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諾桑覺寺--Northanger Abbey

诺桑觉寺/诺桑觉寺

7.2 / 16,221人    84分鐘 | Finland:93分鐘 (excluding commercials) | 120分鐘 (including commercials)

導演: Jon Jones
編劇: 安德魯戴維斯
演員: 費莉絲蒂瓊斯 JJ菲爾德 凱莉墨里根 修.歐康那 連恩庫尼克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芷寧

2010-03-10 10:11:04

《諾桑覺寺》:普及版凱薩琳小姐


(芷寧寫於2009年5月21日)
   重溫了07年由ITV(隸屬於BBC)改編自奧斯汀三部著作的電視電影《勸導》、《曼斯菲爾德莊園》和《諾桑覺寺》後,不由得再次感嘆這三部於其本土電視台播放次序的安排,實在太有才了,先《曼》、中《諾》,最後《勸導》,完全代表了影片整體呈現水平的遞增。
   由於觀眾先被有將現代青春愛情戲擱置到18世紀之嫌的《曼》和壯碩版的范妮打了預防針,《諾桑覺寺》儘管在表現手法上稍有誇大和欠缺,部份情節還有倉促之嫌,但觀眾已經可以接受了,當然,之後播出的情愫綿延、耐人尋味的《勸導》是此次三部光影再現中最具奧斯汀神韻的。
   在簡·奧斯汀的六部作品中,《諾桑覺寺》的寫作手法略不同於其它,在《諾》中,讀者可以隱約見到作者的身影參與,或以旁述或以點評的方式進入視線,而非其它作品中完全以人物塑造和精妙對話來提點觀點、品評人性、再現時代風貌。而且,顯而易見的是,《諾》有兩個突出的主題,一個關乎財產、權勢和愛情,這是奧斯汀的老生常談,另一個以相關人物的癖好、經歷以及故事的走向映射出彼時風光一時的「哥德小說」的於身心無益性。
   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文壇盛行著矯揉造作、庸俗無聊的「哥德小說」、「感傷小說」,和奧斯汀的理性睿智、清新細膩在境界上相去甚遠,在這樣的文字環境下,奧斯汀的作品更顯其時代意義和文學價值,而逝於1817年的她儼然是英國19世紀30年代現實主義小說高潮來臨前的重要里程,其文字的妙趣與光芒常被評論家拿來和莎翁並提。
   《諾桑覺寺》中17歲的凱薩琳的性格要比奧斯汀筆下其它女主人公都來得活絡新鮮,首先「待字閨中」的她是哥德小說的盲目擁躉,同時和睦的家庭和無害的成長環境,促成了她涉世未深、心地純良、尚未形成主見的特點。她有著「那個年齡的少女普遍的矇昧無知」,常常會表現出急躁魯莽和孩子氣,如生怕蒂爾尼兄妹誤解時的焦急解釋和認真神情(順便說一句,菲麗希緹·瓊斯演出了那種純真的急切),並對愛情充滿著天真而危險的幻想,於是她的初次遠行、巴斯之旅便成了一次「冒險」和認知的過程,以純真的眼看百態,從而牽引出諸多充滿特色的人和事,帶來絲絲幽默嘲諷的意味。
   影片再現出了原著所示的在財富面前人性所暴露出的荒謬感,角色拿捏雖粗淺但也較符合原著精神,如想攀高枝的伊沙貝爾口口聲聲宣稱不看重財產,可又句句離不開英鎊;又如,伊沙貝爾的哥哥約翰·索普以為凱薩琳富有而追求她,並虛榮地向詢問的將軍誇大其詞;再如,已是財富權勢象徵的蒂爾尼將軍依舊看重財富和權勢,他不許女兒嫁給沒有繼承權的貴族次子,起先因索普的大嘴,他誤以為凱薩琳是個富有的繼承人,便鼓動傾心於凱薩琳的次子亨利去追求她,甚至邀請凱薩琳到私宅諾桑覺寺做客,可在得知凱薩琳的境況後,甚至不顧體面地連夜趕走了她。
   通常,奧斯汀作品的妙處體現在對時代畫卷、風土人情的描摹,對各色人物栩栩如生的塑造,特別是對話的生動幽默、風趣個性,可謂「最精湛的語言,對人性最透徹的理解。」因這部影版《諾桑覺寺》在表現凱薩琳的幻想或惡夢方面做了太多不必要的耗費(這部份完全丟掉了奧斯汀的含蓄內斂),從而使得影片呈現出分配上的偏失,令很多情節突兀而倉促,而很多原著中的個性談話、觀點交匯則被大段大段的略去,令人有隔靴搔癢之感。
   或許,對於正在成長的一代而言,如此再現是必須的,有了可愛版的女主角,微笑版的男主角(JJ·菲爾德飾演),略帶驚險的旅程,綠意盎然的風光,適宜氛圍的配樂,暖暖的田園之家……或者,這樣的呈現已經可以交差了,何況,它更有可能是普及版,而非探研版。
http://nicolew.blog.hexun.com/32960701_d.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