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隔離島--Shutter Island

禁闭岛/不赦岛(港)/隔离岛(台)

8.2 / 1,458,588人    138分鐘

導演: 馬丁史柯西斯
編劇: Laeta Kalogridis 丹尼斯勒翰
演員: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馬克魯法洛 班金斯利 艾蜜莉莫蒂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robe

2010-03-28 09:17:01

你們被馴化了嗎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豆瓣上關於禁閉島劇情的兩種解讀之爭我看了很多了。

我也把原小說的結局找來看了,和我的立場相反,小說講述的是一個治病救人討論人格分裂的故事。但我想強調的是,小說不是電影,這部電影雖然被很多人說成是還原小說非常完美的一部作品,但是實際上在關鍵的地方還是有改動,這個等下我將說到。

從豆瓣上的爭論來看,每種解讀都是通過「抓細節」的方式來對電影解讀的。我並不反對這種解讀方法,但就好像一種正確的解讀需要一種正確的對作者意圖之理解一樣。我認為那些持治病救人故事情節態度的觀眾明顯沒有感受到導演(或者是編劇)不斷在暗示我們的東西。

這部電影的主題,在我看來,並非是像小說一樣是講述一個人格分裂的故事,它的主題是:馴化。

福柯在《瘋癲與文明》中曾經指出,我們所謂對文明人的態度,不過就是用知識把各式各樣不同的人馴化為「正常人」而已,而那些我們不能馴化的,我們將其稱之為瘋子。也就是說,瘋子和正常人可能只有一線之隔,那就是能否被馴化。

泰迪在島上的過程,就是一個被馴化的過程,不斷的有人通過各種手段暗示他:你瘋了。還記得在山洞裡泰迪與女醫生的談話麼,女醫生提到一個人的精神創傷是最容易被人利用的,當他們決定利用你的精神創傷來馴化你的時候,他們就會將談話內容有意無意的引向你所在意的領域。

還記得那個德裔的醫生麼,他們之間用德語的對話是這樣的:

-你相信上帝嗎?

-你這是屁話(德語):當你看過集中營的慘劇後再來跟我討論關於神的問題。

事實上德裔醫生的作用在我看來就是向泰迪挑釁的過程,引起泰迪的回憶。

那麼泰迪心中的傷痕是什麼?

是那對導演經常給特寫的母女,在泰迪的回憶中,有一對在冰中擁抱的母女是泰迪路過時特意多看了兩眼的。這個在泰迪的第二個夢中也有表示,女兒變成了「他的女兒」,而母親變成了瑞秋。

這個傷痕可以總結為:無比的同情和悲憫但卻無能為力。而這一點也在泰迪最後的「夢」中終於如同水中怪獸爆發出來。

泰迪有沒有女兒?我們可以從影片的最後看到一點點暗示:

泰迪不斷喊著瑞秋的名字從夢中驚醒,但是驚醒後,就默念到:瑞秋 瑞秋 誰?(rachel what) 想了很久才把醫生賦予他的那個萊蒂斯之名給加上。

這個 瑞秋 誰 是很有意思的 我相信大家都有過做了噩夢起來一下子想不起噩夢劇情的經歷 但是過了一會兒又會想起來。但對於實在夢見的現實生活中的人,大家都是不會忘記名字的。


最關鍵的一點,我在前面說過,也許小說是在講一個治病救人的故事。而編劇則未必這麼認為。那句經典的台詞「哪一種更壞一些,是如怪物一樣活著,還是如好人一樣死去」是小說裡面沒有的,而是編劇自己加上去的。

他為什麼要加上這句話?

因為泰迪沒有被馴化,我們可以注意到泰迪最後起身的時候,臉上的表情是一副」英勇就義「的表情。

現在我來駁斥一下那些說泰迪是因為不敢面對過去所以選擇去做大腦手術的說法。只用一句話就可以了。

如果泰迪帶著他所有的罪惡逃避了過去去選擇死亡,那是如'好人"一般是死去嗎?

如果真是治病救人那般解釋,那麼泰迪的做法不僅不是好人甚至連怪獸都不如,因為怪獸或許都勇於承認自己是一隻怪獸。

這裡台詞極有深意,我一個朋友看到這裡,說:他的這句話讓我想起了蘇格拉底。我當時就在想,蘇格拉底難道真的是認為自己有罪嗎?

結局一閃而過的冰錐和畫面久久定格的燈塔也彷彿在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刑場,就義的人是泰迪。

為何要除掉泰迪,因為他沒有被馴化。

我在開始說過,不要被細節迷惑,如果我們要觀察細節,我們一定要帶著一定的對作者意圖的理解去解讀細節,否則,這種不著邊際的解讀只能是水中之月。

最後,我想到:

如果導演真的想要構建一個陰謀論(雖然在我看來這是確信無疑的),那麼何苦製造那麼多偏向治療論的細節呢?(比如緊張的守衛,查理解槍的尷尬,還有Run的暗示)

我想到了一種非常可怕的解讀:

導演即是醫生,我們即是正常人,導演通過種種心理暗示和細節不斷的在整部電影裡面馴化我們。使我們像泰迪那樣去相信這個故事真的是如此,直到最後完全被馴化——去相信這是一個治病救人的故事。導演用的手法,跟女醫生所講述的手法一樣,使我們相信這是一個關於善良醫生和懦弱病人的故事。

你們被馴化了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