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隔離島--Shutter Island

禁闭岛/不赦岛(港)/隔离岛(台)

8.2 / 1,468,867人    138分鐘

導演: 馬丁史柯西斯
編劇: Laeta Kalogridis 丹尼斯勒翰
演員: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馬克魯法洛 班金斯利 艾蜜莉莫蒂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芷寧

2010-03-22 11:07:12

《禁閉島》:幻象與現實一起死亡


(芷寧寫於2010年3月22日)
   「老傢伙」馬丁叔叔再次用一部質量上乘的影片表明,他依舊是寶刀未老的「好傢夥」,就如同《綜藝》評價的那樣,「馬丁·斯科塞斯用《禁閉島》向觀眾說明,他在黑幫題材之外一樣可以把電影拍得那麼出色。」
   以前總在搗鼓黑幫那些事的老馬丁近年來不斷在嘗試著新類型片,這對於一個拍了40年電影的老頭來說,實屬不易,也令人敬佩。此番老頭統籌掌控調度了豐富的想像力和出色的行動力,以大開大闔的氣勢、哥德式陰暗鬼魅的氣氛、起伏曲折的懸念鋪陳、光與影交織交錯的技法,又結合引用的恰如其分的馬勒名曲以及該片其他配樂,營造出了一個詭異迷離,狂亂緊迫,最後哀傷無助的悲夢。
   通常,一部不俗的驚悚片除了導演要素外,劇本架構是否合理、情節設置是否經得起推敲,也是關鍵,該片劇本脫胎自被稱為神秘小說巔峰之作的名作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說,勒翰還有一部代表作廣為人知,那就是也被改編成電影的《神秘河》。《禁閉島(Shutter Island)》原著的輾轉曲折、攝人心魄、震撼魅力曾令無數書評人和讀者沉溺,而這部好小說顯然已賦予了影片一個不錯的底子。
   影片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中葉的一個位於孤島上的精神病院,主要表現了一個內心有著慘痛回憶的男人,被迫在這裡意識並面對自己黑暗面的過程。這個痛苦糾結的過程充滿了記憶的拼湊和現實的迷局,整體氣氛被老馬丁拿捏得很好,全片節奏緊湊,氛圍緊迫,懸疑遞進,雖然總在不經意間透露一些資訊,觀眾偶爾也能在部份劇情中猜到幾分,但總體上依舊在解舊迷、迎新迷中逐個展開。
   為渲染影片情境,馬丁並沒有完全採用好萊塢的驚悚模式——出其不意又俗套連連的驚乍畫面,他的手法相對文藝,將人物的所處環境和內心世界都營造成幽閉恐慌的狀態。影片畫面呈現出肅殺的冷色調,鏡頭所過之處,無一不陰冷暗沉。灰暗的海和陰沉的天,暗青的礁石和灰白的燈塔,人們古怪的表情和眼神,幽暗逼仄的「病房」,昏暗晃動的燈火,不期而至的狂風暴雨……
   不過,也有例外,如「泰德·丹尼爾」之妻的碎花連衣裙,彷彿暗示著泰德·丹尼爾對曾經甜蜜生活的懷戀。再如,「丹尼爾」懷抱的妻子灰飛煙滅的色彩流變,從鮮艷到灰燼,只需一瞬,彷彿「丹尼爾」認知自我後的內心世界。另外,「丹尼爾」的二戰記憶中,血泊裡的自殺軍官,鮮紅的血跡、扭曲的臉頰、滿屋飄飛的紙張,都極富觀感。
   看到另一個「老傢伙」本·金斯利的名字,就知道該片演員陣容不俗,在片中金斯利出演的配角考利醫生總能應情應景。而馬丁叔叔向來喜歡連續使用同一男主角,以前是羅伯特·德尼羅,現在老羅老了,馬丁用的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似乎馬丁已將小萊當作老羅的接班人,而小萊也勝任,這些年來在影壇不斷的打拼,已令他從偶像派逐漸蛻變成實力派,演技可謂脫胎換骨。
   片中的「泰德·丹尼爾」是個經歷、情感、內心均複雜的人物,小萊給出了這個角色在每個段落所需的行為與心態,並將這個糾結於命運又被命運遺棄的人的自我甦醒過程,呈現得絲絲入扣。最後,搭檔查克、希恩醫生(馬克.魯弗洛飾演)和觀眾都在「丹尼爾」所言的「如野獸般活下去,還是像好人般死去」這句話中,辨識出他此刻是誰,但他依然從容地選擇了悲傷結局,或許這對他而言,不是悲傷,而是解脫。
   馬勒的《A小調鋼琴絃樂四重奏》在影片關鍵的戲份中被引用,作為推進劇情的背景音樂。因為這首曲子,丹尼爾將二戰回憶和現實再度拼接,而該片之所以選這首曲子,個人猜測主要是因為情境適宜,馬勒的曲子總能令人產生澎湃的想像。可轉念又想起了馬勒的話——在奧地利我是個波西米亞人,在德國人眼中我是個奧地利人,在這世界上我又不可避免地被看作是猶太人,不論哪個地方都勉強收容了我,卻沒有一個地方真正歡迎我,我是一個三重無國籍的人。
   或許,選用這首鋼琴四重奏還有一定的用意,片中的「丹尼爾」對自己的身份逐漸存在疑惑,是曾經的二戰英雄,還是憤怒的殺手,是痴情的丈夫,還是想像中的復仇者,是調查疑案的執法官,還是僅僅是67號?或許,他已意識到沒有任何身份和地方適合他,於是,他選擇了解脫。
(若聽片中選用名曲,馬勒的《A小調鋼琴絃樂四重奏(Quartet For Strings And Piano In A Minor)》,可去http://nicolew.blog.hexun.com/47164803_d.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