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24 23:40:58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被下崗的大提琴手小林回到鄉下,無意中進入一家入殮公司工作。從來沒有見過死人的他,第一次處理的就是已經死去兩個星期,腐爛惡臭的屍體。吐啊吐啊,他就習慣了。隨著對這個行業的了解,他逐漸認識到這是一份富有使命感的職業,因此在妻子知道他從事的「骯髒」工作,逼他辭職的時候,堅持選擇了這份工作。
影片採用倒敘的手法,一開頭正面描寫了小林如何服務一位喪者。且這位喪者身份還有些特殊,生理上的特殊。
片中正面描寫了四次入殮師為死者整理儀容的過程。
第一次,就是開頭,通過先畫面後字幕的方式,簡單明了的介紹了「入殮」是怎麼一回事。
第二次,這是小林入殮發生轉變和認可的過程。小林的社長服務的這位婦女,死於氣體中毒(我猜的),肢體和麵部表情抽搐猙獰,喪者家屬以及小林本人的心情,就是喪者的面部表情的內化。隨著社長通過對遺照上的面孔的準確的情感把握,以及柔和到位的入殮整理,上裝後,喪者的面部呈現出了與之前截然不同的安詳、幸福之氣,就像一位剛剛睡著的媽媽一樣。這個寧和的表情正是死者親屬以及在一旁觀看的小林心情的外化。
第三次,小林的妻子因為懷孕再次回到小林身邊,她對小林提出過普通的日子,不要再半途而廢的生活,希望丈夫放棄入殮師的工作。這時小林接到工作,對像是朋友的母親。這樣,小林便以入殮師的身份出席了朋友母親的入殮儀式。妻子和朋友在觀看小林入殮的過程,以一個情感帶入者的身份,真正地理解了小林的工作並不可恥,骯髒。雖然他的工作對像是已經亡故的人,但確是懷著很莊嚴的心情,以送人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為職業目的的。
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影片的最後,失散多年的父親的亡故,讓早已成為孤兒的小林,再次成為孤兒。入殮人員將小林父親的身體,完全看成是屍體的態度,讓小林內心對父親的感情壁壘開始崩解。小林推開粗魯的入殮人員,他的妻子在一旁表示:我丈夫是入殮師。這意味著妻子對他所從事的職業已經從理解上升到了認同。在看見父親緊握在手裡光滑的小石頭後,小林對父親沉睡的記憶終於被還原,內心深處埋藏的對父親的愛,在他為父親整理遺容的過程中,化開了常年在他內心的痛苦。
影片有三條線,一是小林對入殮工作從未知到認可,經過兩次掙扎,最後到達對死亡的尊重和理解。二是入殮工作以外的人,對入殮師情感的變化,從一開始的排斥,到理解再到認同。第三條線,是小林與父親親子關係的回歸。而貫穿這一切的,是影片中無處不在的話題:死亡。
入殮的下一步是火化,影片中只出現了一次,在朋友的母親遺體火化的時候,火化工作人員說了一句話:死亡,是一道門,逝去並不是終結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正如門一樣……
如果是親朋好友在對喪者家屬道完「節哀順變」之後,說這樣一番話,至多聽到的人不過以為是一番安慰,聽過也就罷了。可是火化人員,作為這扇門的「守門人」,同時做為死者生前的友人,從他口中道出的這些話,滿滿地楔著的是對死亡的思考與敬重。發人深省。
全片總共130分鐘,用內涵深刻這樣的字眼著實難以表達其傳遞出來的情感。
在看電影時,我突然想到,入殮師,可謂是一個很矛盾的職業。當喪者家屬跪在地上感激小林,讓他們終於理解了他的孩子的時候,作為收到感激的入殮師們,他們內心恐怕也無法因為工作表現高興起來。工作受到認可,可卻是領路死亡獲得的感激,讓人怎麼能舒展心顏呢?
因此,看過這部片子的人,大概都會像我一樣,對從事這份職業的人,抱持最嚴肅的敬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