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美國--An American Affair

美国情事/BoyofPigs/猪猡湾男孩

6.2 / 1,852人    93分鐘 | Germany:96分鐘 (European Film Market)

導演: 威廉奧爾森
編劇: Alex Metcalf
演員: 珂茜莫爾 詹姆斯里伯霍恩 卡麥隆布萊特 諾亞懷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10-03-15 06:53:01

世界盡頭的滋味


看過後不相信這是部出生在2009年的片子,因為從名字到海報,從劇情到攝影機的視角,發覺不出哪裡帶著時代的氣息。可或許正是因為這樣一種被片尾「End of the world」烘托出來的歷史感,讓人看罷反倒覺得清新而有滋味。更好的一種解讀是,當下浮躁的時代,不缺乏或者說不需要好故事,而是講故事的好方法。

一個小男孩愛戀上成熟阿姨的故事並不是個鮮見的題材。托納多雷昏黃的膠片中,就有一個成天推著單車去偷窺的小男孩。記得還有一個電影叫做《乳房和月亮》,幾乎講的就是一模一樣的故事,只不過男主人公的求愛方式變成唱民歌兒。或者是因為以上兩片出自義大利和法國這樣的拉丁國家,整個故事看下來,都讓人體味到分明的性衝動意味。其實這也無可厚非,一個佔有慾極強的青春期男孩,和一個長得性感心裡卻不太安份的女人之間,存在著一種怎樣的相互作用關係,大家都很清楚明白。但是,影片的基調絕不應僅僅停留在這上面,除非賦予一個更深刻的背景和主題,要不人們絕不會對這樣的性衝動題材豎大拇指的。

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將這種衝動與戰爭、與歷史結合起來,放到時代的大背景下,這樣往往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看看《朗讀者》就知道了,為什麼這樣的電影好看,又得人心呢?細想想,前半部份的火辣鏡頭和後半部份的深入思考,都是不可或缺的。其實更準確的應該叫做相輔相成。青春衝動,即人性在時代大背景下的掙扎和是非取捨之間透露出的微妙衝突,就是所謂電影之味道。其實《西西裡的美麗傳說》裡面也有戰爭和歷史的嵌套,操縱著Malena人生命運的高低起伏,這或許就是它優於同類電影的高明之處。

實質上每一部刻畫小人物的電影,都在人性和命運這兩者之間說不完也說不透的喋喋不休之中,玩轉著聽眾和讀者心裡的矯情與空悲嘆。但在《美國情事》里,這兩者在故事的主線中並不十分對立,或者說,一切衝突與矛盾,在我們的視線中始終被導演刻意給模糊化了——男主人公稚嫩又狡黠的眼神,姿態叛逆卻不如其他電影中那般奔放;一個看似掙紮著在時代中身不由己的女子,骨子裡卻有點獨立和理性,可絕不是海報上的那般風塵;關於時代大舞台的描寫也始終含糊不明所以,甘迺迪、古巴、特務等關鍵詞眼的若隱若現,即便對於像我們這樣稍微懂點國外歷史的人,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可是,妙就妙在,當總統遇刺、全民皆哀之時,當女主角終於倒在了冰冷的石階上,當「End of the world」的樂聲想起,不知是第幾次被打腫的小男孩在地上拼出了自己的畫像……的時候,我們觀眾的心裡也莫名湧起了一種不知從什麼時候就開始醞釀的感傷。而這感傷,與其他故事裡關於人性和命運的衝突其實並無二樣,只是在這裡,似乎多了些暖意洋洋。

這種模糊化處理其實有他特別的用意,正是在這樣的視角下,我們能夠發現,其實自己也不過是一個看不清世事是非的孩子,任何大人之間、國家之間的affair,讓那些少數人去處理去操作就得了,我們,也不過是隨著事情的結果能感慨就感慨點兒,如此而已。連那位一同前去達拉斯的男孩爸爸,作為一位成年人都無力做些什麼(雖然他只是個記者),更別說其他人了。最後,當我們仔細端詳過這一系列入性和命運的衝突之後,發現至少在那個時代之下,人人都是小人物,人人都如同那個小男孩一般懵懂迷惑。發聲在每個人身上的,其實都是一篇有關青春凋零與模糊衝動的劇本。而正是在這樣的框架下,影片的氣質才多了那麼幾分甘甜,我們聽主題曲時才覺得是那麼得有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