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名媛教育--An Education

成长教育/少女失乐园(港)/名媛教育(台)

7.3 / 138,365人    100分鐘

導演: 瓏雪兒菲格
編劇: 尼克宏比
演員: 凱莉墨里根 艾爾菲摩里納 彼得賽斯嘉 多明尼克庫柏 羅莎蒙派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比薩詩章

2010-03-13 22:53:42

論羅徹斯特先生的倒掉


我相信,在每個少女的心中,都會有一個潛伏的羅徹斯特先生的影子,隨時伺機而動。
他們成熟,他們擁有與女人相處的經驗,他們了解你的需要,能安撫你也能鼓勵你,能假裝和你一樣對世界充滿新鮮感和美好期待,也懂得在此之中維護成熟的形象;
他們理智,他們能控制自己焚身的慾火,不會過份關注和忽略你,他們不會弄疼你,明白你一直期待的氣氛,讓你知道男歡女愛是發乎情也能止乎禮的合理而美好的反應;
他們富有,不管你在不在乎他的錢財,他都會將此變成一種優勢,用來買你的歡心。他們懂得生財之道,也不隱瞞原始積累的血淚斑斑,所以不會幼稚地過份自我辯護,而是用另外一套你不熟悉的價值體系來合理解釋。
他們不怒而威,他們利用自己在朋友中的人緣和職場中的命令,來昭顯他的地位,讓你知道這個男人來頭不小,一來增加你的虛榮心,另一方面也征服你的自尊心,在他面前甘願俯首貼面。
他們甚至會利用自己的不完美,他們彷彿都懂得心理學的「殘缺原則」,他不會標榜自己是聖人,他不會在乎你糾結在一幫乳臭未乾的小伙子之間,因為這降低了他的身份,他只會在遇到真正的威脅時,巧妙地利用你的同情心。
如果細細來分析,本片的大衛,羅徹斯特,達西,和《音樂之聲》中的特拉普上校,以及余則成和宋思明都是如此。

這個片子,說實在的,算不上上乘,英國式的拘謹和傲慢使得片子一點視覺上的刺激都沒有,反而變成了一部展示歐洲大陸式風情的紀錄片,記錄「巴黎症候群」的一份子如何墮入又被逐出時尚圈。
但是,片中珍妮在嫁人失敗後重返學校後說的一句話讓我動容——「我要的生活,沒有捷徑」。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英國,一個泰晤士報的記者(琳·巴貝爾回憶錄)有這樣的經歷,並沒有讓我意外驚訝,這畢竟已經不是維多利亞時代紅肥綠瘦的田園愛情,教育的開放和嬉皮城市文化的興起,讓生活向每一個男人和女人大大地敞開了,每個人都看到了像大麻一樣具有吸引力的光怪陸離的世界——這也是珍妮的同學們為何如此崇拜她的原因:巴黎代表時尚、文學和藝術向沉悶的英國人擠眉弄眼,看似不懷好意地等待他們叛變,投懷送抱。

所以,簡愛可以去更遠的地方做老師,在滿足自己時代需求的條件下同時踐行自己教育的理想,在巴黎,有很多和羅徹斯特先生一樣成熟,富有、理智和威嚴的事物,劍橋大學就是其中之一。
珍妮在一個夢醒之後進入了另一個夢,殊途同歸,只是羅徹斯特先生倒掉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