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激情年代--The Crucible

激情年代/妒焰飞灰/严酷的考验

6.8 / 36,708人    124分鐘

導演: 尼可拉斯海納
編劇: 亞瑟米勒
演員: 丹尼爾戴路易斯 薇諾娜瑞德 保羅史庫菲爾德 瓊愛倫 布魯斯大衛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芷寧

2010-03-10 09:56:41

《激情年代》:因愛生妒而引發的群體災禍


(芷寧寫於2009年5月5日)
   如果是極富正義感的觀眾,在看這部妖言惑眾最終抹殺正直,致使19個無辜的人蒙冤受刑的影片時,或許會心生些許的鬱憤,不過,也不必太過糾結,在人類歷史上,這類事件屢見不鮮,即便在科技昌明、文化鼎盛的當下,也會偶爾冒出一兩件令人嘆息的群體愚昧盲從事件,何況影片所述的1692年發生「逐巫案」的北美殖民時期。
   鑒於影片所述歷史事件的扼腕感和悲鳴性,將片名《The Crucible》譯為《激情年代》似乎不妥,激情談不上,糊塗愚昧倒是符合,此譯法彷彿是為了迎合主演丹尼爾·戴-劉易斯和維諾娜·賴德之前聯袂主演過斯科塞斯《純真年代》的刻意而為。如此看來,另一個譯名《妒焰飛灰》似乎更貼切一些——慘劇始於一個女人對一個已婚男人的佔有慾,她的借題發揮和裝神弄鬼將那個時代的鄉親們給唬住了,別有用心者甚至乘機以誣陷手段達到奪取他人財產的目的,於是,被牽連為炮灰的人越來越多,無知、愚昧、盲從甚至將錯就錯成了被利用的工具,在人云亦云的情形下,The Crucible的原意「嚴酷的考驗」便擺在正直人們的面前……
   通過層層遞進的敘事,隨著謊言越滾越大,一個個被誣陷人的被捕,以及愚眾在誘導下的集體狂熱且失控,觀眾看到了人性中的黑暗和醜陋面,如畸形的愛戀、極端的嫉妒、醜惡的貪慾、愚昧的心智和無端的盲從。而這齣發人深省的光影剖示改編自美國著名劇作家阿瑟·米勒寫於上世紀50年代的舞台劇《The Crucible》,該舞台劇意在以17世紀麻省發生過的逐巫事件來影射彼時捕風捉影的時局,當導演尼古拉斯·希特納將此劇螢幕再現時,米勒親自刪去了其中的隱喻暗諷,將其還原為純粹的歷史事件,主題偏向於個性極端的艾比蓋爾(維諾娜·賴德飾演)因愛無望的復仇始末。
   起先為躲避對年輕女孩們夜間血咒和林中跳舞的斥責,參與者之一、牧師的女兒貝蒂開始裝病,同時裝病的還有另一個年少的女孩,於是,牧師的侄女艾比蓋爾開始利用所謂的鬼魅附體來先轉移公眾視線、繼而達成欲弄死情敵的目的。其間,幾次恍如見到惡魔現身的逼真驚恐狀唬住了在場的旁觀者,接著幾場在法庭上演的女孩集體昏厥、全身冰冷甚至投海的戲碼更令愚眾堅信惡魔已至。
   當艾比蓋爾終於誣陷到約翰(丹尼爾·戴-劉易斯飾演)的妻子伊莉莎白(瓊·艾倫飾演)時,曾和艾比有過糾纏的約翰明白,必須揭發此女的真面目來救妻子,只是此時的民眾已淪陷謊言太深,甚至包括法官和神父們,在妖言登堂入室替代法律的塞倫村,誠實的明白人只能赴死……
   初看此片時,是2005年初阿瑟·米勒去世之時,當媒體再次拿他和夢露的那段短命婚姻說事時,寧願選擇看他曾經的劇作或光影印記。如今重溫,唏噓依然,感慨於人心的易被誘使被蠱惑以及精神世界的易狂熱和偏執,如村民們唯恐不能表達自己對惡魔的厭棄,爭相表示對女孩們的支持,再如當他們乍見到「魔鬼代言人」被施以絞刑時的興奮雀躍。同時,還嘆服於正直人士的人性光輝,如年邁的麗貝卡女士,品行端正的她在村中頗有威望,然而在誣陷橫行之時,她也被嫉恨她兒孫滿堂的人誣為魔鬼附體,在招認即可存活的情況下,老夫人堅持誠實正直,她於絞刑架上的吟誦,令人感慨難忘。當然,最令人難忘的赴死來自於丹尼爾·戴-劉易斯。
   那場在認罪書上簽名的戲份,是全片的高潮,戲劇張力十足,劉易斯也拿捏得當,將彼時獲得一絲生機的約翰的內心變化交代得清晰可辯,最終當約翰雙手顫抖地捧著認罪書,喊出「那是我的名字啊!一個人一生只有一個名字」時,此間的悲慟無以復加,為了尊嚴、為了兒子們將來免於因這個被迫要寫上去的姓氏而感到羞恥,約翰撕毀了認罪書,選擇了堅守誠實,妻子含淚支持了他的選擇。
   相貌清純的維諾娜·賴德此次出演了歹毒執拗的艾比蓋爾,可以說這個角選得靠譜,僅憑外貌感觀,誰能相信這樣一個外形冰清玉潔的姑娘內心淫邪陰狠,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偏偏這個姑娘還演技高超,耍人手段一流,只是那些似乎頗有經驗的麻省法律界高層也被其利用到底,實在有點說不過去,只能說明「眾口鑠金」的力量有多可怕。
   片中另一個耐人尋味的角色來自海爾先生(羅伯·坎貝爾飾演),他非塞倫村人,是被請來「降妖除魔」的專家,最初是他聽信了女孩們的證詞,確信此地受到魔鬼襲擊。然而在之後的調查中,他逐漸明了這是一個騙局,特別是當麗貝卡和伊莉莎白也被捕時,只是此時群眾的狂熱已匯成了激流,他孤掌難鳴,無力回天,只能選擇「不幹了」。當約翰即將受刑時,他又趕來想助約翰獲赦,然而約翰最終選擇了誠實和尊嚴。海爾這類人,在現實中並不少見,一旦在重大事情上判斷失誤,造成災難,即便想要補救挽回,已為時晚矣,徒留悲切。
http://nicolew.blog.hexun.com/32403807_d.html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