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太平洋戰爭--The Pacific

太平洋战争/雷霆战海(港)/血战太平洋

8.3 / 131,951人    52分鐘 (approx.)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HBO

2010-03-16 05:19:10

細節決定質量(終結篇)


  The Pacific 已經接近尾聲,第九集進攻沖繩島,第十集想也知道是描寫士兵回家,過上幸福生活。所以在此對其作個小總結。因為太平洋是大製作,所以我也用同為大製作的兄弟連來比較。
  說實話,太平洋與兄弟連各有千秋,但本人還是更喜愛兄弟連。兄弟連中的每次戰鬥都不相同。舉例:首先諾曼第空降場面宏大,然後溫特斯赤手空拳帶領小分隊黑夜襲擊一支德軍小隊,清晨襲擊德軍炮兵陣地,轉天又攻擊德軍小鎮展開巷戰,接下來是野戰防守戰,又加入了美德兩軍坦克對戰。後面的市場花園行動雖然也是巷戰,但卻以美軍失敗告終,又有坦克在巷戰中的對戰。阿登森林戰中又描繪了叢林雪地戰的場面,其中有兩場比較大的戰鬥,一場是德軍炮擊美軍,一場是美軍反擊進攻。最後一場戰鬥是美軍潛入德軍陣地抓「舌頭」。可以說兄弟連的戰鬥場面絕對不會讓觀眾有重複的感覺。然而太平洋頭四集的戰鬥全是夜戰防守戰,讓人覺得毫無新意。但後幾集拍的卻相當出色。貝里琉登陸和硫磺島登陸戰同類戰鬥覺無重複的感覺,海陸空一體作戰,氣勢磅礴。攻打貝里琉島機場和貝里琉群山
也都很出彩。細節,音樂,人物的刻畫,背景都同樣出色。兩者都不愧為五星巨作。
 
第五集沒仔細看,所以沒寫好,第六集一定好好寫。
 這集海軍陸戰隊要穿越機場,我們發現M1卡賓槍,湯姆森衝鋒鎗和M1伽蘭德數量大致相等,(看兄弟連中M1伽蘭德出鏡率遠高於其他槍枝)。下面是我個人分析:湯姆森衝鋒鎗配給士官和軍官使用,M1卡賓槍配給不適合裝備M1伽蘭德的士兵使用,例如新兵尤金是迫擊炮組的,所以用卡賓槍。還有機槍手,通信兵,全用卡賓槍。
 海軍陸戰隊擁有自己的軍銜,不歸陸軍管轄,導致士官和軍官數量較多,你看海軍,動不動就是個尉官。綜上原因可能是M1卡賓槍,湯姆森衝鋒鎗出鏡率偏高的原因。
 這集我認為比第五集要好,一開始,士兵們輪流喝水的場景令我想起了一篇經典課文,「一個蘋果」。士兵開始衝鋒,日軍萬炮齊發,場面宏大,終於看到了99式輕機槍和九二式重機槍。美軍傷亡較大,一名通信兵一邊吐血一邊請求支援,不禁令我動容。最後在飛機掩護下,抑制了碉堡內的炮火,再加上迫擊炮和火箭筒的充分利用消滅了機槍手。
  萊基受傷了,是被炮彈的衝擊波弄傷的。這要是國產劇,這距離連反面人物都不會讓他死,更不用說正面人物了。就算炮彈落在身旁也不會死,就算劇情需要,不幸犧牲,也會站在那裡屹立不倒,安然去世。再次告戒國產劇導演,戰場上士兵中彈要倒下,站著喊話被人打,手榴彈不比步槍好,炮落身旁一定亡。
  攻下機場後,一輛水陸兩棲運兵車來了,士兵們要他們運走傷兵,那些人居然不同意,最後在威脅下就範了。這裡我要說的是,不要以為中彈後所有人都會像發哥一樣身重數彈而依然身輕如燕。步槍子彈穿進是一個小洞,穿出一個大洞。打在肚子上不是摀住就沒事了。此時五臟六腑已經被破壞了,想像一個場景,你被步槍打中倒下,腸子露在外面,躺在泥濘的土地上,而兩邊依舊對打,你口吐鮮血,涼風陣陣刮在你的後脊樑上。。。。(不說了,太殘忍了)
  最後提一個細節。士兵排隊前進,左手邊的士兵右手拿槍,右手邊的士兵左手拿槍,警戒路兩邊。(服了,頂禮膜拜的服了)
  最後天降大雨,士兵身帔迷彩雨衣。我們的國產劇(我真的是恨鐵不成鋼)《太行山上》八路軍身著單衣冒著傾盆大雨前進,許多場景為了表現我軍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不擾民,讓部隊夜裡冒著傾盆大雨在老鄉門前站隊。(就是蘭博這樣站一晚上,轉天也沒法打仗了)
雖然老電影中也有這樣的鏡頭,但是導演加了一個重要的道具—斗笠或雨衣,而且讓戰士們躲在房簷下。現在的電視劇真是退步呀。。。
 第五集是我最期待的搶灘登陸戰。說實話,太平洋戰爭=榮譽勳章血戰太平洋+使命召喚5+父輩的旗幟+拯救大兵瑞恩+風語戰士+細細的紅線的大合集。特別是這一集,戰爭場面龐大,海陸空一體,讓人過足了眼癮。美軍的謝爾曼坦克終於出現了,一炮便打垮了日本的九五式輕戰車,真帶勁。
 

第四集時間在1943年12月,海軍陸戰隊全部換裝,迷彩代替了老式軍服,春田變成了M1伽蘭德和M1卡賓槍,勃郎寧水冷重機槍也換上了風冷裝置,M1928湯姆森衝鋒鎗換為M1湯姆森衝鋒鎗(M1928湯姆森衝鋒鎗的拉機柄在機匣頂部,M1的拉機柄在機匣的右側)日軍還是拿著插刺刀的三八大蓋衝鋒。又有殺戰俘情節,準確的說不能算戰俘,因為那個日軍本來就要用手榴彈自殺,只是無力磕那最後一下(雙保險惹的禍)。最後還繳獲了一把南部14式手槍,無數人搶著要(又不是魯格,至幹嘛,等哪天他們自殺時用一定會後悔的)。還有一名陸戰隊員活活掐死了一個日本軍官(因為那個日軍戴著手錶,普通的日軍是沒有手錶)。這集又是夜戰防守戰,沒什麼新鮮的了。比較推崇此次的換裝,不同時代,不同身份就應該穿不同衣服,兄弟連中士兵訓練和戰鬥時的軍裝就大不相同。記得看過早年間的《四渡赤水》,紅軍進貴州,黔軍穿藍色軍裝戴大蓋帽,入四川,川軍穿綠色軍裝戴大蓋帽,中央軍圍堵,軍官戴德式軍帽,腰間掛中正劍,士兵戴德國鋼盔。用中正式,捷克輕機槍(不是拿布倫機槍改的),伯格曼衝鋒鎗,這還不算,最後廣西軍前來幫忙,身著藍色軍裝,頭戴英國鋼盔,真是服了。
 本集最值得一提的是那個主角被送到後方醫院,看著藍藍的天,白白的雲,感受著輕輕的海風,坐在紅白相間的遮陽傘下的躺椅上,望著美麗動人的小護士,那份愜意,你怎能想到前方不遠處便是戰火密佈,猶如地獄般的叢林,導演在此的對比實在經典。願世間不再有戰爭。
看過了第三集,沒有戰爭鏡頭,所以沒有武器可說,就說說服飾吧。美國不同軍種,不同的軍,師,甚至一些特殊的團營都有屬於自己的臂章。海軍陸戰隊在澳洲休整,自然要有憲兵相隨,黑底白字上寫MP的袖套,便是大名鼎鼎的美國憲兵,他們的領徽是兩把老式手槍相交。陸軍是兩把步槍相交,軍官是US,海軍陸戰隊是一個地球上方為雄鷹,左下方是船錨。(細節夠到位)。他們的帽子上也有此徽章。兄弟連的帽子上則是降落傘。當然軍官還會把自己的軍銜加在上面。
 回到臂章,美國的臂章可謂豐富多彩,片中的海軍陸戰隊是第1陸戰師所以臂章有一個大大的1字。這令我想起了大紅一師的臂章。
兄弟連屬於101山鷹呼嘯師,所以臂章是一隻山鷹。(可憐國產劇中的國軍,我只在血戰台兒莊,七七事變和鐵血崑崙關中見過臂章)。
 還有一個細節,海軍陸戰隊無論在辦公室,還是在閱兵場上,除了美國國旗還有一面紅底的旗子(我乍一看還以為是蘇聯國旗呢(玩笑了),後來一想這不是國產劇,)便仔細考究,原來是海軍陸戰隊軍旗。(導演到處買弄專業知識)。
 和武器相比,服飾非我強項,胡亂寫寫,多提意見。

the pacific又開始秀武器了。雷辛M50衝鋒鎗這種偏門武器也閃亮登場。第二集一上來海軍陸戰隊的士兵一出場走在最前面的士官手裡拿的就是雷辛M50衝鋒鎗,雷辛M50衝鋒鎗在戰爭初期少量裝配部隊,由於性能較差,逐漸被湯姆森衝鋒鎗取代地位,M50衝鋒鎗便被用作訓練和警用武器使用。M1加蘭德也開始登場,可只裝備陸軍,陸戰隊暫時未能使用,還抱怨的說自己用的是爺爺輩的春田步槍。夜裡的那場戰鬥比較精彩,日軍快衝到戰壕時美軍拿出了溫徹斯特M12「塹壕槍」,就是大口徑霰彈槍,這槍塹壕中的近距離戰鬥中最有效。(感慨咱們的國產劇,幾百米的距離拿著駁殼槍亂掃)。
 有一個士兵太蘭博了舉著30多斤(我已經排除了槍架的重量)的勃郎寧水冷重機槍掃日軍。要知道蘭博之槍M60才20來斤。
 雖有一點缺點,但總體還是很好。
 導演對武器的把握很好,對於二戰時期美軍武器的更換相當熟悉。其實拍戰爭片對武器的認知要求必須高。不同人,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使用不同武器。
 頭兩天看了老電影《董存瑞》,實在感嘆和佩服當年導演和工作人員的細心。
 舉例:董存瑞和他的夥伴在未三軍時使用的是著名的老套筒和漢陽造,三軍打日本時用的是三八大蓋,解放戰爭時有的是司登衝鋒鎗,這還不算,解放隆化中學前抓的穿美式軍裝的國軍時,那個士兵手裡拿的是春田步槍(連龍套的槍械都符合身份)。可嘆,現在實在是退步了。
  我只看了第一集,第二集和預告片,說說武器吧 一開始背景是1941年到1942年,美軍配備春田步槍 勃郎寧水冷重機槍(不是馬克沁機槍,兩者裝彈方向相反)湯姆森衝鋒鎗(裝配彈鼓)鋼盔 軍服無迷彩 。日軍鋼盔外罩帆布,自殺時手榴彈磕了一下(日軍手榴彈是雙保險,扔出時必須磕一下。)
預告片中 背景是1944到1945年 美軍武器M1步槍, 勃郎寧風冷重機槍,湯姆森衝鋒鎗(裝配彈夾)。大師就是大師,如此細節都注意到了。還有美國國旗是48顆星,不是現在的50顆星。
 步槍篇:
   M1步槍(普通士兵裝配),M1卡賓槍配備通信兵和技術兵等不適合拿來復槍的兵種,槍托為摺疊槍托,傘兵的重要標誌。普通的步兵師的卡賓槍都是木製槍托,太平洋中海軍陸戰隊用的那種。
   春田步槍,美國一戰時的步槍,在二戰初期也大量裝備部隊。太平洋中海軍陸戰隊用的就是這枝槍。在1943年後逐漸退出戰場,被半自動的M1步槍取代。
  衝鋒鎗篇:
   我最愛的芝家哥打字機,湯姆森衝鋒鎗 一共三個版本,兄弟連中是湯普森衝鋒鎗系列的簡化版,也是最好的版本,拉機柄位於機匣側面。太平洋中為M1928版本。1942年戰爭初期使用50發彈鼓,50發彈鼓經常卡彈、笨重及重量太大,在1943年改為20、30發彈匣。本劇中全都表現出來了。
   M3衝鋒鎗1944年底才裝備部隊,數量不多,所以只有兄弟連中的部隊有此武器,但出鏡率也不高,諾曼第空降時未裝備部隊,整個法國戰場上也沒有,直到荷蘭的市場花園行動和阿登森林戰役才出現(實在是佩服導演的細心,僅僅幾個月內武器的差別也可以表現出來)。
  機槍篇:
   Bar輕機槍不用多說了歐洲亞洲戰場都有裝備。
   勃郎寧水冷重機槍,太平洋戰爭初期大量裝備部隊,和馬克辛機槍很像,但不是。馬克辛從右側裝彈,而勃郎寧從左側。
   勃郎寧風冷機槍不用多說了歐洲亞洲戰場都有裝備。
  德軍的毛瑟步槍,MP40,MG42,stg44突擊步槍都是名槍,有個小細節,兄弟連部隊在訓練時把這些槍都掛在牆上,讓部隊認識。(導演到處表現自己在槍械方面的知識)。
   日軍的還沒有看,只看了第一集,日軍自殺時手榴彈狠狠的磕了一下,足以讓我相信後面的內容更精彩。
  本人武器知識有限,難免掛一漏萬。如發現更精彩的細節請大量提供,多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