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太平洋戰爭--The Pacific

太平洋战争/雷霆战海(港)/血战太平洋

8.3 / 131,951人    52分鐘 (approx.)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胤祥

2010-03-16 12:50:03

我的《兄弟連》,我的《太平洋》[更新Part6][更新Leckie原著書評]


以後在這裡更新,兩集一篇:
Part3+Part4:http://www.douban.com/review/3129311/
Part5+Part6:http://www.douban.com/review/3164573/

Leckie原著《Helmet for My Pillow/血戰太平洋之瓜島浴血記》書評:
以盔為枕:太平洋不是諾曼第:http://book.douban.com/review/3412522/

作為一個看了40多遍《兄弟連》的鐵桿粉絲,作為一個本科畢業論文開《兄弟連》的電影宅,作為一個雖然天天看奇怪的藝術片卻喜歡關起門來看戰爭片兒的死文青,我沒有理由不期待這部叫做《太平洋》的劇集或者某種意義上的電影。好罷,其實活生生期待了兩年半有餘,上一個禮拜更是度日如年,開心的事兒是今天一覺醒來就有片源了——美國時間14日21點首播,中國時間15日便有片源,在此感謝偉大光榮正確的YYeTs字幕組。本文計劃連載11次,看完一集寫一篇,最後會有一個總結。

Part1,Guadalcanal/Leckie
今天主要梳理一下資料。當然,無論怎麼看《太平洋》,一個繞不開的前文本和必須的比較對像是《兄弟連》,第一件事情是在imdb的据里找熟人。演員沒什麼熟人,而且尚未對他們產生好感。本集導演是Timothy Van Patten,一個拍美劇的老兄,作品包括《Rome》、《Sex and City》等等,兼任本劇製作總監,以及1、7、9集導演。編劇是Bruce C. McKenna,作品極少,除了《兄弟連》就是《太平洋》,尚有一部電影正在製作中,《兄弟連》里他寫了4、6、8三集,《太平洋》里則是1、2、7、9單獨執筆、5、6、8聯合編劇,是本劇最主要的一位編劇。其他的熟人還包括英國攝影師Remi Adefarasin,是《兄弟連》的主攝影師,掌鏡的《伊莉莎白》曾獲奧斯卡提名。當然,還有萬年不變的高級軍事顧問Dale Dye上校——《兄弟連》裡的Sink上校,此次是他攜2006年結婚的第三任妻子茱莉亞 Dye聯手上陣。
劇作方面,承襲的仍是《兄弟連》的改編套路,這次不是改編自二戰專家、暢銷歷史學家Stephen Ambrose的著作,而是兩本回憶錄:已故前海軍陸戰隊戰士、記者Robert Leckie(人物連結:http://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Leckie_(author))的《Helmet for my Pillow》(1957),和已故前海軍陸戰隊戰士、後來的生物學家(主要研究寄生蟲學……)Eugene B. Sledge(人物連結:http://en.wikipedia.org/wiki/Eugene_Sledge)的《With the old Breed》(1981),以及從以下書中取材:前海軍陸戰隊戰士Chuck Tatum的《硫磺島:碧血黑沙/Red Blood, Black Sand》(1995),以及Eugene B. Sledge逝世後出版的《China Marine》(2002,Ambrose為本書作序)。這三名作者也在劇中被扮演。不出意外,應當是視點人物。

以上是廢話。下面開始說第1集的觀感。評價:3星。
又要說《兄弟連》了,好罷,《兄弟連》第1集是新兵訓練,設置BT龜毛男Sobel上尉和全連的衝突(我終於理解當年為何大家看《兄弟連》會笑了,在我看了《Friends》之後……),這個較勁貫穿第1集,並成為此後全劇的一個核心矛盾——E連究竟需要什麼樣的領導者。同時,《兄弟連》第1集交代了十幾個主要人物,也是此後分集的視點人物,形成某種與《兄弟連》原著歷史書類似的多視點結構。在《太平洋》這兒,沒什麼交代,鑒於剛開始看,中國人眼裡的老外長相區分度不算大(兄弟連看到第三四遍才算認清楚人……),忙於認人卻認的糊里糊塗,好罷,我就權當這一集在埋線了。

開頭是歷史片,歷史片後是《兄弟連》格式的老兵訪談。然後是這一集裡最好的東西,也是這一集裡唯一能跟《兄弟連》相比的東西:片頭。炭條素描做剪輯點,著實不錯。音樂方面,很遺憾Michael Kamen大叔英年早逝,這次Hans Zimmer大叔擔綱,片頭主題寫的跟《兄弟連》那叫一個像……當然13號已經下到了整張原聲,跟《兄弟連》是不能比……

之後從1941年12月講起,典型的戰前小情人告別、父子告別——Robert Leckie一條線;一場《巴頓將軍》式的戰前動員之後,家庭聚會——Basilone、Rodriguez、Morgan一條線;接著是Eugene Sledge 因為心臟有問題但是還想報國從軍,送別好友Sidney 菲利普這一條線。接下來是船艙裡的登陸之前,這裡顯然令人聯想到《最長的一天》以及《父輩的旗幟》,甚至《兄弟連》,這是Leckie一線,他已經開始掉書袋了,怪不得戰後當了記者(呃,其實他戰前已經是記者了哈,16歲開始寫體育報導),一輩子寫了40多本書……接著是登陸戰,拍的最好的當然是《拯救大兵瑞恩》,《父輩的旗幟》也不錯,《太平洋》這一集沒有任何亮點……

寫文的時候已經是第二遍看了,通常有特寫的是主角,本著這個原則在往下看,大致情節是瓜島戰役(會持續兩集),人臉的辨識度依然不高,戰爭片尤其嚴重,因為基本不能通過服裝區分(現在才理解《兄弟連》越往後穿衣打扮越五花八門,老兵如此,為了方便觀眾也得如此……),劇情簡介說這一場仗主要是Leckie和Philips在打,我得承認需要費很大力氣才能認出來他們(當然最後藉助imdb還是認出來了)……就內容和形式而言,這一集與金熊片兒《細細的紅線》類似,叢林,玉碎的日本鬼子(呃,Japs翻成小鬼子真好),炎熱,漫長的等待,以及突如其來的遭遇戰,夜景戰鬥跟《父輩的旗幟》類似。

第一場戰鬥是軍醫同學因為出門撒尿,不幸招來戰友的密集火力,於是杯具地領便當了。呃,還記得《兄弟連》裡的Tab「刺刀之夜」,還有杯具了的新連長Moose嗎?然後這一集就在試圖辨認人臉中度過,哎,應該跟三國演義似得,人物旁邊出個標籤,連名帶姓加上外號,或者大家多叫叫名字以或者外號,我好上imdb查,難道我有人臉識別障礙麼……反正怎麼看都跟《細細的紅線》沒嘛區別。哦,夜景遭遇戰還讓我想到了那幾部著名的越戰片《現代啟示錄》、《野戰排》之類。最後終於看出來了這一集的主題:新兵上陣。等待,打仗,陣亡,見到屍體,調戲小鬼子。發現日本人很難纏,寧可玉碎;也不忍心看小鬼子被虐待;最後發現小鬼子也是人(照片)。他們在作為援軍登陸後看到了酷似殘兵敗將的戰友,幾天後他們在戰爭洗禮後也變成了這樣,結尾,又有新的援軍到來。

後來引用了Leckie給Vera的信,呃,寫的真文。或許他會是一個類似Webster的人物。台詞寫的一般,除了結尾那首「how fucked are you now」之外,沒有什麼太出彩的地方,比起《兄弟連》,有一點還是改進了。據Carwood Lipton看過《兄弟連》後說,他們當年說話雖然很糙,但是沒有那麼多「F-words」,這一集能看到這個變化,不信的話可以比較一下詞頻。最後一點是,PFC Lew 'Chuckler' Juergens看起來是個比較有主角相的人物,希望他不要過早領便當。

本次小結:
1、片頭著實很好,跟《兄弟連》一樣好,每次看(看了10遍了……)都會被秒得渾身亂顫。
2、演員挑的還成,《兄弟連》用小明星或者不用明星就是因為要拍「普通士兵」,《太平洋》同理,用得電視劇演員比較多,反倒一些配角是熟臉,比如Puller上尉,演過100多部片子了(當然,絕大多數是電視劇)。
3、這一集攝影和剪輯上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屬於常規戰爭片的拍法,十分規矩的那種。幾場戰鬥的空間交代的比較清楚,但是對瓜島的環境交代不夠。
4、看來看去沒有什麼新東西,尤其有《細細的紅線》在前,再跟《兄弟連》一比,一般般吧。且看後面拍得如何……
5、《兄弟連》中國觀眾愛得如痴如醉,總還是隔岸觀火,《太平洋》打日本鬼子,大約中國觀眾也會很開心吧,有《海豚灣》為鑑,更有東木頭大叔《硫磺島家書》為證。在我看來,《家書》不及《旗幟》,反而中國觀眾更喜歡《家書》,這個問題我寫過長文:1945,永不沉沒的硫磺島(http://www.douban.com/review/1368717/),可以一看。
[2010.3.16]
——————————————————————————————
Part2,Basilone
今天第二集,出的最早的是HDTVrip版本和聖城家園字幕組的字幕。在此感謝D和國家感謝聖城家園字幕組(推薦中英文混合字幕,不過把蚊子翻成蒼蠅是有點失手了……)。首先集中回復一下評論中的問題。
第一、最帥的當然是傘兵,101空降師本來就比其他的軍兵種佔便宜,我也是先入為主,之前寫過,不可繞過的一個文本是《兄弟連》。
第二、關於史實和細節的問題,我覺得無所謂,當然比較歷史與敘事改編也是一個討論影片的方式,不過我更感興趣的是劇本的敘述方式,我無意也無力比較史實和影片。在這一點上,《太平洋》的劇作顯然不及《兄弟連》精細,一方面,台詞水準差了很多。這一週間又看了兩集《兄弟連》,其間細節的嚴密程度是令人讚嘆的,第一集埋的線可能第七集才用到,這方面倒不是主要原因,因為《太平洋》才看到兩集,自然很多細節看不到。主要問題在於,《兄弟連》的台詞顯然是好萊塢流水線加工過的埋了許多包袱和笑料的台詞,當然有人不喜歡這種太過修飾的台詞,這不是個各有所愛的問題,而是加工質量的問題,當然,可能的原因還有兩個,其一是風格,或許四大叔和湯姆大叔這會就要走樸實流。其二則是改編來源的問題,《兄弟連》是S. Ambrose根據幾次多人採訪和部份回憶錄寫成的,想像一下,一群老傢伙坐在一起懷舊,除了講笑話還會幹什麼,比如屁股中彈是E連的傳統之類(不過書裡的笑話顯然沒有片子裡多,應該大部份是編劇加進去的)。事件在互相印證之後會變得細節豐富,《太平洋》主要取材於三個人的回憶錄,《兄弟連》的取材至少有三十個人……所以《太平洋》的劇作簡單點也可以理解。
第三是影片質量,首先不能因為難拍而取消價值評判,泰倫斯·馬利克《細細的紅線》珠玉在前,我不跟《兄弟連》比跟這個比總行了吧。其次,很明顯,也不能因為這片子是打小日本就說它好,還有《桂河大橋》呢是不是,再說《父輩的旗幟》不也是打小日本麼……至於Japs的翻譯,我一直是翻成」小日本「,不過翻成」小鬼子「似乎更好哈哈。

回來說第二集影片。從片頭的前情提要來看,三大主角的順序是——Eugene Sledge、Leckie、Basilone(片尾字幕則是Leckie、Sledge、Basilone),雖然Sledge只在片尾出來打了一下醬油。第一集片尾,登陸的增援部隊裡確實有Basilone。這一集的導演是David Nutter,此人是專業美劇導演,《兄弟連》里執導第四集」Replacement「,編劇還是Bruce C. McKenna,攝影師仍是Remi Adefarasin。

這次忽然醒過悶兒來,湯姆·漢克斯大叔的旁白和開頭的黑白紀錄片說明白了一件事兒,這次他們更想把這部片子打扮成」歷史「本身,真有趣,片尾字幕還寫著」某些情節根據需要進行了故事化處理「。難道這是明寫二戰,暗寫越戰或者伊戰嗎?繼續觀望。
這一集的主要的情節是美國大兵們如何在缺乏食物和補給的狀態下堅守瓜島。片頭的採訪,某老爺爺說」我們在瓜島上,只是祈禱和堅持「,我倒沒看到祈禱。這一集正片開始的時候,台灣在地圖上仍然不是紅色(日據區),不知為何。
開場戲是Basilone所在的增援部隊的一場遭遇戰,後來的戰神班長此時已顯出指揮才能。接下來是Leckie一線,四人團Leckie、'Runner' Conley、'Chuckler' Juergens、'Hoosier' 史密斯基本確立了這一線的主角位置,他們吃著1918年的戰爭補給——這一段對話倒是有趣,顯然是修飾過的。然後轉會Basilone一線,這邊的人也在挨餓,不過菜單挺有意思。Puller上校(Chesty,翻成」大胸男「,字幕組你們真有才)的簡報,讓人想起Sink上尉在《兄弟連》第七集的聖誕簡報。接著是」趁火打劫「,這一場戲裡,Leckie一組和Basilone一組都有參與,Leckie這一幫真不知是從哪兒冒出來的……Leckie被吐槽的一段,有點意思,Johnny Walker還做了植入廣告(!)好了,這兒我發現上一集的判斷是不對的,這幫人說話其實也挺糙的,」F-words「不絕於耳,還說長官的簡報是」blowjobs「(翻成」說了一堆廢話「不傳神啊不傳神,其實翻成」秀了秀他的口活兒「之類就好了嘛)。
看到這兒忽然想起了《士兵突擊》……這幫閒人也愛亂起外號,」Runner「基本被定性成了一個貧嘴到死的傢伙。接著是Leckie這邊遭遇夜間轟炸,這一場領便當的人不少,被炸懵的也不少。接著轉到Basilone一邊,三人組Basilone、Rodriguez、Morgan,Rodriguez被Puller叫到團部,Basilone班長則回去跟佈防,小鬼子打叢林戰。轉回Leckie一線,佈置作戰任務。接著是本集最大的一場夜間戰鬥,Morgan好運氣逃過一劫(頭盔),Basilone大出風頭,這一場是陣地戰,小鬼子突破防線,Basilone班長則不顧燒傷的危險扛起重機槍一陣勇猛衝鋒,還包括一場肉搏。(這一場的反應彈真差勁……有這麼飆血的麼)小鬼子人多勢眾,巴班長則神勇無雙,當兔子(誘餌)還開外掛,主角光環威武!Rodriguez雖然救了巴班長一命,然而自己也英勇地領便當了。這場夜戰持續了10分鐘,天亮了,野戰醫院裡血肉模糊,巴班長找了一天,發現痛失摯友(跟前一個降旗的鏡頭剪在一起,挺好)。
然後回到Eugene Sledge一線,這一場戲純屬打醬油,算是全劇的中心思想一類的場景,又在宣揚熱血報國的主流價值。回到戰場,Leckie同學竟然在寫詩……終於換防。轉回Basilone一線,巴班長為掛掉的摯友傷感不已(片頭唯美鏡頭之一)。回到船上,Leckie四人團被一杯咖啡感動得熱淚盈眶,然後發現他們自己成了英雄。

看了看後面的劇透([http://www.verycd.com/topics/2806399/]),後面一集會討論到」Hero「這個《父輩的旗幟》討論過的問題,期待一下。

本集小結:
1、瓜島環境惡劣,大兵們衣衫襤褸。視覺上呈現出來了,算是美服化道部門做的不錯。重口味的同學們有福了,《太平洋》裡面,大兵們穿得比較少哈哈哈。
2、人物塑造迄今不太成功,Leckie的性格不統一,時而文青時而兵痞;Basilone迄今則是勇猛有加,此外高大全;Eugene Sledge還沒展開,現在是個熱血青年;這麼多人裡性格最明顯的當屬」Runner「的貧嘴,還有Leckie的好連長(?)Stone(應該是他吧,還沒確認)。跟《兄弟連》一比,明顯的劣勢在於缺乏說明人物性格的細節。
3、從前兩集來看,本劇還有點執著於一板一眼的場景復現,寫意的和情緒性的鏡頭不夠(比如本集降旗的鏡頭,以及兩個巴班長主觀視角的對天空的仰拍鏡頭),鏡頭調度太過平穩——當然可能是叢林戰不便調度。夜景光的處理比較糙。看到這裡,還是三星。
[2010.3.23]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