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9,036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生命之輕

2010-03-07 11:04:08

que sera


看完電影的時候,沒有流淚,靜靜的有些感動。然後思緒開始流淌。

mary是個天生有塊難看胎記的小女孩,在她小的時候對未來的美好充滿了天真的憧憬。

max是個無法融入成人社會的中年男人,在我們的世界裡,我們可以稱之為精神病的可憐人。可是他本性善良,思維方式簡單,過著孤獨卻渴望被理解的生活。

這兩名主角的邂逅,本身就是命運的一場遊戲。在他們認識時,都是各自生活中受到排斥的個體,慢慢打開彼此的心門,成為對方的精神支柱,撫慰對方受傷的心靈。這種純淨的交流在mary長大後曾經一度因為她對現實的融入和對max的傷害而崩塌,但是導演最終還是給了我們一個可接受的結局。錯過本身,也是完美的另一種詮釋。

導演要告訴我們的是什麼呢?

有人說是人生的不完美,max也說過,when i was young, i wanted to be anybody but myself。成長的過程,就是對現實妥協,接受自己缺點的過程。也有人說,是關於柏拉圖式的愛情,兩個人可以互相在乎,互相了解,互相成為soul mate,但是對他們來說,最好的存在方式不是朝夕相處,而是此去經年後的一聲問候。還有人說,這是關於成人世界的反思,很多習以為常的價值規律,往往在日復一日的瑣碎和慾望中掩藏了最初的美好。

在我的眼裡,這些認識都是準確的,因為導演什麼都沒有訴說,他只是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真實的世界和人生,並迫使我們用逝去已久的孩童眼光重新審視它的缺憾,不美好,和依然殘存的希望。而得到了什麼,只在於我們自己的眼睛。

我們都曾經年輕,都有缺陷有疑問有幻想,我們都是mary。
我們也開始長大,都會迷茫會孤單會膽怯,我們都是max。

在真實的生活中,mary和max是否相遇並不重要,max在最後的信里說,Hopefully, one day our sidewalks will meet and we can share a can of condensed milk. You are my best friend. You are my only friend. mary和max的相遇,其實是這部電影裡唯一不真實的部份,也是唯一美好的部份。
 
每個人來到世界,孑然一身,學習思考自我認同。在成年之後,面對現實社會的種種,總有那麼一個瞬間,開始希望身邊有個人,可以聽自己說話,陪自己聊天,理解自己的想法。

可是對大多數人來說,究其一生只是盤旋在佈滿迷霧的泥沼上空,孤獨的尋找通向晴天的出口。所以mary和max都是幸運的,他們未曾謀面,卻在長達二十年的通信生活中,分享著同一罐心靈的煉乳。

而對於大多數的我們,就算沒有遇見如此知心的朋友,沒有絲毫心靈的依託,命運的轉輪依然不會停止驅趕的腳步,日復一日,逼著我們麻木的前行。

我們可以看看電影中的配角,mary的父親在從三十年的無聊工作中退休後,終於可以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卻因為對潮汐的陌生而被捲入大海;mary平時酗酒的母親在她的父親離去後,終於掩飾不住自己的悲哀卻誤喝了有毒的藥水;mary從小喜歡的鄰居,在mary最終嫁給他之後,卻離開去和他的筆友一起生活,一句i love u, but i love him more充滿了諷刺。

人生的未知在這裡被演繹的淋漓盡致:死於自己希望的生活;在悲傷中得不到上帝的憐憫;在若干年後忽然發現自己喜歡的不是女人。

生命的意義在於未知,而未知並不總是積極向上和欣欣向榮。有一天我們也許會驚異的發現自己的sidewalks上充滿了始料未及的cracks, banana skins and cigarette butts。沒有人會陪著我們一輩子,就算mary也一樣傷害了max,我們所能做的,只是站起來堅強的走下去。

影片中反覆出現了墓碑的鏡頭,從電影的開始mary爺爺的離去,父母的離去,到max鄰居的離去,彷彿不停向我們暗示著人生的終點。珍惜每一天,過好每一天,因為我們會死很久,這並不是一句笑話。看到mary父親的墓地中,留下的僅僅是一隻沒有被海水沖走的鞋子,誰能否認生命只是一場輕而易舉的過往,再多的沉重,也會在終點處煙消雲散。

經歷了後半段的灰暗,在影片的結尾處,導演還是給出了生活的希望,max中了樂透彩,實現了他單純的小願望;len在二十年後戰勝了恐懼症,走出了屋外;mary在自殺前一刻,得知max原諒了她,被從生死線上拉回。

堅持是會有結果的,有人會在乎你的。這個世界很殘酷,可是也要學會笑著面對。當max拿出自己記錄表情的那本小本子,對著鏡子擺出難看的微笑,我的確被感動了,為了自己唯一的朋友,他可以改變自己一生的習慣,可以原諒任何對他的傷害,可以獻出對自己意味著全部的noblets全套。就像他在信里說的 the reason I forgive you is because you are not perfect. You are imperfect, and so am I. All humans are imperfect, even the man outside my apartment who litters. When I was young, I wanted to be anybody but myself. Dr Bernard Hazelhof said I was on a desert island then I would have to get used to my own company, just me and the coconuts. He said I would have to accept myself, my warts and all, and that we don't get to choose our warts. They are a part of us and we have to live with them, we can, however, choose our friends and I am glad I have chosen you.

在影片的最後,mary帶著自己的孩子終於來到了max的家裡。可是max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當mary抬起頭看到天花板上貼滿了自己寫給max的信,終於明白為什麼max仰著頭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想她的心中除了悲傷,更多的是一種幸福。如果他們真的見面了,又該怎麼交流呢,max是不是又會緊張,mary會不會習慣和他本人在一起?最好的結局,不就是讓故事終止在開始的地方,中止在那些融滿情感的信件中。至少他們已經分享過彼此心中的煉乳,他們的人生因為彼此的出現而不再孤單。

mary的孩子頭上有一塊和她一樣的胎記,人類的故事,不就是這樣的循環往復嗎?

若有天讓我碰到和mary一樣刻骨銘心的朋友,我也會奉獻自己的全部,完成對方的希望的一切,原諒對方任何無意的傷害。因為我們都不完美,如果沒有人接受容忍你的不完美,會不會太孤單了呢。

記住our sidewalks meet的那段日子,記住最初的樣子,真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