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名媛教育--An Education

成长教育/少女失乐园(港)/名媛教育(台)

7.3 / 138,365人    100分鐘

導演: 瓏雪兒菲格
編劇: 尼克宏比
演員: 凱莉墨里根 艾爾菲摩里納 彼得賽斯嘉 多明尼克庫柏 羅莎蒙派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xujian

2010-03-14 07:21:57

我的青春誰做主


青春的迷茫

許多影評把珍妮的選擇解讀成了自己的奮鬥和享樂之間的選擇,因此有人說這是英國版的蝸居,然而對於珍妮來說真實的情況要複雜的多:一方面是一成不變,單調而壓抑的學習;一方面是內心湧動的對新鮮和浪漫的渴望。這時候大衛的出現恰好彌補了珍妮的缺失,讓她模糊的需求成了現實;其實在慢慢陷入的過程中,她也有過猶豫(在牛津看房知道大衛和丹尼生意的真相之後),但最終因為經驗的缺乏和分辨能力不足,她並沒有脫身,而這又是每個年輕的人都容易犯的錯誤。
所以我更願意把這部影片解讀成在青年時期自我意識迸發但涉世又不深的狀況下特有的迷茫以及對價值的尋求。珍妮的獨立意識很強烈,她敢於和傳統決裂,而且在真相沒有揭示之前,她似乎快成功了;但事情的真實發展邏輯,讓我們發現盲目的反叛和盲目的順從是一樣的不成熟。
而在珍妮的抉擇的時候,不論是她的父母還是學校的老師幾乎都沒有做好他們應該做的參謀:父親的功利和短視對珍妮最後的訂婚簡直是推波助瀾了,而學校的校長只是一如既往的以權威者的人士在說教和警告,而完全不會去考慮孩子的感受。從這點我們可以認為珍妮的反叛是因為環境而起的,又因為環境而越走越遠。教育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的缺位由此可見一斑。
其實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成長中可能都會有珍妮這樣的經歷:因為我們的出生牛犢不怕虎而向父母所推崇的生活方式說不,但又因為我們的不成熟而磕磕碰碰,如果足夠堅強我們又會再一次回歸。這才是青春的色彩,其實每個人都在這一次次的歷險中尋找到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教育的困境

從珍妮父親開始要她上牛津到欣然同意珍妮嫁人就可以看到家長們完全都是功利的看待教育;而學校的校長對珍妮的警告也只是想把自己的理念強加給珍妮,而沒有站在珍妮的角度看問題,最後拒絕珍妮的求助更說明了這一點。教育(20世紀60年代的英國)從一開始就完全是大人們想要控制孩子的工具,而現在的我們所看到不也差不多嗎?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珍妮的語文老師斯塔布斯女士。她一直關注著珍妮的行為,也試圖讓她能夠回歸到正常的生活軌跡:找校長試圖阻止她去巴黎,拒絕珍妮的香水又試圖勸她。然而這在珍妮看來卻缺乏說服力的:呈現在珍妮面前的這位劍橋畢業生帶著黑框眼睛,整天在批著「那些空洞的文章」,過著看似非常無聊的生活,如此看來上好的大學有意義嗎?然而最後當珍妮看到了她所迷戀的生活的真相之後,重新求助於斯塔布斯老師,走進她的房間才看到了老師的世界:溫馨的房間裡擺滿了她的書和畫,還有珍妮喜歡的伯恩瓊斯的作品。在珍妮看來相對無聊的外在生活之下老師並沒有淪落為一個虛無和市儈的人,她的生活可以依舊精彩,她的房間的佈置說明了這一點。這不救是我們應該有的生活嗎?
電影告訴我們不要妄想公共教育能夠真正給孩子怎麼樣的生活理想,然而也提示我們不用為此而絕望,理想中的生活靠自己的理性就可以尋找得到,更何況身邊其實並不缺乏教我們如何生活的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