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隔離島--Shutter Island

禁闭岛/不赦岛(港)/隔离岛(台)

8.2 / 1,468,867人    138分鐘

導演: 馬丁史柯西斯
編劇: Laeta Kalogridis 丹尼斯勒翰
演員: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馬克魯法洛 班金斯利 艾蜜莉莫蒂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倪

2010-03-20 12:15:06

真相往往並不如煙


小時候看的童話故事書,有這麼一種:故事發展到一定階段,出了一道選擇題,如果你A請翻到第XX頁,如果你選B,請翻到XX頁...童話故事的發展會因你的意識和選擇而完全不同。

這部電影的情節延展似乎也有上述異曲同工之妙。而令人叫絕的是,兩種的劇情展開,完美的均衡對稱,觀眾做出什麼樣的闡釋,都完全講得通。而觀眾做出的選擇,也就映射出了他內心的潛在傾向。

到底什麼才是真實的?主人公探究真相的過程,慢慢滲透到觀影者的身上來,形成了一個巧妙的發散悖論:到底是誰不願意面對事實的真相?

真相,一個看似中性的詞彙,其實在大部份人心中,負面成份更多一些。試試看,不結合任何語境,真相大白、事實的真相...,我們的潛意識會拼湊出一個怎樣的客體。

很多時候,真相往往並不如煙。

如果真理真的往往站在少數人一邊,而你恰恰又是那些「少數人」中的一員,你會怎麼做?是願意和大多數人一樣愚昧的活著,還是願意犧牲一切來昭示自己的正常?

如果真相併不如你想像中的那麼「人性」,你會怎麼做?是願意倒向自我催眠的人文關懷,還是痛苦的接受素麵素心的本真呢?

比如說:

如果告訴你貝多芬在英雄交響曲完稿後,撕下「獻給一位英雄」這個標題後,極盡諂媚的寫上「獻給偉大的皇帝陛下」呢?

如果告訴你蕭士塔高維奇在炮火中完成的第四交響曲,不是為了振奮蘇聯軍民的抗德意志,而是為了表達反對史達林的暴政呢?

如果.....

假亦真時真亦假,當所有的現時理性的分析、證據、普羅大眾都傾向於你是瘋子時,你是相信自己的「真理」,還是相信「現實」的證據?

to live like a monster, or die a good man,怎麼做才會好過一些?經驗教訓告訴我們,live like a monster或者往人多的地方扎,往往活的會比較踏實。

大部份的懸疑電影的故事地點都會選擇島嶼,島的地理環境象徵著封閉與禁忌,廣義的看看,社會圈、輿論圈又何嘗不是一個島!

記得前幾天看新聞,法國一個小鎮的N多人在早年都莫名的精神失常,政府對外的解釋一直是鉻中毒,直到有好事者翻查美軍方檔案,發現事實真相是他們做的一個實驗。

看到這裡,我心裡一緊:何必翻出真相來較真呢,我寧願相信是鉻中毒,這樣想會好過一點啊...

想起了電影《駭客任務》中的這樣一幕,叛徒看著餐叉上的肉排說:你看看這塊鮮嫩多汁的牛肉,我知道它不是真的,但吃在嘴裡,卻能夠滿足我的慾望....

我看,就這樣吧。人做到這個份兒上,也算是活明白了,何必呢,真相就那麼重要嗎.....

順便說一句,Mahler的"Quartet for Strings and Piano in A minor"用的很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