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一夜風流--It Happened One Night

一夜风流/NightBus/EsgeschahineinerNacht

8.1 / 112,736人    105分鐘 | West Germany:65分鐘 (cut TV version)

導演: 法蘭克卡普拉
編劇: Samuel Hopkins Adams Robert Riskin
演員: 克拉克蓋博 Claudette Colbert Walter Connolly Roscoe Karn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蘭若

2010-03-29 21:53:25

《一夜風流》——不只一夜的流行風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1933年,好萊塢名不見經傳的小電影公司——哥倫比亞影業公司計劃開拍一部愛情喜劇片。正值大蕭條時期,沒有多少錢拍攝大製作,只好拍小打小鬧的愛情片。在這部影片拍攝之前,製片人哈里•科恩非常不看好這個故事,勸說導演法蘭克•卡普拉把劇本賣掉,但是卡普拉堅持要拍,科恩拗不過只好答應繼續操作。由於經濟危機,麥克梅公司為了還清債款,將克拉克•蓋博租抵押給哥倫比亞公司拍戲,蓋博因此大為不滿,開工前還曾對哥倫比亞的辦公環境冷嘲熱諷。女主演克勞黛•考爾白則非常不喜歡這部電影,出於高片酬的邀請才答應參演。不僅如此,這部影片還遭到了當時的大明星茂娜•羅伊(Myrna Loy)和羅伯特•蒙哥馬利(Robert Montgomery)的拒絕,原因是覺得題材和故事很傻。噩夢連連,幾乎所有參與製作和拍攝的人都不看好這部影片。然而,電影上映之後,意外發生了。觀眾對這部影片如痴如狂,排隊都排到了大街上,它簡直變成了社會話題。不僅如此,它還在成為歷史上第一部贏得奧斯卡大滿貫的作品(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劇本),這個紀錄保持了四十年。更加足以證明其魅力的是,它還在歷次「史上100部最偉大的影片」評選中名列前茅,得到一代又一代觀眾的青睞。這部戲裡戲外一樣精彩的電影,就是1934年出品的愛情喜劇——《一夜風流》。

經典的繼承與創新

   《一夜風流》的劇本是根據刊登在雜誌上的一篇名為《夜班巴士》(Night Bus)的小故事改編的。故事講述富家女艾莉與一位飛行員私定終生,為此跟父親鬧翻,跳船離家出走,隻身前往紐約尋找未婚夫。途中她偶遇一名落魄的失業記者彼得,倆人搭同一巴士。彼得獲知艾莉逃家的秘密,欲作獨家報導,於是二人協議繼續前行,途中兩人時常鬥氣拌嘴,誤會不斷。但在歷經一天一夜的旅途之後,即將到紐約前夕,艾莉和彼得卻已經互生情愫。最後艾莉不惜從婚禮現場逃走,與彼得締結良緣。
   現在來看,這個窮小子與富千金的故事框架簡直老掉牙了,其實當時這也早就是文學、戲劇裡的家常菜。但是《一夜風流》的編劇羅伯特•金斯利卻將這種經典模式發揮到了極致,讓劇本幾乎成為古典戲劇理論「三一律」的一次完美實現。「三一律」規定,劇本創作必須遵守時間、地點和行動的一致,即一部劇本只允許寫單一的故事情節,戲劇行動必鬚髮生在一天之內和一個地點。法國古典主義戲劇理論家布瓦洛把它解釋為「要用一地、一天內完成的一個故事從開頭直到末尾維持著舞台充實。」這個解釋精闢地揭示了戲劇的迷人之處,那就是通俗易懂的劇情線索和緊張刺激的故事節奏。影片《一夜風流》中,從艾莉離家出走,到在車站與彼得相識並產生愛意,直到最後艾莉逃婚,總共只有兩天兩夜時間。全片緊緊圍繞著一條情節線,即艾莉與彼得東躲西藏的巴士之旅,刻畫了兩人從互相厭惡到產生好感、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儘管這只是一個小格局的題材,劇情卻編織得高潮迭起,絕無冷場,各種喜劇橋段穿插其中,實現了平均每三分鐘一個小轉折,層層遞進地表現了兩人感情的發展過程,近乎完美的敘事結構和技巧讓這部影片的劇本多年來一直作為電影專業的經典教材在高校中出現。
   在經典的結構下,《一夜風流》同樣有新意:它將 傳統「英雄救美」的故事做了有趣的改寫,英雄不再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勇士,而變身為一無所有的窮記者;美女也並非純潔無暇的豌豆公主,而是惡習纏身的嬌小姐,加上最後的大團圓結局,使得影片混合了「灰姑娘」和「馴悍記」的特徵,呈現出一種全新的喜劇效果。《一夜風流》創立的「窮記者邂逅落跑千金」的模式後來被《羅馬假日》全盤複製,並經過再一次的改寫,成就了另一個經典。

不完美的演員VS.近乎完美的表演

   《一夜風流》的成功,兩位男女主演克拉克•蓋博、克勞黛•考爾白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卻不是靠明星的金字招牌——他們那時都算不上一線大牌,演技也遠未爐火純青,如前文所述,甚至連加入劇組都得克服心裡那一百個不願意。然而,兩位演員與角色貼切的氣質和純樸自然的表演使彼得和艾莉兩個電影人物形象彪炳影史。
   男主角彼得的形象既油嘴滑舌又堅持原則,既風流倜儻又落魄貧困。有人說這部影片塑造了經典的「美國式紳士」形象——親切、幽默、正直善良。直到今天還有許多人津津樂道於那段街邊搭便車的情節:彼得伸出手指擺出各種自以為帥酷的紳士姿勢,卻沒能攔下一輛車,而艾莉只消露出美麗的大腿,卻馬上引來一陣急剎車,看得彼得好生氣惱。克拉克•蓋博在《亂世佳人》中塑造了令無數女觀眾魂牽夢繫的白瑞德,但卻是憑藉在《一夜風流》中的表演獲得了他表演生涯中空前絕後的一座奧斯卡獎盃。唯有這部影片將蓋博的喜劇天賦開發得淋漓盡致,他身上玩世不恭的氣質與彼得高度契合,形神合一的演出讓觀眾們也說不清楚自己為之發狂的究竟是蓋博還是彼得。據說自打蓋博在片中脫掉襯衫,露出沒穿內衣的上肢,美國男士內衣的銷售量迅速下降了40%,氣得內衣界差點沒和電影界打起來。
   克勞黛•考爾白似乎不必花太多力氣就能將頤指氣使的嬌小姐艾莉演繹得活靈活現。這位好萊塢名伶以對拍攝條件的苛刻要求而聞名,她的刁蠻脾氣也較艾莉有過之而無不及。影片拍到後半截,她仍然堅信這是她拍過最糟糕的電影。關於她的高傲有很多傳聞,其中與《一夜風流》相關的是:奧斯卡頒獎典禮那天,她壓根沒打算出席,反而忙著出門旅遊。直到有人通知她得到了奧斯卡,她才一邊抱怨破壞了旅遊計劃,一邊不情不願地坐上接她的專車,穿著便服匆忙上台領獎了。這已經很能說明問題:考爾白並非好萊塢最美麗的女明星,卻是出演艾莉的最佳人選。

「神經喜劇」的開山鼻祖

   義大利裔導演法蘭克•卡普拉憑藉《一夜風流》成就了他的導演生涯中的第一座高峰,隨後的《迪茲先生進城》和《浮生若夢》為他帶來另外兩座奧斯卡,而卡普拉本人正是「美國夢」的傑出代表,他憑藉自身不懈的努力奮鬥成為一代名導。他的樂觀、自信和堅持道德原則通過他的電影自然地傳遞出來。然而,《一夜風流》最重要的貢獻卻不是成就了幾位主創人員,而是開闢了一種嶄新的電影類型——神經喜劇(Screwball Comedy),並且引領了好萊塢電影風潮近十年,影響深遠至今。
   Screwball在英語中的含義是古怪且略帶神經質的人,恰好用來形容神經喜劇中古怪、癲狂、行為奇異的角色。這種類型的喜劇片代表了反傳統和非理性。影片描寫對象的差距盡力拉大,比如誠實的和姦詐的、富裕的和貧窮的、有文化的和沒文化的等等。而以愛情為主題的神經喜劇中,男女主人公通常都不肯主動向對方屈服,儘管心裡互相有好感,可偏偏要吵架拌嘴,直到無計可施才投入對方的懷抱。如今這早已成為愛情片的慣例之一,在《孤男寡女》、《龍鳳斗》等港式愛情電影中,還能看到許多神經喜劇的元素,它們的源頭就在《一夜風流》這裡。彼得和艾莉之間的鬥氣拌嘴閃爍著智慧幽默的火花,成為神經喜劇的經典範例。例如搭便車的段落,二人都坐上了車,艾莉得意地說:「你難道不準備誇我一下嗎?我證明了大腿比拇指強。」彼得不服氣地挖苦她:「那你為什麼不把所有衣服都脫光?那樣你能攔下40輛車。」艾莉聳聳肩回答:「好啊,當我們需要40輛車時,我會想起你的建議來的。」 而兩次出現在片中的那堵「耶利哥城牆」則巧妙暗示了男女主角關係的轉變,堪稱電影史上最經典的橋段之一。在趙丹和白楊主演的中國式神經喜劇《十字街頭》中,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對「耶利哥城牆」的挪用。而片尾「臨陣逃婚」的複製指數更加高得嚇人,其中亦不乏佳片,例如《畢業生》和《落跑新娘》。

  《一夜風流》的英文原名是「It Happened One Night」,直譯為「發生在一夜之間」,與《亂世佳人》、《鴛夢重溫》等那個時期的好萊塢電影一樣,這個中文譯名帶有濃厚的民國時期審美趣味,使得如今的中國觀眾再看這部影片,更加好似隔了一層輕紗幔帳,有著說不清的朦朧美和懷舊感。據說當年本片在中國上映後也獲得了很大反響,窮小子與富千金的神經喜劇迎合的不僅是大蕭條時代的美國民眾,還有戰亂時期的中國人民,彷彿一劑阿斯匹林,撫慰了歷經苦難的心靈,鼓勵大家重拾生活的信心。每個艱難時期都有應時而生的電影,只是並非所有影片都可以擁有穿越時空的魅力。於是,當經濟危機再次降臨,曾經帶給我們歡笑與夢想的《一夜風流》再次打開了我們塵封的記憶,並且被深深地懷念。

評論