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隔離島--Shutter Island

禁闭岛/不赦岛(港)/隔离岛(台)

8.2 / 1,491,734人    138分鐘

導演: 馬丁史柯西斯
編劇: Laeta Kalogridis 丹尼斯勒翰
演員: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馬克魯法洛 班金斯利 艾蜜莉莫蒂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海鷗的天空

2010-03-22 21:38:28

人性的孤島 禁閉的道德


將就著說完,其實自己都繞進去了哪說得清楚嗯哼。

禁閉島一個開放式的電影,它的視角切入點,與通識中的人們的常規認知不同,他是從男主角泰迪的角度,來展開整個故事的。

而泰迪,是活在自我想像中,渴望自救、走出心理幻想回到現實世界的一名精神病人。

影片開始的一切,直到最後男主角找回真實記憶中妻死子亡的場景,都是在刻畫男主人公困在幻覺意識中努力想要走出來的自救之路。周圍的醫生、病人包括寫下RUN的女病人和一直叫他BOSS的主治醫生,其實都在幫助他在自己構造的世界裡找到一條回到現實世界的路。

泰迪是幸運的,在槍殺妻子多洛麗斯之後,禁閉島上的醫生花了整整兩年時間來幫助他重回現實,儘管他一直活在反覆分裂的認知當中。暴風雨中泰迪遇到的所有人都在告訴他:離開禁閉島。這其實是一個心理暗示,暗示他離開內心中的孤島,由此回到現實世界發現真正的自己。那個令他瘋狂的孤島,是泰迪分裂出的殺死多洛麗絲的兇手,其實是泰迪自己,但是在泰迪構造的現實里他把兇手和自己分裂了。泰迪把他意識中的禁閉島之旅,當成一場找出兇手、完成報復然後回到原有生活中的一場戰爭,同時潛意識裡他把禁閉島上的一切代身成一個醫學陰謀/納粹陰謀,他把「尋找兇手」這個過程中遇到的所有的困境歸結為這個陰謀,創造出一個與「泰迪」的正義行為所對立的禁閉島形象。

泰迪意識中有關兇手的所有線索,其實都是自己在禁閉島的經歷。電影中最精彩的內容是泰迪對「燈塔」的態度,泰迪認為兇手被醫生帶到了燈塔實施「手術」,於是不惜一切代價想要阻止。因為泰迪認為手術是納粹式不道德的人體實驗,在泰迪腦海中中它是與自由、民主的美國式民主對立的邪惡,而對兇手實施這個手術對於泰迪來說有兩層意思:1、手術的存在,將使兇手的罪行變成大腦中有病的部份,病腦切除後,法律上兇手有可能獲得無罪,泰迪認為這是不可接受的;2、人體實驗是超出泰迪容忍的社會公平,而兇手只是針對泰迪自身利益的個人公平,泰迪在兩者面前始終是堅信社會公正價值大於個人公平的,因此他寧可拯救兇手避免被手術殘害。

泰迪把幻想出來的人體實驗放在「燈塔」這個特殊的建築里,其意義是耐人尋味的。泰迪爬上燈塔之後,並沒有找到傳說中的手術室,卻遇到了一直等待著他的查克和院長,院長為泰迪把兇手找了出來,包括「瑞秋」這個名字的真相。查克對泰迪說他希望泰迪能放棄「兇手存在」的幻想主動離開禁閉島、或者最終找到兇手是誰而獲得清醒,於是在他以搭檔的身份一直陪著他。泰迪不能接受突然而來的記憶和痛苦,他想起了一切卻拒絕面對自己的名字。

如果潛意識中,泰迪能拋棄自己的罪惡感,拋棄有關兇手的一切惡念,他就能從對自身的罪惡和對妻子的內疚中走出來,最終獲得清醒。 然而,要走出瘋狂獲得清醒意味著泰迪要放棄對妻子之死的內疚,原諒自己在過去犯下的所有過錯。他曾試圖原諒自己,電影中不斷穿插的集中營的畫面,實際上是泰迪想要原諒自己,所創造出來,是為自己變成兇手而辯護的現實自構:殺人是由於他人的暴行引發的報復,是過於恐怖的現實壓垮了自己使自己變成持槍的人。泰迪曾試圖這樣走出來,然而當他在燈塔中清楚地回憶起多洛麗絲殺死孩子時可能正面對著的絕望時,對自己沒能及時幫助妻子的內疚重重地擊倒了他。泰迪在記憶中抱著最小的孩子痛哭的場景,與集中營中冰雪下死亡的孩子的臉重疊在一起,無聲地吶喊著泰迪內心中最深重的悔恨「來遲了」。是的,泰迪最痛苦的不是死亡不是被迫殺人,而是那活生生的生命因為自己的原因錯過了活下來的機會。包括那場他奉獻了青春和熱血的戰爭,那場無數人認為美國拯救世界的正義之戰,泰迪引以為自豪的和平、自由、民主的拯救之戰,在死亡的孩子、女人的集中營屍山之上,其實都是遲到的正義。

最終擊垮泰迪的,難道是他發現自己才是兇手嗎?不是,出於對妻子的愛,清醒後的泰迪不會願意原諒自己,更不會輕易為自己的罪行開脫。真正讓泰迪不能面對的,是他認為自己在保護的自由、民主、美好的一切的同時,還有他所無法阻止的邪惡,會一直存在著,不斷謀殺掉無辜的孩子、女人……那種邪惡,既是集中營殺人如麻的納粹,也是「腦子裡有條蟲」的多洛麗絲,甚至是殺死精神失常的妻子的自己。在這種認知中,泰迪徹底地絕望了。透過高調的愛與道德、信念,泰迪面對了最黑暗的人性,他發現最痛苦的莫過於面對邪惡,善良正義的人也會不能避免地用傷害別人來代替自己受到的傷害。泰迪最終無法原諒的不是殺死多洛麗絲的自己,而是那個殺死已經投降的集中營警衛的自己,那個口口聲聲拯救世界、自由民主公正手擁愛與信念的高尚的自己,最終手染無辜者戰俘的鮮血。

泰迪最終無法對抗內心中基本信仰與對自己過往行為的強烈的憎惡。正義的泰迪與殺戰俘的泰迪,與多活麗絲的愛和失去孩子的痛絞纏在一起,構成泰迪內心中的顛倒的世界。納粹、集中營和屍山象徵著泰迪內心深處對戰俘犯下的罪行的痛苦悔恨,那是泰迪不願意也不能面對的一面。泰迪把自救之路簡化成拯救瑞秋,認為只有殺死兇手才能解放對妻子的愛,可是在泰迪最終清醒的那一刻,他還是不得不面對自己,並且無能為力。

他想帶著對妻子的愛和對孩子的懷念活下去,或者說他認為要活下去,他必須保留對妻子和孩子的所有記憶,可是這記憶與他所憎惡的自己綁在一起,是會令他瘋狂的一切。於是最後他選擇了「手術」而不是自贖,他寧可當一個沒有記憶的人帶著殺妻和其他不為人知的罪孽活在禁閉島接受餘下來的處罰,也不願意讓自己原諒自己找到自贖而獲得清醒。

換句話說,他自知不能心安理得,他不能為解脫瘋狂而自我開脫放棄對兇手的恨意,也不能選擇繼續讓自己活在無罪的幻想中。所以他接受現實中兇手的身份,並且,像一個真正的兇手、罪人那樣活下去。

這是他選擇的,最後的堅強和自救之路。也是泰迪面對曾為之奉獻的信念與正義,最終選擇面對正義之下自己的罪行,從國家機器和戰爭機器得到的社會意識回歸人性本身,最終選擇了勇敢地面對。

禁閉島,是不能說也說不清的戰爭倫理道德心理片。如果非要在心理電影和戰爭電影中選擇其一來歸類的話,我選擇人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