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風暴佳人--Agora

城市广场/风暴佳人(台)/穹苍下的女神(港)

7.1 / 73,209人    127分鐘 | France:141分鐘 (Cannes Film Festival)

導演: 亞歷山卓亞曼納巴
編劇: 亞歷山卓亞曼納巴 Mateo Gil
演員: 瑞秋懷茲 麥斯明格拉 奧斯卡伊薩克 Ashraf Barhom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10-03-17 07:29:00

世界將我們分離


西班牙人Alejandro Amenábar並不是一個多產的導演,但是他的每一部電影都頗具影響力。《睜開你的雙眼》(Abre los ojos)吸引到好萊塢一哥Tom Cruise籌資翻拍之餘,還撮合了一段姻緣;《小島驚魂》(The Others)是我最喜歡的一部鬼片;《深海長眠》(Mar adentro)又摘得奧斯卡小金人。時隔五年之後,Amenábar終於推出新作,《城市廣場》(Agora)號稱西班牙有史以來投資最高的影片,以其史詩般宏偉的視野和氣魄,令觀眾重回1千多年前亞歷山大,親歷諸神最後的落日餘暉。故事的女主角,古希臘著名哲學家Hypatia的研究工作,拿到今天來也許會令人發笑,她的稱呼是數學家、哲學家,而非科學。當亞歷山大城還是諸神的樂園,最令人珍視的,便是這璀璨而無窮的想像,人們對於生存秘密的自由探索,也賦予這座城池特殊的歷史地位——Hypatia被基督徒迫害致死,被西方史學界視為古典文明終結的象徵,整個歐洲步入中世紀的慢慢長夜。

Hypatia的悲劇,不因她是一個女人,亦或者她有什麼樣的宗教信仰和社會關係,這些都只是一個註腳。其根源,在於當整個世界都已經準備向歷史臣服,她依然要站在另一面,執著的守護其已既倒的榮耀和尊嚴。這部電影讓我想到了Ken Loach的《風吹麥浪》(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它不僅是一個人的傳奇,更是一座城市在滾滾歷史中面臨的悲慘困局,而且這種悲劇的命運,在那個時代顯得毫無力量,如同滄海遺墨。

這個故事事實上有兩位主角。圍繞Hypatia的3個男人,她的兩個學生:執政官Orestes與貴為主教的Synesius of Cyrene都確有其人,至於奴隸Davus,應該只是杜撰,但是Amenábar對於這個角色的刻畫應最為用心,甚至在很多地方蓋過女主角。這3個男人,都以各自的方式愛著Hypatia,最終卻也以各自的方式離她而去。對於Synesius而言,這種愛是簡單的尊重與敬仰,與自己的宗教信仰性質並無二致,自然更容易敗下陣來;Orestes始終守護在Hypatia的身邊,然而他在政治的漩渦中已難自保,更加無力去照顧她人。Davus是最早離開的那一個,結尾卻抱著她走過生命終點,他的愛與恨最為熾烈和純粹,也最迷茫最絕望。作為一個不可知論者,我也曾許多次試圖在宗教的理論中尋求答案與歸屬,當然,我沒有林語堂先生的學識和豁達胸襟,大多時候所得到的是更深的迷茫和困惑,無法將不可知變成「知」,這一點倒和Davus的經歷頗有幾分共鳴。

《城市廣場》是一部大氣磅礴的史詩巨作,Amenábar在影像中復原了那個嘆為觀止的偉大城市,以及已經消失的燈塔與圖書館,但是現代人欣賞的視角又截然不同,不再帶有太多的迷信的色彩,宛如一段即將逝去的美麗黃昏,令人迷戀其精緻,神往其宏偉,也心痛於其毀滅。失去遠比建造要來的容易,尋回又顯得更加艱難,何況斗轉星移物不是人也非。

同時,這部電影不只是一幕文明的慘劇,也是一曲人性的輓歌。影片中令人印象最深的地方,是那些在遙遠星空遙望地球的畫面。在宇宙中望去,根本看不到渺小的人類,但是當Orestes在劇場中吹響勇敢的樂曲向心儀的姑娘表達愛慕,這自由浪漫的聲音依然響徹了整個世界。當同樣的畫面再一次出現,這聲音卻變成了漫天的哭喊,這哭聲伴隨著教會權力戒指的更迭,彷彿也為人性和自由敲起了喪鐘。時間改變的,除了這個世界,還有我們自己。兩年之後,3個男人都走向了各自的命運殊途,過去純真爛漫的學生和僕役,變成了這座城市政治、信仰與權力鬥爭的中心。只有Hypatia未曾改變,她只關心日月星辰,可也難逃時局的漁網。Amenábar中使用了大量的仰拍、俯拍和倒拍鏡頭來審視這場看不到希望的對抗,人性與愛情,不是走向迷失和背叛,便是通往犧牲與死亡。在浩瀚的宇宙中,人類的情感是如此的卑微,但是這個世界卻依舊要將我們彼此分離。

在故事的結尾,Davus用自己僅有的方式幫助了Hypatia,儘管這種幫助看上去十分悲涼。走出圖書館的Davus,似乎依舊找不到自己追尋的答案,不過我想,如果信仰是真實的,也許這便是上帝所留給他的最終救贖。

http://www.pub8.net/review/agor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