起來的?



如果你認為這部電影不忍卒睹,就是不忍心逼著自己看完,那當然你是對的。
2010.3.6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